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柴北缘冷湖五号上干柴沟组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少部分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具有压实、溶蚀作用中等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特点,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自生黏土矿物胶结。储层现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和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席状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扩大和压实、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手段,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特小孔细喉.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4...  相似文献   

3.
柴北缘上干柴沟组为半湿润、半干旱环境下的陆源碎屑岩建造,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的空间展布、岩性-岩相及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地层结构良好,具有一定还原能力。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及酸解烃数据分析显示铀矿化与油气渗出还原作用有关,烃类气体的逸散增加了砂体的还原容量。分析认为上干柴沟组是砂岩型铀矿有利目的层,层间渗入氧化与油气渗出还原蚀变界面附近是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4.
运用沉积地质特征和沉积地化特征的综合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晚石炭世沉积环境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的东道海子凹陷和阜康凹陷为近海的咸化湖沉积,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沉凝灰岩、泥质灰岩;南部的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和博格达山前带主要为滨浅海和泻湖沼泽环境,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沉凝灰岩、灰岩;北部的石钱滩凹陷和五彩湾凹陷主要以海陆过渡相泻湖沼泽沉积为主;中部地区主要河流和陆内湖泊为主,烃源岩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煤等。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大段非正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该地区的构造研究,确定该非正常沉积属于震积岩。借助岩心观察与对比,最终确定出该区6种震积岩的识别标志:负荷构造、砂球砂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微同沉积断裂、环状层理、液化岩脉。同时,确定出研究区震积岩的垂向序列,由下至上,分别为下伏未震层、液化变形层、微断裂层、液化岩脉层、震塌角砾层、液化均一层、上覆未震层。震积岩的发现为该地区古地震、构造运动史提供了研究依据。同时,震积岩形成的层内微断裂,可以有效地改善渗流条件,为油气成藏提供重要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部 ,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单层厚度 0 .5~ 3m,累计厚度可达 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 ,分布范围广 ,厚度大 ,物性最好 ,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 ,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萍乐坳陷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法,对研究区YXZ02井、ZK2601井地层中各种元素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乐平组官山段Sr/Ba的比值小于老山段,说明官山段到老山段经历了水体由淡转咸过程,推断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海侵作用。乐平组官山段、老山段及七宝山组地层中的Ba、Ti、Fe、Zn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吴家坪期是一个物源供应减少、沉积速率变慢的过程。乐平组官山段下部泥岩段、粉砂岩段V/Cr的比值高于上部砂岩段,老山段中泥岩段的V/Cr比值高于灰岩段,均表明前者沉积环境还原性强于后者。吴家坪早期至晚期Zr含量减少,反映该时期沉积水体逐渐加深。该研究成果可为萍乐坳陷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粒度分析是沉积环境分析定量化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利用粒度分析方法和马尔柯夫链判断博山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环境,与传统方法相比,粒度分析方法和马尔柯夫链分析更精确、更符合实际,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二叠统棋盘组为例,通过痕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对古盐度、古气候和氧化还原环境进行分析,进而恢复沉积环境。用 ICP-MS 光谱仪和 MAT-251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分别对棋盘组样品进行痕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选取 B 含量、B/Ga、Sr/Ba和 V/(V+Ni)和碳氧同位素作为判别沉积环境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棋盘组主要发育在盐度较高、温暖-炎热的近岸海相沉积环境和有利于有机质形成的贫氧-厌氧环境;分析垂向上痕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参数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认为参数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有一定的相关性,棋盘组下段整体上表现为一个海退到海侵的过程,其中有4次完整的次级旋回,由于海平面的不断变化使得棋盘组岩性表现为泥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的频繁互层。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保存了巨厚的完整连续的新生代沉积层序,为研究沉积旋回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位于盆地西部尕斯地区的上干柴沟组是典型的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一,由多层砂岩和泥岩频繁相互叠置而成,高精度的沉积旋回研究鲜有讨论.综合运用频谱及滤波方法来深入分析地处柴西尕斯地区的YP2、YQ17井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结果显示,天文轨道周期比值和中...  相似文献   

12.
萍乡地区位于萍乐坳陷西部,其安源煤系(安源组分为紫家冲段、三家冲段、三丘田段)储量丰富。不同层段煤层发育特征差异显著,对于不同层段的成煤环境的认识不一。以安源组野外露头剖面和煤田地质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安源组3个段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结果表明,安源组紫家冲段和三家冲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环境中的有障壁海岸堡岛体系,三丘田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煤系的发育分布受沉积微环境控制,泥炭沼泽微相为主要聚煤场所;紫家冲段沉积期为主要成煤期,为海进背景下的海湾泻湖-潮坪成煤模式,滨海平原的泥炭沼泽是主要成煤环境,形成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单一;三丘田段沉积期为海退背景下的为浅水三角洲成煤模式,煤层主要产出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较薄、灰分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岩盐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本文通过对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研究区内δ13C介于-0.346%~0.108%之间,Sr同位素比值明显较低,Sr/Ba比值均大于1。稀土元素总体上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单元素Ce具有微弱的正异常,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Sr/Cu比值均大于10,V/(V+Ni)值总体介于0.7~0.8之间。认为该区在马四、马五段沉积期气候干旱炎热,水体较深,处于还原环境,为典型的海相沉积环境,且岩盐在沉积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了幔源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cosθ矩阵分析、判别分析、Q型分析、R型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岩性特征对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形成于搬运营力单一,水动力平稳低能的河湖相沉积环境.沉积物主要以跃移和悬移方式搬运.沉积物主要为均匀悬浮沉积;②数值分析在沉积环境分析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相互补充印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上扬子地区灯影组可以作为优质储层已经被油气勘探所证实。但是,由于灯影组储层的展布规律一直不清楚,制约了对灯影组的进一步勘探。基于镇巴地区鹿池灯影组剖面,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微相研究,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深入探讨了镇巴地区灯影组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镇巴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岩石微相有:泥-粉晶云岩、残余砂屑云岩、叠层石云岩、凝块石云岩、微生物黏结砂屑云岩、泥质粉砂岩、泥质云岩和含云质硅质岩。研究区灯影组沉积环境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灯一段-灯二段和灯三段灯四段分别为两个相对完整海侵-海退序列。相对于灯二段,灯四段海平面振荡更频繁,可能与拉张活动在灯四期更活跃有关。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灯影组的沉积古环境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整体而言,灯影期大致是一个海水盐度下降,温度上升,含氧量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用IBAS2000图像分析系统,对京西口儿村剖面窑坡组的粉砂-粗砂级陆源碎屑作岩矿组份与粒度标志的定量统计分析,应用于沉积环境分析中,发现窑坡组属沉积盆地边缘的湖泊相沉积类型,沉积环境较稳定,水动力较弱,为良好的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陆源碎屑岩的沉积环境、风化程度及物源,对该凹陷内的吉174井岩心样品中的泥岩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实验分析。研究了芦草沟组泥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比值、化学蚀变指数(CIA)、稀土元素含量与比值特征、泥岩源区岩性分布和古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世水体为贫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碎屑颗粒从物源区到沉积盆地经历了低强度的风化与简单循环过程;研究区母岩以凹陷西南部依林黑比尔根山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为主,有部分基性岩及古老沉积物混入,具有多源性;沉积构造背景属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8.
沉积层序界面研究中的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和沉积岩中,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同时它们的沉积分异、组合特征、矿物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形成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这些对恢复古环境,研究陆相湖盆水深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各层序内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中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的研究发现,在一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在古气候驱动下的湖平面变化旋回中,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指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等皆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