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和市际分异,探讨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进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整体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市际层面呈现不均衡发展;(2)浙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影响显著.针对浙江海洋经济战略,从海陆统筹等方面提出促进浙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经济优势互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疆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体育优势及双向互动利益取向分析,阐述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新疆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关注度是测量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关注情况及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百度指数,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我国居民对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上看,2011—2019年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划分为快速上升期和平稳发展期2个阶段,地区季节性差异显著,3月、7月、12月为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高峰时段;从空间分异上看,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变化不大,空间集聚趋于分散状态,整体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递减特征,高关注度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四川省,低关注度地区则主要分布于除四川省外的西部省份;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GDP)、交通便利程度、贸易开放度以及国际旅游开放度共同影响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能值理论,评价2011年―2016年山西省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总能值的70%以上,环境负载率大于10,生态环境压力大,并且各市间能值指标差异性较大;(2)山西省生态效率指数低,空间差异性由60.01%上升为83.61%,呈非均衡分布发展,吕梁、阳泉和忻州是山西省生态效率的"洼地";(3)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指数介于2~5之间,表明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主要包括太原、大同、临汾和晋城;(4)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趋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演变为"四周高、中间低".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鄞州区街道/镇为分析单元,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Ripley’s K函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该区2005年和2011年的人口、GDP、三次产业产值指标进行了时空分析. 结果表明: (1)鄞州区各街道/镇的产业转换速度呈两翼快中间慢的趋势, 紧邻城区和两翼的转换速度快于中间过渡地带. (2)区内各街道/镇的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 第一产业呈非集聚分布; 第二产业环绕在老城区的U型集聚带和沿海的工业集聚带; 第三产业集聚最显著, 但规模较小. (3)鄞州区整体产业差异显著, 人口、GDP和第一产业集聚分别为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劳动力、集聚空间和资本.  相似文献   

6.
用聚并苯同系物的电子极化率和同系序数分别表征其导电性和结构参数,经研究发现,聚并苯同系物的全价电子极化率(α)和π电子极化率(α  相似文献   

7.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土特产品等作了概括的介绍,尤对该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良好耦合有利于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浙江省整体及11个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结果表明 (1)2011—2020年浙江省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状态, 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协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 (2)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发展模式; (3)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引入等是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揭示了旅游收入指标的统计困难和现行统计方法(包括制度与理论规定的方法及各地实际操作方法)的明显缺陷.然后,从研究旅游人数与游客人均消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调查统计方法入手,探索出了城市旅游收入指标的一种实用统计方法.最后,通过运用该方法对我国某旅游城市最近13年的旅游收入的统计,尤其是通过分析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证实该方法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其运用结果的真实性明显优于现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几何代数在地理空间对象建模和多维数据分析应用的特点,研究了共形几何代数交/并(meet/join)算子的含义、构建和应用.利用几何代数多维统一、高维计算适应的优势,设计了基于几何代数meet算子和有向半空间划分理论的时空宗地meet算法.从三维地籍和时空数据建模出发,在共形几何代数和时空代数范畴中,给出了三维、四维时空宗地的定义和表达.同时,以宗地数据的拓扑计算为例,将该算法运用于三维时空宗地拓扑计算场景——历史回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算法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四维时空宗地的历史回溯meet求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求解最优化问题计算的4种并行化方法的剖析,分析了数学思维过程中如何应用时空转换,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分解为在多个时空上的并行计算.加深了对设计并行算法的思维过程和多时空变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海量时空数据组织是下一代GIS平台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突破了传统地图库的数据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大型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时空图库集模型,实现了海量时空数据的逻辑与物理无缝数据组织与存储.首先分析了新技术背景下地图库概念的存亡问题,然后秉承继承与发展的思想,提出了新一代时空图库集模型,并分空间无缝数据组织和时态无缝数据组织两方面对数据组织方式进行了讨论.采用20GB的时空数据测试表明,系统实现了面向实体的无缝海量时空数据组织与管理,以及高效的数据查询与分析等主要目标,同时也验证了图库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测度模型, 并借助GIS空间表达工具, 研究了2000~2013年河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河南省人口相对于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超载状态, 自然与经济两种资源承载力协调性较差, 自然资源承载力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 (2)各地市间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 郑州、黄淮及南阳地区自然资源承载力强; 郑州、南阳、洛阳及豫中、黄淮地区人口大市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强; 仅有郑州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盈余状态, 南阳及黄淮4市人口严重超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际旅游扶贫研究进展与知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产业扶贫方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相关的274篇权威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利用CiteSpace绘制可视化图谱。研究发现:(1)2002—2018年,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研究内容以社会学和休闲学相关领域为主,并呈多学科交叉态势。(2)共被引文献中出现了14篇重要转折点文献和8篇突现文献,这些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关键作用。(3)对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发现,旅游减贫机理、扶贫效果评估及典型案例地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4)研究热点除“减贫”外,以“影响”“管理”等为主,呈现出从关注环境和经济到关注社会维度、从关注贫困地区到关注贫困人口、从问题呈现到方案探讨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产业扶贫方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旅游扶贫研究相关的274篇权威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利用CiteSpace绘制可视化图谱。研究发现:(1)2002—2018年,国际旅游扶贫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研究内容以社会学和休闲学相关领域为主,并呈多学科交叉态势。(2)共被引文献中出现了14篇重要转折点文献和8篇突现文献,这些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关键作用。(3)对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发现,旅游减贫机理、扶贫效果评估及典型案例地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4)研究热点除“减贫”外,以“影响”“管理”等为主,呈现出从关注环境和经济到关注社会维度、从关注贫困地区到关注贫困人口、从问题呈现到方案探讨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对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实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灾情指数模型评估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的自然灾害受灾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自然灾害时空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程度总体有所下降,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格局,高受灾中心集中在西南、东南地区;(2)受灾面积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倒塌房屋数量对本地区及邻近省域经济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3)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负效应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效应呈西正东负的格局,这与省域受灾程度、灾害种类及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