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己内酰胺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单体的共聚过程。在反应初期,环硅氧烷快于己内酰胺而先聚合,随后己内酰胺很快达高转化率。随聚合反应时间延长和环硅氧烷单体配比的增加,共聚体中的硅氧烷含量都相应增加。研究提出并证实了聚合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反应,并由此推断了共聚产物的结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己内酰胺与环硅氧烷阴离子开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CL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两种环单体于阴离子催化体系中直接共聚制备了有机硅共聚尼龙6.~1H-NMR、IR谱表征了共聚产物。在D_4:CL为15wt%时,有76.3—83.5%的环硅氧烷进入共聚链。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两种聚合物组分呈微观相分离状态。性能测试表明,共聚产物抗张强度略有下降,而抗冲击强度则有增高趋势;在适量有机硅配比时,吸水率减低,摩擦系数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聚合机理和反应动力学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的阴离子开环聚合研究进展。Frye等人提出在非极性的碳氢溶剂中会形成引发剂的的三种加成物质,在不加入促进剂的情况下不会进行D3的开环聚合,这一开环聚合机理成为随后D3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研究的基础,研究者采用MALDI-TOF研究聚合机理得到的结论证实了这一机理的正确性,促进剂、溶剂、引发剂的类型和聚合步骤会改变活性链末端的缔合和解缔合的平衡能力,对D3开环过程中的反咬和再分布副反应有显著影响。D3开环聚合增长速率对单体浓度为一级,不同的促进剂和引发剂会显著改变活性链末端的缔合能力,从而显著影响聚合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稀土配位催化剂对环硫氯丙烷(CMT)与环氧丙烷(PO)的共聚合,许多稀土化合物与三异丁基铝组成的催化体系都能使两者共聚;尤为突出的是Y(P204)3-Al(i-Bu)3-H2O催化体系对此共聚反应具有优良的优良的催化活性,最大催化效率达6000g/molY,分子量较(η达1.0dl/g)产率在50%以上,应用IR、NMR、GPC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一表征,测理CMT(1)与PO(2)的共聚率分 相似文献
6.
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烷的过程;阳离子聚合就是环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亲电试剂)作用下的开环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则是单体和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并用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按所采用的乳化剂种类不同,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环硅氧烷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情况,并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α-甲基萘钾为引发剂,按顺序加入丁二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THF中进行负离了嵌段共聚,制备了聚丁二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讨论了聚合条件对嵌段共聚合过程的影响。考察聚丁二烯活性链引发D4进行嵌段共聚的反应动力学,求得在THF中30℃时D4,开环链增长的表观速率为10kg/mol.h表观活化能为28.3kJ/mol。 相似文献
8.
绝热法研究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尼龙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钠盐、N-75缩二脲作为反应催化体系, 确定反应温度在145-160 ℃之间, 通过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准一级、活化能在73.2-77.1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2.9×1011-3.6×1011 mol1-n·s-1范围内. 本实验条件下测定并计算的反应热为134.5-137.3 J·g-1, 与文献值(138.6 J·g-1)吻合. 并在前人基础上修正并建构了己内酰胺阴离子绝热反应动力学模型, 对反应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组成及聚合活性种研究,由反应机理推导了该体系的共聚组成方程,求得了不同[THF]下的表观竞聚率值r1和r2。 相似文献
10.
含环三硅氮烷的星形聚硅氧烷的合成——环硅氮阴离子引发环硅氧烷开环聚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环三硅氮锂盐(DNLi3)为引发剂,成功地引发了环硅氧烷开环聚合.通过含氮量测定,利用1H、29SiNMR和IR谱以及分子量测定(GPC)和特性粘度测试,并与模型化合物进行比较,证明所得聚合物是含环三硅氮烷的星形聚硅氧烷.研究了六甲基环三硅氮锂盐引发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相对于D4为一级反应,同时也比较了不同促进剂对聚合速率的影响,DMF对聚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比diglyme大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采用Young提出的方法,利用二苯基苯并呋喃及硫醚类化合物对单线态氧的竞争反应,通过荧光强度的比较,测定了一系列烷基和芳基硫醚化合物和单线态氧反应的速度常数。对所得结果,联系立体效应和电子诱导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对羧基苯基荧光酮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pH6.5氨水-乙酸缓冲溶液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铀(Ⅵ)与对羧基苯基荧光酮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其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52×104L.mol-1.cm-1。铀(Ⅵ)浓度在0~100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在室温下,试剂与铀(Ⅵ)的显色反应立即完成,配合物吸光度至少可以稳定12h。体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绝大多数金属离子有较高的允许量,铀(Ⅵ)的伴生元素钍和稀土允许量达10mg,方法已应用于水样中痕量铀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铝与络黑T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建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40(5):290-291
研究了络黑T(EBT)与铝发生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在0.15mol·L-1NaOAc溶液中,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紫色的二元配合物,配位比为Al∶EBT=1∶3。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ε值为1.9×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30μg/50ml。方法可用于一些胃药中铝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络天青S法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
煤燃烧过程中加石灰石脱硫对NOx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了煤燃烧过程中NO_x的析出特性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加石灰石脱硫将使NO_x排放量上升,但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运行参数,如温度、氧浓度、Ca/S比等和吸收剂种类,可以大大缓解脱硫与降低NO_x排放之间的矛盾。实验温区为600—1150℃,包括了流化床燃烧的温度范围,部分结果在流化床燃烧器上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双硫腙——CPC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余协瑜罗姿容吴德岚(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系重庆630050)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铜双硫腙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中图分类号O657.32双硫腙应用于铜的测定早有报导[1],但需用CCl4萃取。本文研究了CPC对铜(... 相似文献
17.
二溴对甲基偶氮溴羧与钡显色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溴羧与钡显色反应的条件。在磷酸介质中,试剂与钡形成2:1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2.13×10~4L·mol~(-1)·cm~(-1),钡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两倍的锶和五倍的钛不干扰,钙的允许量较大,方法用于直接测定钛酸钡烧结物中微量钡,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脱乙酰甲壳质和卡拉胶在溶液中的反应及其复合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乙酰甲壳质(CTS)和卡拉胶(CGN)在溶液中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红外光谱分析及相反离子含量测定证明,CTS和CGN分子间的联结是以CTS分子中的-NH_3~+与CGN分子中的-SO_3~-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N/S摩尔比在较宽的范围内依赖于反应混合溶液组成比、pH值及CTS的脱乙酰度。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复合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当CTS分子与CGN分子上的电荷密度接近时,电镜观察到的复合物呈纤维状结构。复合物不溶于二甲基亚砜及CH_3COCH_3/KBr/H_2O(20∶20∶60wt)三元溶剂,在加热时溶于浓甲酸和稀盐酸,其溶解性随CTS脱乙酰度的增加而降低,CTS和CGN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血凝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