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支持普适服务的一体化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平  秦雅娟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07,35(4):599-606
现有信息网络的原创模式基本上是多种网络完成多种服务,要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信息网络存在的严重弊端,必须创建新的网络体系基础理论.本文在归纳总结、分析研究传统各种信息网络交换路由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引入接入标识和交换路由标识,创建接入标识与交换路由标识的分离聚合映射理论,建立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下的广义交换路由理论与机制,从而形成一体化网络模型与理论,在有效保证移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解决了异质异构网络的一体化问题;构建了一体化网络与现有网络的过渡方案与机制,保证了传统网络到新网络的平滑过渡;给出了一体化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并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一体化网络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叫标识和被叫号码的地址解析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设计和解析表的搜索策略 ,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描述了一体化网络对变长标识接入的需求,在对一体化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映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变长接入标识在一体化网络中的统一接入映射方案,分析了在此方案中32位标识接入到一体化网络时的处理流程,并对其主要功能进行了结构分析与模块设计;最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该方案主体功能的仿真和测试,测试结果和预期分析处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标识/位置分离是未来网络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LISP基于标识/位置分离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互联网路由可扩展性问题的机制,但其在移动性支持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ISP架构的新型移动性管理方案,通过引入三种命名机制和两种映射系统,可以在保持映射系统可聚合的前提下,避免现有LISP移动性方案存在的双重映射、双重封装等问题,提供高效、灵活的移动性支持。同时,该方案还提出了一种快速切换机制来进一步优化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5.
刘畅  宋飞  孙亮  张思东 《电子学报》2012,40(10):1920-192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标识(CID)通信的方法,并添加连接标识映射服务器(CMS)来完成对连接的管理功能.CMS将网络的核心部分与接入部分进行了分离,通过在CMS中建立连接标识与IP之间的映射,完成了映射通信的传输方式.本文将传统网络数据发送模式由基于对端地址变为基于连接标识,从而提升网络针对连接的可控可管性.本文详细讲述了这种基于连接的映射通信带来的优势,如:提高抗DDos攻击、防止主机身份暴露、减少核心网路由条目等.并且分析了这种映射通信对现有应用的向下兼容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新攻击方式及应对措施.最终的实现测试给出了基于连接标识映射通信的具体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内容信息的需求日趋明显,当前网络架构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时下服务的要求,因此,以信息为中心的未来网络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内容中心网络(CCN)是未来网络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阶段CCN的设计未深入考虑用户移动性问题.本文针对CCN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路由推送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用户获取内容的时间及网络中消息重传数目.  相似文献   

7.
基于位置和标识分离的解决方案不能很好地同时解决移动性支持和可扩展性差的问题,并且难于部署。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位置和标识分离的网络架构,并给出与该架构相适应的移动性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在移动性支持方面还具有如下的特点:不需要修改终端协议栈,易于部署;标识符含有一定的路由信息,能提供较好的与传统终端互通的能力;将映射系统分布于边缘网络内,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并降低了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路由协议。以FPGA芯片EP2C20Q240C8为基础,通过模拟OBS节点之间的通信,对协议的4类帧的通信流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该路由协议的时序仿真结果、资源占用情况和时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OBS路由协议实现方案能够满足OBS网络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9.
OBS路由协议的FPGA实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路由协议。以FPGA芯片EP2C20Q240C8为基础,通过模拟OBS节点之间的通信,对协议的4类帧的通信流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该路由协议的时序仿真结果、资源占用情况和时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OBS路由协议实现方案能够满足OBS网络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通信技术》2018,(3):247-250
随着网络向全IP化方向发展,ATM路由交换设备也将从原有ATM交换架构向以太网交换架构过渡。基于以太网架构进行设备开发已经是一种趋势,分别介绍了以太网、ATM的信息格式及应用特点,通过将以太网的带宽优势与ATM QoS优势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以太网交换架构实现ATM路由交换功能的设计思路。给出了基于以太网交换架构实现ATM路由交换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详细阐述了设计思路、总线拓扑、信息承载格式、信息传递流程等主要内容。对于路由交换设备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路由器的NAT系统的扩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分析NAT不同解决方案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路由器NAT系统的接入地址和交换路由地址分离的方案,并在路由器上实现了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可得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为解决普适计算环境中的可直达性问题,提供了依据.同时,该方案中节点标识与位置无关,并且与路由标识的相互分离,本质上是接入地址和交换路由地址分离思想进一步深入,对于研究未来分组网的移动协议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认知的自适应无线接人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伟  刘琪  袁坚  山秀明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11,39(9):2148-2153
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中,异种网络之间的密切合作将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业务链接.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的突发性造成了网络负载在时空域的不均衡分布,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自适应的无线接入控制机制是均衡异种网络负载、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终端移动与业务到达认知的动态负载均衡策略.然后,根据业务到...  相似文献   

13.
单润红 《电子科技》2012,25(9):124-125,143
针对互联网领域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一种新的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数字版权标识符体系及其总体技术框架,并分析了基于数字指纹的数字版权标识技术,该技术对于数字版权标识符体系中数字版权监测取证功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有互联网的标识体系以IP地址为核心、以身份和位置的绑定为特征,难以满足未来互联网可扩展性、移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对各种国际主流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标识体系进行了分类,将其沿着"改良式"和"革命式"两种路线进行总结,分析了标识体系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标识体系的演进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走入了大众的生活,对网络信息的传输设计和实现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论文研究基于VC的UDP网络编程的设计与实现,并采用异步传输技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UDP Server。  相似文献   

16.
基于RESTful的泛在网资源需要将所有事物使用统一标准进行标识,根据REST原则,采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是较好的选择。由于泛在网处于开放的网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篡改和攻击。针对泛在网资源标识的URI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验证和MD5加密的保护方法,通过URI重定向,可从资源请求的角度对此进行有效防范,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泛在网资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相变存储器芯片,设计并实现了国内首个以相变存储器为存储介质的SD卡系统.本系统由多接口SoC芯片、6.375 Mbits相变存储器芯片以及外围控制电路等构成.系统通过SD/MMC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并使用FAT文件系统进行管理.该SD卡系统容量为256 kb,读取速度为2Mb/s,写入速度为0.5Mb/s.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体化网络的普适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冬  周华春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07,35(4):607-613
在深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各种传统网络服务的共性机理与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构思基于一体化网络的普适服务总体模型体系,创建了服务标识机制与理论,完成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统一描述和标识,以实现多种服务的统一处理;建立连接标识机制与理论,有效解决了普适服务的移动性和安全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新传输协议,以支持语音、数据等多种服务;提出服务标识解析映射和连接标识解析映射机理与理论,实现了一体化网络下的服务多连接建立和多路径传输;最后通过原型系统实现和仿真分析证明普适服务机理和理论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80%的车祸都是由于司机反应不及时所引起的,而其中65%以上属于追尾相撞,那么现存的世界各国所研制的几十种汽车防撞雷达为什么又没得到广泛应用呢?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其次是成本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编码或码字识别汽车防撞雷达这一设想及其示例,即变初值变结构(VIVS)准混沌编码识别汽车防撞雷达方案的核心技术,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