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北疆东部近500年来温度变化及其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年轮年表与温度的相关分析,建立了近500年来北疆东部冷暖变化序列,并利用历史记载、冰川进退等资料进行了验证,且运用冷暖序例进行了小冰期的年代测定并较详细地研究了气温与降水分布特征。依此本文计算了冰期进退中冷暖变化对近500年均值偏差百分率,还进行了冰期进退规律和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对近500年冷暖变化周期、频率、振幅、变暖趋势等冷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近20年的冷暖变化趋势进行了尝试性预测。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3—2014年哈密国家基准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哈密市最近62a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密市近62a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14?C/10a,1986年以来升温趋势明显,1996年气温发生突变,1997—2014年年平均气温较之前上升0.68?C,近20a是哈密市气候显著变暖时期.62a来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0.29?C/10a、0.14?C/10a,最高气温的上升对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四季气温方面,冬季、春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升温率为0.35?C/10a,春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0.14?C/10a和0.004?C/10a,夏季气温总体上呈微弱减小趋势,变化率为-0.095?C/10a,20世纪50年代的异常高温影响到了整个时段夏季气温倾向率的估计.各季气温突变方面,1961年冬季气温发生突变,春季气温突变发生于2003年,夏季和秋季无明显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873—1985年上海平均气温资料研究长江三角洲气温长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本地区气温长期变化曲线呈波动形式.近三十余年中出现的年,季平均气温最低值未曾低于前八十年所曾出现过的最低值,而最高值却有与以往出现过的最高值相当的.取一百十三年平均气温作基准,则由累积距平曲线可见近五十年上海气温以正距平即暖年占优势.文中还讨论了气温年波长期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天山西部伊梨地区近 4 0多年来的冷暖变化 ,计算该区温度序列和相邻地区及大范围温度序列的相关性 ,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伊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 ,在近 4 0多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 .2 )伊梨地区冬季、年及夏季平均温度序列 ,均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其中以冬季增温率为最大 ,年及夏季增温率较小 .3)伊梨地区 1966~ 1995年来的三个十年 ,冬季及年十年平均温度不断上升 ,与新疆其它地区大体相一致 .4 )伊梨地区年与四季的平均温度与北疆其它地区、南疆、东疆、甘肃、青海、全国及中亚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3~2013年宁波地区逐日气温观测资料,根据1981~2010年新30 a标准,分析了宁波市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暖冬、冷冬、酷暑、凉夏的出现次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近60 a来宁波市的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增暖趋势,增温最明显的时段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增温幅度最小;极端最低气温升温速率比极端最高气温略快,高温日数增加,低温日数减少,暖冬和酷暑出现的次数远高于90年代以前.气温变化特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增暖是明确的,并具有自身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北疆近三十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疆近年来气候到底是变冷变暖、还是变干变湿?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利用北疆12个站近三十年来的气温降水资料,首先分析北疆冷暖干湿变异的事实,进而讨论这种变异与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等背景因素的联系,试图勾出近年来北疆气候变化之粗略轮廓,给人们之疑问以初步解答。北疆气候变化特点一、冷暖变化(一)年平均气温冷暖变化的阶段与周期:为了探索北疆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首先做了北疆气温距平  相似文献   

7.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缩写TG)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对人体能量供给和内脏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区域变化规律,本文运用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对3 841例中国不同地区的健康成年人的甘油三酯参考值和地理因子进行了分析,为中国不同地域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标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甘油三酯参考值与经度、纬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等7项地理因素呈显著至极显著相关,各参数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回归关系.(2)总体上,甘油三酯参考值的分布较为连续,西部较东部高,北部较南部高.(3)区域上,甘油三酯参考值东南部沿海地区普遍较低,而西部地区普遍高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高于中国大部分地区.(4)如果已知某地区相关地理因子值,则可通过模型预测得到该地健康成年人的甘油三酯参考值.该研究能够为医学制定中国甘油三酯参考值的标准提供地域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天山西部伊犁地区近40多年来的冷暖变化,计算该区温度序列和相邻地区及大范围温度序列的相关性,主要得到以及几点结论:(1)伊犁地区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在近40多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2)伊犁地区冬季,冬及夏季平均温度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以冬季增温率为最大,年及夏季增温率较小。3)伊犁地区1966-1995年一个二年,冬季及年十年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利用湖北大量的历史文献重建的各地区早涝等级序列,建立了能基本反映出早涝长期演变规律、长而统一的干湿指数序列,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计算,着重分析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干湿指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几种分布出现的时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2.
潜水品质取决于海洋自然环境, 须在自然环境适宜地建设潜水旅游目的地, 才能培育潜水旅游业. 借助ArcGIS 10.5软件, 运用多因子、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及集成判别技术路线, 识别全球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潜在分布, 并结合我国潜水分布适宜区为海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提供现实依据. 研究发现 (1)影响建设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海水深度、海洋表层水温、海流、潮汐、珊瑚密度等, 热量条件对适宜潜水全球分异起到了关键制约, 随着海水水温、珊瑚礁分布等自然条件优势减弱, 适宜性也逐渐降低, 形成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规律; (2)全球最适宜发展潜水旅游的地点集中在东南亚、太平洋西部与东部、印度洋西部与北部、中美洲等地区; (3)由于南海和东海部分海域更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良好的光热条件, 是中国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 海南三亚、西沙群岛以及广西涠洲岛等目的地已成为中国海洋潜水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普陀山的5种新记录植物,分别是海岸卫矛Euonymus tanakae Maxim.(中国大陆新记录)、毛果甘薯Ipomoea cordatotriloba Dennst.(中国归化新记录)、滨海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var.maritima(Koidz.)Hara(中国大陆新记录);夏威夷紫菀Aster sandwicensis(A.Gray)Hieron.(中国大陆归化新记录)和硬雀麦Bromus rigidus Roth(浙江归化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我国CO2排放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CO2排放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用聚类将研究年分为两阶段,对各阶段分别讨论单位GDP的排放量变化趋势与三次产业比重的关系,以及总排放量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的回归关系.研究表明,前后两阶段单位GDP的CO2排放趋势受三次产业比重的影响关系截然不同;而CO2排放总量的下降则依赖于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但后一阶段第一产业的减排作用相对于前一阶段已大幅削弱.综合当前国情,在现阶段为同时降低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与CO2排放总量,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并结合欧拉方法,分析了江淮、江南和华南3个不同区域多个PHR过程期间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通道建立和维持的天气学条件.不同区域PHR过程发生时,水汽通道及其贡献率、异常环流特征等都不同,且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从水汽收支来看,华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从水汽通道和异常环流的角度上看,江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8~2015年8月NINO综合指数和金华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金华气候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968年以来共发生12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0次拉尼娜事件;金华年平均气温以0.033 ℃·a-1的速度上升,尤其是1985年至今呈明显波动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平均以1.14 mm·a-1的速度增加,且时段性分布特征明显;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年份,金华年降水量偏多的概率大,在长期预测中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厄尔尼诺结束次年年降水量无明显规律可循;拉尼娜事件与年降水量对应关系的规律性不明显,受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年份和结束次年年平均温度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1997~1998年、2014~2015年2次都是强厄尔尼诺事件,金华降水明显偏多,但持续时间不同,发展特点也有很大区别,后者将成为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2015年金华年降水量偏多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La2/3CamMnO3样品零磁场下的电阻率和低磁场下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行为.结果表明,除了居里温度(Tc)外还存在另一特征温度Tonset,高于Tonset的样品为典型的顺磁绝缘体,而低于Tc的样品为典型的铁磁金属,但在Lonset和Tc之间,样品的磁化率大大偏离居里一外斯定律,同时其导电特性显示出明显的反常.对观察到的不寻常导电特性,根据铁磁金属集团在顺磁绝缘体背景上随机分布的假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我国气候地貌的三个基本特征:1.我国自从第四纪初期以来,即分化出现代三个大的气候地貌区;2.气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3.早第三纪我国盛行热带气候,因而造成热带地貌的遗迹在我国广泛存在的现象.我国三大气候地貌区,其界线与三大自然地理区吻合,其中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可再分为四个气候地貌地区(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ECP1948-2003年月平均资料,主要分析了2003年夏季长江流域以南高温天气形成过程的天气特征和物理过程,对比分析了膏藏高压和海温两个异常因子与夏季江南高温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层青藏高压的稳定、持续、加强和向东、西的不断扩张,有利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南地区产生高温天气,可作为一个异常强信号来预测江南高温干旱短期气候变化;副热带中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在高温发生前一冬季海温有异常加热,尤其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说明关键区海温与江南地区高温呈6个月的相关;东亚季风指数与江南夏季地面温度距平呈负相关,即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夏季地面温度呈正距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La2/3Ba1/3MnO3 xTiO2(x=0%~5%)多晶陶瓷样品,实验发现,随着TiO2掺杂量的增加,电阻率明显增大,金属绝缘相转变温度Tp值下降.通过室温(300K)和低温(78K)下不同磁场的磁电阻计算表明,适量的TiO2掺杂会明显提高材料的磁电阻性能;在1T磁场下,TiO2掺杂量为1%的样品室温磁电阻达到12%,这是未掺杂La2/3Ba1/3MnO3相同条件下的3倍,为磁电阻传感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