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建院(系)70年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提升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三全育人”,核心是“育”,目标是 “才”,关键是“全”,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始终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相互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赓续“又红又专”的红色血脉,强化、提升学生技能、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和必然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本科人才培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搭建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训练体系,“以拓展学术视野为核心”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以调动教师教学投入为核心”的评价激励体系,“以提升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等措施,实现高校理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建功 《化学教育》2021,42(18):49-52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利用各自办学优势和特点,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建一流”原则,创办“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两校每年各招收30人,配备优势师资力量,前两年在南开大学后两年在天津大学集中培养、统一管理,毕业时授予理学和工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拥有宽广深厚的化学化工基础,同时具有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顶天立地”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同时具有理科与工科背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并得到业界的普遍赞誉。2020年“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已经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标杆。  相似文献   

4.
章小波 《化学教育》2013,34(2):27-28
引导学生从“听化学”向“做化学”转变,从“记化学”向“探究化学”转变。学生只有通过“做化学”“探究化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得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庆金 《化学进展》2011,23(12):2412-2416
戴安邦先生是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化学会最早主办的刊物《化学》的创办者,长期任该刊总编和总经理,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发展奉献了一生,对中国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繁荣有重大贡献。戴安邦先生认为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化学家首先应热爱化学,有为事业为国家的献身精神。化学家对科学发展应有责任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具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戴安邦先生一生根据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事了多个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胶体化学及多酸多碱、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配合物固相反应研究、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研究和新功能配合物设计与合成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他是中国配位化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建立了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配位化学的繁荣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霍利军  倪健领 《化学教育》2021,42(24):17-22
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校于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即“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中对化学专业采取的培养新举措,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化学知识、熟练化学技能和胸怀空天报国理想的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这也将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高分子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针对“强基计划”背景下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启发式和拓展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生现有知识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术型化学硕士研究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以学生科研理念培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构建“协同1+3”培养模式。尤其是注重课题组的人文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恺岩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2,33(9):123-125,136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交叉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3大维度来建构其结构,将“工程与技术、科学应用”纳入核心学科领域,突出科学的实践本质,并通过“学习进程”来描述科学学习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框架》的解读,开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四方  武迪迪 《化学教育》2019,40(13):33-36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以“打开第二自然界的大门”开启甲烷的科学探究与体验之旅,在“历史线”“活动线”“知识线”等3条认知与体验路线中,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实现对“稻草变黄金”科学本质的理解,有效地将HPS教育与化学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化学发展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化学的学科魅力和发展成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单飞桥  钟克利 《化学教育》2022,43(15):46-50
以乙酸乙酯制备方法改进为目标,通过“分析直接酯化法的缺点,设计新合成方法” “探索改进实验方案” “总结汇报,分析实验方案的适用情境”等3个任务,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认识工业生产的适用条件,理解有机化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我院特推出“学业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组织本科生按兴趣参加“科研训练”,并以科研小组为单位组织申报。以培养科研兴趣、加强科研训练、提高科研素养、实现科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为目的,就生物材料类项目的申请、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教育教学功能,而且具有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和价值追求层面来看,化学实验在发展学生科学本质观、科学实践观和科学价值观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呈现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基于实验事实证据的推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可以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拓宽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评价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3.
韩莉  张卫  马荔 《化学教育》2020,41(6):47-51
对“思想实验”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思想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结合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优化了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流程。采用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思路进行反向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崔俊硕  熊英  王月娇 《化学教育》2022,43(8):95-1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已显得非常重要。介绍一种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为实施主体的“理论课助教+实验课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连续、跟踪式的教学,不但可以选拔、培养出拔尖的化学类本科生,而且能够促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雪平  叶勇  文为  陈怀侠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0):74-79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与实验课堂的优势,设计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预习自测-讲授讨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四段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为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毛毛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21,42(15):21-26
基于人教版必修新教材中新增“化学与职业”栏目进行了“硫酸的工业生产”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生角色扮演“化工工程师”为解决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硫酸这一核心研究话题,经过理论分析硫酸生产路径、模拟体会具体反应用于生产实际时所需考虑的问题、实际调研化工厂中的硫酸生产工艺这3个环节,增强对化学相关职业的认识与了解,发展以化学为职业取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18.
黎意敏  陈博 《化学教育》2020,41(10):54-60
利用化学教学设计评价量表(CTDES),对广州市某高校86名化学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完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现师范生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指标表现中等,在“一致性”指标表现较好。师范生在对“理论化学”和“描述化学”类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认知与元认知”“社会文化与情感”“科学描述与应用”3个指标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魏冰 《化学教育》2021,42(23):1-6
化学教育起源于化学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回顾中外化学教育研究不同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化学教育学科要努力从“教学法”范式转变为实证研究范式。探讨了基于证据的化学教育研究的3个主要议题,即研究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基于证据的化学教育研究的论文写作规范。最后对在我国化学教育界推进实证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人教版新旧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硫及其化合物”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课标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明确了新课标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素养定位后,对新旧教材中该单元的引言、正文、栏目和插图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教材“硫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侧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其次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而在素养水平上则侧重水平1和2维度的培养,符合新课标对该主题单元的学业要求和素养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