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接受美学理论入手,并以柳宗元《江雪》的两种译文为例来阐述诗歌翻译的开放性,我们发现,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接收者展开联想,而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David Copperfield的三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域,从期待视野出发,分析比较了David Coppeffield三个中译本之间的差异性:由于三位译者自身期待视野的不同,同时为了适应相应时代目标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他们给出了不同的译本,以期努力提高译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一方面要照顾读者原有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又要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让读者的领略视野受到震撼并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电视剧《奋斗》在各大城市地方电视台放映都取得了收视桂冠。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其取得收视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志艳 《科技信息》2011,(8):I0303-I0303
接受美学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小学生的接受为主导,课堂教学的中心应以接受者———学生为主。本文以接受美学为指导,定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小学生特有的认知特点,明确他们现有的期待视野;最后提出如何使讲授的内容和方法与小学生的期待视野达成视野融合,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传奇>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正是<传奇>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将研究重点由传统的以作家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显了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方面的作用。文章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盛行的寒山热为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制约因素之一是当时接受环境中的接受者期待视野,并且鉴于期待视野的动态性而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读者观认为:读者是接受美学意义上的读者 ;读者是双重身份的读者 ;读者有一个期待视野 。  相似文献   

9.
爱情与婚姻是中西文学中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基点,分析中西文学中爱情婚姻观异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吕静 《科技信息》2011,(16):180-181
作为开创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提倡作者只写八分之一,留八分之七给读者去想象。"冰山理论"包含着海明威深刻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独特的理解,这与60年代开始于德国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思想有共同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接受美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为视角来探讨它与"冰山理论"的相通之处,即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强调读者与文本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1.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2.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奇幻文学一度出现了巨大的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这和多方面的因素分不开,其中读者对它的影响力不容低估。藉由着接受美学对读者地位的提升之力,立足于读者整个的阅读过程,可以一窥读者对于奇幻文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接受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议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未  吴秀 《科技信息》2007,2(18):205-206
西方文论经历了19世纪以作者创作为中心到20世纪对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的转变,读者地位日益提高;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作为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接受美学对以往的文学理论是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传统的生产美学和描写美学极大程度的颠覆。本文主要介绍接受美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旗帜鲜明的读者理论及瑙曼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代接受美学思想对建筑美学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阐明了群众对美的接受已经是设计师在建筑形象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作品。同时,以较具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析接受美学思想对建筑美学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历史性出发,结合文本的召唤结构,对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出新的阐释,揭示作品人物的传统命运是如何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下被再定义。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过故人庄》两英译本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因其独特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会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解读,进而产生出不同的译本。因此,强调"文本接受,读者中心"论的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文章对比分析了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英译本,着重从韵律、意象、意境三个方面来看译者对诗中未定点和空白点的不同解读,以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