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1975年7号台风中总动能和涡动动能的收支,特别是无辐散风和辐散风对动能制造和输送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总动能收支中,随着台风的发展和加强,辐散风产生动能相对减小,而无辐散风产生动能显著增大,最后在成熟阶段成为主要的动能产生项。但就整个台风生命期平均,辐散风产生动能是主要的动能源(约4W/m~2),无辐散风动能只有0.5W/m~2。2.在涡动动能收支中,台风由初期从外界输入大量涡动动能转变为成熟期向外输出大量扰动动能。气压梯度力在边界作功项和有效位能转换项是主要动能源。后者与台风中加热场(主要是凝结加热)的增强密切有关。正压能量转换是破坏涡动动能的。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辐解体系中烷烃单重态的来源,研究了水对环己烷(C6H12)-磷酸三丁酯(TBP)体系γ辐解和脉冲辐解的影响.水显著地抑制C6H12-TBPγ辐解体系中TBP酸式辐解产物的生成,酸式辐解产物的G值从无水体系的8.2降至水饱和体系的1.9,表明水分子既抑制了TBP自身辐解生成的TBP单重态,又通过阻断单重态C6H12与TBP之间的能量转移,消除了C6H12自身辐解对单重态TBP的酸式辐解产物的敏化作用.但在以二苯酮(Bp)为探针的TBP-Bp和C6H12-TBP-Bp脉冲辐解体系中,水的加入并未抑制辐解产物羰自由基的产额,其机理是,水分子通过与偕离子对反应而抑制C6H12单重态和TBP单重态的产生,但不影响羰自由基的生成.这也许是辐解体系中大部分(G=1.3)单重态C6H12和部分(G=0.8)单重态TBP来源于偕离子对[C6H12·+…e-]和[TBP·+…e-]的复合的直接证据.由于极性较大,水可用作偕离子对的高效捕捉剂.  相似文献   

3.
臭氧加热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一个全球9层大气环流模式中,加入一个臭氧方程来模拟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的加热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温、压、风场的变化。试验表明平流层臭氧加热率远大于其它要素,如水汽等引起的加热率。在考虑臭氧加热作用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对流层顶以上的温度分布和纬向风强度与不考虑臭氧作用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异。臭氧加热作用不仅影响纬向风,同时也影响经向风,因而使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试验还表明,臭氧层的存在对各气象要素场的影响在对流层中部已相当小,然而在近地面却还有明显的反应。特别是对陆地上影响比海洋上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4.
聚酰亚胺对多官能团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不同比例的聚酰亚胺(PEI)与多官能团的环氧树脂(MY0510)和 NovoIak 树脂(DEN431)共混,以3,3′—二氨基二苯亚砜(DDS)为固化剂,制备一系列的共混物样品。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扫描电镜和动态力学热分析分别测定共混物的应力强度因子(K_(1c))和临界应变能松驰速率(G_(1c))、形态结构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加入 PEI 时,共混物的 K_(1C)和 G_(1C)都有显著的提高,即增加了环氧树脂的韧性。虽然所有共混物只有一个Tg 峰,但电镜的观察结果说明为两相结构。当 PEI 的含量为10%时,PEI 开始从分散相转变为连续相。后固化作用使 Tg 提高了6—20℃,同时也有利于 K_(1C)和 G_(1C)。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磷酸三丁酯(TBP)对环己烷辐解的抑制效应。通过观察TBP对环己烷主要辐解产物氢气、环己烯、二环己烷的产额的影响和结合TBP-环己烷二元体系激发单重态敏化实验的结果。发现: TBP对环己烷辐解的抑制可分为两个过程, a)激发能传递, b)电子捕获。求得环己烷偕离子对产额为3.8, TBP捕获电子的反应系数为6.3 L·mol~(-1)。  相似文献   

6.
以K_8Na_2[A-α-Ge W_9O_(34)]·25H_2O,Co(NO_3)_2·6H_2O和K_2CO_3等为原料,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基于三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簇{Ge W_9O_(34)}的高核过渡金属衍生物K_(10.5)Cs_4H_(1.5){[Co_8(OH)_6(H_2O)_2](CO_3)_3(Ge W_9O_(34))_2}·12H_2O(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含有一个V型的多酸阴离子簇{[Co_8(OH)_6(H_2O)_2](CO_3)_3(Ge W_9O_(34))_2}~(16-),该阴离子进一步通过K~+和Cs~+离子连接形成二维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Co~(2+)离子之间主要为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单向拉伸聚偏氟乙烯的(110)和(020)晶面的极图,拉伸温度为100℃和160℃,拉伸比从250%—420%。利用衍射强度分布数据I(φ、ψ)计算出晶面均方余弦(cos~2(?)),经坐标转换并借助Wilchin-sky方法,得到c轴相对拉伸方向的均方余弦(cos~2φ_(c,y))。当T=100℃时,拉伸伴随有晶型转化,表现为晶面衍射峰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α晶型和β晶型的取向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φ80×3 000mm耐高温不锈钢管气流床反应器中,以150-180μm胜利褐煤为气化原料,考察了800和900℃时添加氧气前后褐煤转化率的变化,研究了氧化反应对水蒸气气化反应影响的宏观特征。结果表明,添加氧气后褐煤转化率明显大于O_2和H_2O气氛下褐煤转化率之和,即向水蒸气气氛添加氧气后褐煤转化率的增幅大于氧气氧化作用导致的褐煤转化率的增幅,随着H_2O含量增大以及温度的升高此现象愈加明显。该协同作用主要是氧化反应对水蒸气气化反应的促进作用造成的。利用φ40×200 mm石英圆筒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也发现了该协同作用。同时,借鉴收缩核模型并结合气流床气化实验条件推导了水蒸气气化宏观动力学方程,得到的速率方程(Z-(1-x))~(1/3)=(tβk_(H_2O)/Rρ_C)φ_(H_2O)=K_(H_2Oφ_(H_2O))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添加氧气后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和水蒸气气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_(H_2O)明显增大,这是氧气对水蒸气气化反应促进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研究了γ辐解N2O饱和黄芩苷水溶液的辐解机理, 发现四种主要辐解产物(P1, P2, P3, P4)。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中P1, P2为OH自由基与C环作用失去B环形成的, 而P3, P4为OH自由基加成到B环并发生歧化反应的的结果。求得OH自由基与黄芩苷的苷元发生加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2.6×10^9mol^-^1.dm^3.s^-^1。  相似文献   

10.
双-11钨钛希土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双-11钨钛希土三元杂多化合物K_(13)[Ln(TiW_(11)O_(39))_2]·xH_2O(Ln=La,Ce,Pr,NdSm,Eu,Gd,Tb,Dy,Ho,Er,Yb,Y,Ce(Ⅳ))的合成方法,溶液性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热分析等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酯烷基结构的异丙基膦酸单烷基酯萃取稀土反应的平衡常数(K_(ex))的差别。异丙基膦酸单β-取代烷基酯具有较高K_(ex)值,而相应的α-取代烷基酯的K_(ex)值则显著下降。此外,镧系收缩的特性扩大了配位体的空间效应,这类效应对化合物的pKa值也有影响。并讨论了异丙基膦酸单十四烷基酯(MANPP)萃取稀土的反应机理,测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不论K_(ex)值或△G值与原子序数间均具四分组效应。研究了萃取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值得指出的是MANPP在盐酸体系中萃取分离钕、钐的性能均优于硝酸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高放射性废液后处理的萃取工艺中, 正辛醇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稀释剂之一, 而研究其γ辐射效应对指导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N2环境下γ辐照后的正辛醇进行了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 结果表明正辛醇在100 kGy以下辐照后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 而吸收剂量增至300 kGy时有羰基化合物生成. 通过色谱(GC)和色质联用(GC-MS)进一步分析了高剂量(600 kGy)辐照后正辛醇的气体及液体辐解产物, 发现主要气体产物为H2, 并伴有微量的CO2和CH4; 主要液体产物为正辛醛, 其占未辐解正辛醇的质量百分含量小于1%, 并伴有少量正庚烷和8-羟基十五醇. 对辐照后正辛醇的化学结构及辐解产物的分析表明, 正辛醇在氮气下经γ辐照后, 主要发生α碳原子上的C—H键断裂,并伴有β碳原子上的C—C键断裂. 此外, 抽氢反应也是正辛醇辐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6,6-四亚甲基苯并富烯C9H6C(CH2)4与Ru3(CO)12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一个钌配合物[((η5-C9H6)C(C4H7))2Ru2(μ-CO)2(C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及研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η5-C9H6)C(C4H7))2Ru2(μ-CO)2(CO)2]的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757 1(13)nm,b=1.577 7(3)nm,c=1.107 3(19)nm,β=90.07(2)°,V=1.322 6(4)nm3,Dc=1.699 g.cm-3,μ=1.179 mm-1,F(000)=676,Z=2,R1=0.030 5,wR2=0.072 4。  相似文献   

14.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mol~(-1)·L·s~(-1)(pH=7.8)。其反应机理与超氧歧化酶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自1971年Peacock等首次合成出以杂多阴离子为配位体的镧系元素的一些杂多配合物[Ln(XW_(11)O_(39))_2]~(n-)(X=P,Si)以来,Zuhairi等又合成出镧的一些其它杂多钨酸盐[La(XW_(11)O_(39))_2]~(n-)(X=B,Si,Ge,P,As)。 为开发新型的镧系元素催化剂,我们系统地研究了镧系元素的杂多钨酸盐和杂多钼酸盐。本文报道有关K_(11)[Ln(PW_9Mo_2O_(39))_2]·nH_2O(Ln=La,Ce,Pr,Nd,Sm,Eu,Gd,Tb,Dy,Er,Yb)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光散身的粘度法研究了一种含酞侧基的聚醚醚酮(PEK-C)在氯仿(CKCl_3)和二甲基酰胺(DMF)中的稀溶液性质,建立了PEK-C在两种溶剂中的Mark-Houwink方程:并得到了高分子一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_1和PEK-C的特征常数K_θ值: K_θ=6.25×10~(-2)ml/g,X_1=0.48,CHCl_3 K_θ=4.42×10~(-2)ml/g,X_1=0.49,DMF以及流体力学扩张因子α_η~3与分子量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粘结低硅铝X型沸石的结构、吸附和N_2/O_2分离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位合成方法直接将高岭土转化为所需形状的低硅X型沸石(PLSX),经X衍射,~(29)Si,~(27)AI MAS NMR谱证实PLSX的结构硅铝比接近1,它含LSX的组成为40.40%,含4A的组成为17.92%,其余为无定形硅、铝氧化物.LSX的骨架硅铝比接近1,是骨架负电荷分配最均匀的X型沸石,293K时静态法测定和推算ISX的饱和吸附水达39.80wt%,LSX的组成为Na(96-x)K_x(Al_(96)S_i(96)O_(384))·310H_2O,是吸附量高、价廉的吸水剂.PLSX对空气中氮氧的分离系数为α(N_2/O_2)=3.15,高于用于PSA的商品5A的α(N_2/O_2)=2.33和已报道的13X的α(N_2/O_2)=2.36.PLSX也是一种极好的吸附分离剂.  相似文献   

18.
首次合成和离析了八种以缺位型Dawson结构钼磷杂多阴离子为配体的稀土杂多蓝K_(17)H_2[Ln-(P_2Mo_(17)O_(61))_2]·nH_2O和K_(17)H_4[Ln(P_2Mo_(17)O_(61))_2]·nH_2O(Ln=La,Pr,Sm,Yb).通过元素分析、电位滴定、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极谱、循环伏安、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差热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对杂多蓝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还原为杂多蓝后,性质发生了某些变化,但结构基本不变,配体P_2Mo_(17)O_(61)~(10-)仍为a_2型.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使用GGA-PBE方法研究了H和O在含有V_1~V_4空位(5,5)单壁碳纳米管[1+1](H/[1+1])和[2+1](O/[2+1])加成反应的结合能、几何和电子结构.基于方向曲率理论提出的缺陷曲率包括原子曲率(KM-def)和键曲率(K_(D-def))预测了空位缺陷区不同原子和键的加成反应活性.计算结果表明,不管是[1+1]还是[2+1]加成,V_1和V_3空位缺陷中含有悬空键的C原子化学活性最强,且在[2+1]加成反应中C与O原子形成了羰基;对空位缺陷区其它原子或键,H与(5,5)管V_1~V_4空位缺陷区的原子结合能随K_(M-def)的增大而增大;O加成在大K_(D-def)的C—C键时,C—C键易被打断,形成C—O—C产物结构,且相应的结合能较大;O加成在小K_(D-def)的C—C键时,C—C键未被打断,形成三元环产物结构.H/[1+1]和O/[2+1]加成反应结合能除了主要受曲率的影响,还受到参与反应的C原子在(5,5)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的电荷密度以及分波态密度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含有空位缺陷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3-苯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化合物C14H10ON2是由邻硝基苯甲酰苯胺与原甲酸三乙酯在低价钛试剂作用下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 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 a = 12.080(2), b = 7.793(1), c = 11.599(1) ? b = 97.56(1), Mr = 222.24, V = 1082.4(2) ?, Dc = 1.364 g/cm3, Z = 4, m(MoKa) = 0.88 mm-1, F(000) = 464, R = 0.0385, wR = 0.0851。X-衍射分析表明: 平面I (C(1)~C(6))与平面II (C(9)~C(14))之间的夹角为124.38; 平面I与平面III (ON(1)?N(2)C(7)C(8)C(9)C(14))之间的两面角为125.47; 平面II与平面III之间的两面角为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