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碱式碳酸镍为主的盐溶液中用电沉积法制备出含Mo原子分数为18.68%的Ni-Mo合金镀层. X射线衍射(XRD)表明该镀层为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这种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的合金进行了晶化动力学研究, 测得其晶化激活能(E)为3.84×105 kJ·mol-1; 晶化开始温度约为440 ℃, 与非晶态结构Ni-Mo合金镀层相比, 晶化温度提高了约13 ℃. 热处理过程发现, 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镀层中少量纳米晶的存在阻止了非晶态相转变的可能性, 提高了混合结构镀层的热稳定性和晶化温度; 镀层在450 ℃热处理过程中有新相产生, 其不仅提高了镀层的密实度, 同时也阻止了非晶态相的转变, 提高了镀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Ni81.32Mo18.68非晶/纳米晶镀层的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式碳酸镍为主的盐溶液中用电沉积法制备出含Mo原子分数为18.68%的Ni-Mo合金镀层.X射线衍射(XRD)表明该镀层为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这种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的合金进行了晶化动力学研究,测得其晶化激活能(E)为3.84x105 kJ·mol-1;晶化开始温度约为440℃,与非晶态结构Ni-Mo合金镀层相比,晶化温度提高了约13℃.热处理过程发现,非晶/纳米晶混合结构镀层中少量纳米晶的存在阻止了非晶态相转变的可能性,提高了混合结构镀层的热稳定性和晶化温度;镀层在450℃热处理过程中有新相产生,其不仅提高了镀层的密实度,同时也阻止了非晶态相的转变,提高了镀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Rietveld方法对三元体系Ce-Al-Cu(<50%(原子分数)Cu)中的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修正,验证该体系在传统高频电弧熔炼条件下所得的熔铸合金存在16个单相.利用精修得到的晶体结构参数对其熔铸态固溶度范围进行了计算,发现Cu在Al,α-Ce3Al11,CeAl3和CeAl2中的最大固溶度依次是(原子分数)2.48%,1.6%,3.7%和5.3%,Al在CeCu5中的最大固溶度为44.1%,Al2Cu和AlCu的固溶度区域分别为(原子分数)32.1%~32.7%Cu和53.5%~57.3%Cu.证实在熔铸态下研究的体系中存在5个三元化合物:CeAl12-xCu(4.0≤x≤4.53),CeAl4-xCu(0.73≤x≤1.10),Ce2Al17-xCux(6.49≤x≤7.87),CeAl13-xCux(6.62≤x≤6.92)和Ce2AlCu2,而Al92Ces,Al3Cu2和CeAlCu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Mg72.2Cu27.8)90Nd10的非晶贮氢合金带,用DSC差热分析仪测定了非晶合金带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采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不同结晶程度的贮氢合金带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非晶(Mg72.2Cu27.8)90Nd10贮氢合金的晶化过程分为3个步骤:首先在170℃生成平均晶粒尺寸为5~10nm Mg2Cu相;当回火处理温度升高至210℃时,非晶(Mg72.2Cu27.8)90Nd10贮氢合金发生了第二步晶化反应,生成了α-Mg相;当回火处理温度升高到335℃以后,非晶贮氢合金已经完全晶化,生成了稳定的Mg2Cu,α-Mg和Cu5Nd相,晶化后的颗粒尺寸有50~80nm.对不同组织结构的(Mg72.2Cu27.8)90Nd10合金的贮氢性能测试表明:完全非晶状态的(Mg72.2Cu27.8)90Nd10合金具有最快的吸氢速率和最高的贮氢量(3.2%(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XRD,SEM,恒温等容储氢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e添加对Ti26.5Cr20(V45Fe8.5)0.98Si2Cex(x=0~2.0%(原子分数))合金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16.5Cr20如(V45Fe8.5)0.98 Si2Cex(x=0~2.0%)合金为BCC和C14 Laves相双相合金,随合金中Ce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增大,而合金中C14 Laves相的含量减少.平衡压从0.233 MPa降低到0.167 MPa,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最大吸氢量也由3.08%增加至3.19%(质量分数),PCT曲线的平台斜率减小.合金的储氢性能的改善与Ce的加入抑制了部分C14 Laves相的析出,减少了合金中C14 Laves相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含(0.13~0.73)wt%Y的Fe-20Cr-4Al合金中存在含钇相,其钇含量和晶体结构与YFe_9相基本相同,显微硬度为α相基体的4~5倍。这种相在高温下有阻止晶粒长大和位错消毁以及俘获杂质原子的作用,从而使合金在经受高温处理后不发生脆化。  相似文献   

7.
铈对AZ91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和金相观察研究了Ce对AZ91镁合金在3.5%NaCl(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Ce(0.2%~0.8%,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合金的腐蚀速率,提高合金的平衡电位和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而且含0.8?的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腐蚀性能提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 Ce加入导致α-Mg晶粒明显细化,Al元素的偏析减轻,块状的β-Mg17Al12相变为非连续网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采用合金法,通过扫描电镜组织观察、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Al-0.30%(质量分数)Sc-Zn-Cu四元系富Al角450℃等温截面的相关系。结果表明:在Al-0.30%Sc-Zn-Cu四元450℃等温截面图中存在α(Al)+Al3Sc,α(Al)+W两个两相区,α(Al)+Al3Sc+W一个三相区。450℃时,Al-0.3%Sc-Zn-Cu四元系中W相的出现取决于Cu含量;当Cu含量大于1.0%,该四元系出现W相;Cu含量处在1.0%~3.0%,α(Al),Al3Sc和W三相共存;当Cu含量大于4.0%,α(Al)和W两相共存,Al3Sc相不出现。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分析和拉伸试验,研究了Mg-5Y-3Sm-0.8Ca-(0.1~0.8)Sb(%,质量分数)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和Mg_(24)Y_5,Mg_(41)Sm_5,Mg_2Ca,Mg_3Sb_2相组成。随着Sb含量的增加,时效态合金的室温(20℃)和高温(200,250,300,350℃)抗拉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Sb含量为0.5%时取得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Mg-5Y-3Sm-0.8Ca-0.5Sb合金的抗拉强度缓慢降低,其抗拉强度稳定性可归因于强化相Mg24Y5显微硬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钇,铈对低铪镍基K444返回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Y,Ce对含铪(Hf)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44返回料(添加50%返回料)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Y,Ce(Y<0.03%,Ce<0.015%(质量分数))添加到返回料合金后,一方面,Y,Ce具有去除N,O等有害杂质的作用,使O含量由15×10~(-6)降低到8×10~(-6),N含量由35×10~(-6)降低到18×10~(-6),从而使返回料合金得到净化.另一方面,Y,Ce细化了枝晶组织,减少了共晶和大块状碳化物数量,并且强化了晶界.和未加Y,Ce的返回料合金相比.添加Y,Ce使返回料合金室温拉伸强度提高约100 MPa,塑性提高近一倍;使900℃的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波动较为平稳,塑性提高近一倍.添加Y,Ce还可以提高返回合金900℃/274 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达到新料水平;可以明显延长K444返回合金900℃/274 MPa条件下的蠕变第二阶段,提高蠕变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