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以快速评价管花肉苁蓉提取物的质量。以HPLC法测定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定量分析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SNV+SG+FD、MSC+FD、SNV+SD、MSC+SD,校正相关系数(R2c)分别为0.9937、0.9945、0.9954、0.9948;预测相关系数(R2p)分别为0.9094、0.9222、0.8812、0.8529;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分别为0.3681、0.0376、0.1944、0.0524;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分别为1.426、0.1448、1.002、0.2821。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HPLC测定)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分析速度快、无污染,可用于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近红外快检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含量的方法。以60批管花肉苁蓉饮片为研究对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苯乙醇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该定量分析模型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二阶导数法(2nd Der)+多元散射校正法(MSC)+SG平滑法(SG Smth), 2nd Der+SG Smth, 2nd Der+MSC+SG Smth, 2nd Der+MSC+SG Smth;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9631, 0.9965, 0.9839, 0.9467;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472, 0.8589, 0.8613, 0.8109;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分别为0.3236, 0.0058, 0.0581, 0.0237;预测均方根偏差(R...  相似文献   

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松果菊苷标准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雷厉  宋志宏  屠鹏飞  吴立军  陈发奎 《色谱》2001,19(3):200-202
 利用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 2 0柱色谱方法 ,从管花肉苁蓉的乙醇提取物中纯化制备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松果菊苷的标准品 ,纯度达到 98%以上。方法操作简便 ,重现性好 ,可用于松果菊苷及其他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4.
步知思  何青  赵如诗  楚楚  李行诺  童胜强 《色谱》2017,35(9):1014-1021
该文建立了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药材地黄中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的方法。考察了4种大孔树脂对地黄粗提物中毛蕊花糖苷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情况,其中D101大孔树脂对目标成分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最理想,实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洗脱得到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目标成分含量从4.9%提高到32.6%。最后,部分纯化的样品(165 mg)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纯化,两相溶剂系统由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4:5,v/v/v)组成,分离得到45 mg纯度为96%的毛蕊花糖苷。  相似文献   

5.
《色谱》2017,(9)
该文建立了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药材地黄中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的方法。考察了4种大孔树脂对地黄粗提物中毛蕊花糖苷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情况,其中D101大孔树脂对目标成分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最理想,实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洗脱得到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目标成分含量从4.9%提高到32.6%。最后,部分纯化的样品(165 mg)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纯化,两相溶剂系统由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4∶5,v/v/v)组成,分离得到45 mg纯度为96%的毛蕊花糖苷。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肼-飞行时间质谱(online PLE-UHPLC-IT-TOF-MS)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草苁蓉化学组的快速、直接分析。将微量草苁蓉粉末(0.5 mg)置于空预柱芯中,空隙用正相硅胶填充,作为提取池;提取池置于预柱套内,将其放入柱温箱(70℃),预柱套通过金属管线连接至UHPLC-IT-TOF-MS系统。通过引入一个二位六通阀将整个分析过程分为提取和洗脱两个阶段。以0.1%(v/v)甲酸水为溶剂,提取3 min。在洗脱阶段,以0.1%(v/v)甲酸水-0.1%(v/v)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将色谱柱前端所富集的提取物洗脱至IT-TOF-MS中进行检测。从草苁蓉中检测到48个化合物,结合对照品、文献、数据库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初步鉴定了其中的45个,包括10个苯乙醇苷类、14个环烯醚萜苷类以及21个苯丙醇苷类化合物。该研究为草苁蓉化学成分组成的阐明以及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信息。同时,构建的online PLE-UHPLC-IT-TOF-MS系统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直接表征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快速分离和测定黄芪中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的紫檀素、芒柄花苷、芒柄花素)的方法.黄芪样品采用80%乙醇提取后,以超临界CO2-0.2% H3PO4-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C2 CSH柱(100 mm×3.0 mm,1.8 μm),柱温为40℃,流速为0.4 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80 nm.整个分析过程仅需15 min,分析速度是传统液相色谱的3倍以上.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的紫檀素、芒柄花苷与芒柄花素的检出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在0.3 ~0.5 mg/kg和1.0~2.0 mg/kg之间,5种黄酮类成分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均高于99.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2%(n=6);在最优条件下,对13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进行检测,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的紫檀素、芒柄花苷与芒柄花素的含量范围分别在4.8 ~ 102 mg/kg、14 ~ 277 mg/kg、0 ~ 135 mg/kg、5.3 ~ 119 mg/kg及2.8 ~ 41 mg/kg之间;本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芪药材中5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法建立了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缓冲溶液种类、工作电位、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15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 9.5),25 kV电压,0.6 V工作电位的条件下,松果菊苷的质量浓度在0.5~5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检...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独一味软胶囊中山栀苷甲酯、绿原酸、8-O-乙酰山栀苷甲酯、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的方法。以Symmetry Shield RP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分别为235 nm(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330 nm(绿原酸、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360 nm(木犀草苷),流量为1 mL/min。山栀苷甲酯、绿原酸、8-O-乙酰山栀苷甲酯、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的进样量在各自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69%(n=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101.1%。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独一味软胶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压毛细管反相电色谱技术,建立了一种用于分离检测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高效简便新方法。色谱柱为EP-100-20/45-3 C18毛细管柱(总长度45 cm,有效长度20 cm,直径为100μm,ODS填料内径3μm),柱温为25℃,流动相采用20 mmol/L Na H2PO4-乙腈(71∶29),流动相的总流速为0.035m L/min,分离电压为+2.0 k V,检测波长为240 nm。经等度洗脱,栀子苷和黄芩苷可实现快速分离,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2.8%,回收率为91.9%~101.2%,测得该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的含量为2.616 mg/g,黄芩苷的含量为11.220 mg/g。该方法的选择性好、柱效高、试剂用量少,用于芎菊上清片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分离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38种限用着色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颜料红4等38种限用着色剂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甲醇、乙酸铵水溶液混合溶剂超声提取后,经离心、氮吹和复溶,于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150 mm×3.0 mm, 3.5 μm)上进行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以乙腈和含0.075%(v/v)甲酸的30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254、416、484、514、590和620 nm作为检测波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1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38种限用着色剂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大于0.999, LOQ值为5~50 μg/g。在100 μg/g和500 μg/g两个加标水平下,各目标化合物回收率均在93.2%~10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n=6)。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化妆品中限用着色剂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李玮  蒋珍珍  李菡  屠鹏飞  宋青青  于娟  宋月林 《色谱》2021,39(5):478-487
片仔癀(Pien-Tze-Huang)是由三七、牛黄、蛇胆、麝香等名贵中药经加工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片仔癀中的三七皂苷、胆汁酸以及麝香酮等主要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然而其全方化学成分组成尚未被整体阐明。该文建立了在线加压溶剂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online PLE-UHPLC-IT-TOF-MS)法,快速、直接分析片仔癀化学成分组。将少量片仔癀粉末(0.3 mg)均匀地平铺于预柱芯尾端,之后用正相硅胶填充预柱芯,滤膜密封后构成提取池。提取池装入预柱套后置于70 ℃的柱温箱内,连接于UHPLC-IT-TOF-MS分析系统。通过引入一个二位六通电子阀,将整个分析过程自动在提取相和洗脱相间切换。提取相用时3 min,以0.1%(v/v)甲酸水为提取溶剂,流速为0.2 mL/min;洗脱相以0.1%(v/v)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IT-TOF-MS检测。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和自建中药数据库对照,并总结相关质谱裂解规律,从片仔癀中共检测到73个化学成分,初步鉴定并归属了其中71个,36个来源于三七,15个来源于蛇胆,9个来源于牛黄,11个可能来源于牛黄与蛇胆,另有2个结构无法确定。该研究深入解析了片仔癀的化学成分组,为其质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该文构建的online PLE-UHPLC-IT-TOF-MS分析系统为中药复杂体系快速、直接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叶晓岚  宋粉云  范国荣  毋福海 《色谱》2015,33(4):423-42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了广陈皮药材中5-羟甲基糠醛、维采宁-2、橙皮苷、橙皮素、异甜橙黄酮、甜橙黄酮、异黄芩配基甲醚、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及5-去甲川陈皮素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样品经50%(v/v)甲醇于70 ℃回流提取。在优化的色谱条件(Hanbon Benata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离柱,乙腈和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80 nm)下,提取液中的各成分分离良好,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定量限(S/N=10)为0.0502~4.99 mg/L,检出限(S/N=3)为0.0125~1.25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n=3)为96.4%~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0.25%~4.01%。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广陈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12种紫外吸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Q  Xu N  Li J  Liao S 《色谱》2011,29(8):762-76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2种紫外吸收剂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高速离心,过滤,以SB-C8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离色谱柱,甲醇和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311 nm为检测波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易操作,12种紫外吸收剂分离效果良好;在1.0~50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02~0.1 mg/L;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7.4%~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1.54%~4.98%。该方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化妆品中紫外吸收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范广宇  唐秀  张云青  孟祥龙  梁振纲 《色谱》2019,37(6):612-6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贝类中2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0.1%(v/v)甲酸的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然后采用ACE UltraCore 2.5 SuperC18柱(100 mm×2.1 mm,2.5 μm)分离,以甲醇-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5 ℃,然后以电喷雾电离(ESI)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22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1~0.3 μg/kg,定量限为0.3~1.0 μg/kg。在3个添加水平下,2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5.2%~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1.3%~15.2%(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可用于贝类中22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刘松南  赵新颖  董晓倩  许雯雯  赵榕 《色谱》2015,33(11):1205-1209
建立了茶叶中农药氯噻啉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QuEChERS法净化,利用PSA(N-丙基乙二胺)、C18、GCB(石墨化炭黑)等吸附剂材料进一步去除杂质,净化液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以水等体积稀释。以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0.30 mL/min流速下梯度洗脱,用C18色谱柱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ESI+),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噻啉在1~5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定量限为0.01 mg/kg(S/N≥10),在乌龙茶和绿茶中3个添加水平(0.01、0.3和3 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87.0%~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 n=7)在2.1%~13.1%之间。对多种茶叶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可以对茶叶中氯噻啉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赵云芝  谢振伟  潘乐丹  姚欢 《色谱》2016,34(3):289-298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中18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优化了固相萃取和色谱条件。水样经混合型阳离子交换柱(MCX)或硅胶基体阳离子交换柱(SCX)富集后,用氨水甲醇溶液洗脱,用超纯水适当地稀释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ODS柱为分离柱,甲醇-0.005%(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内标法定量。18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时间在15 min之内。采用MCX柱萃取时,16种苯胺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0.035 μ g/L,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2.5%~92.5%,相对标准偏差为1.4%~9.6%;采用SCX柱萃取时,17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13~0.207 μ g/L,地表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6.5%~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4%~13.6%。本实验还考察了消除基质干扰的5种方法,结果表明,调整色谱分离条件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是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更换离子源、内标法定量和利用基质标准溶液校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补偿基质干扰。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鉴定水稻稻曲病菌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HPLC-LTQ/Orbitrap MS)鉴定稻曲球中5种稻曲病菌毒素的方法。样品匀浆后以水为提取剂超声提取10 min,混合阳离子交换柱PCX净化,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 3.5 μm)分离,以水(含0.1%(v/v)甲酸)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m/z 200~1000范围内进行一级质谱全扫描,结合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相对丰度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5种稻曲病菌毒素,质量准确度小于1×10-6(1 ppm),同位素相对丰度偏差绝对值≤3.3%,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与理论裂解一致,回收率为90%~105%。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定性准确,为稻曲病菌产毒能力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Liu F  Wang Y  Wang Y  Zhou J  Yan C 《色谱》2012,30(3):292-29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仪(HPLC-ELSD)同时检测食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5种甜味剂的方法。甜味剂经0.1%(v/v)甲酸缓冲液提取后,利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以3 μm C18柱为分离柱,0.1%(v/v)甲酸(氨水调节pH=3.5)-甲醇(61:39, v/v)为流动相,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种甜味剂在30~1000 mg/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7);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5.6%~109.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方法检出限(LOD,信噪比(S/N)=3)分别为安赛蜜2.5 mg/L、糖精钠3 mg/L、甜蜜素10 mg/L、三氯蔗糖2.5 mg/L及阿斯巴甜5 mg/L。该方法简单、灵敏、操作成本低,可用于不同形态食品中多种甜味剂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