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基于重离子碰撞中势共振的考虑,在光学模型的框架下,使用深光学势研究了16O+24Mg全熔合激发函数中所呈现的粗共振结构和弹性散射角分布后角振荡上升的现象,并与核分子轨道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对产生粗共振结构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用位置灵敏的△E-E望远镜系统,入射能量长为1.0MeV,测量了55-90MeV16O+24Mg反应全熔全激发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反应的全熔合激发函数不是平滑的,存在着宽结构。峰位在ECM=34.2,37.8,40.6,43.8和46.6MeV。当ECM>48MeV时。激发函数的结构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核分子轨道理论(LCNO)和宇称相关势的折叠模型,研究了16O+12C全熔合截面中所呈现的粗共振结构,该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和弹性散射激发函数及角分布的实验数据都得到了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对能区70—160MeV 12C+12C散射角分布的分析,建立起一个能量相关的光学势.这个势能很好地再现同一能量区域内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6O+16O弹性散射在124MeV能量下最新的全角区的实验角分布,可以被建立在16O的α结构基础上的折叠模型很好地再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利用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156.3MeV 28Si+12C反应(近对称系统)中出射的Z=4—14的产物元素的能谱和角分布,并由此给出了这些产物的胁变截面图.从理论上计算了Z=4—11产物的实验室系最可几动能分布E1(θ)和各元素的质心系的总动能分布Et(Z),指出了这些产物主要来自系统的两体反应过程.还给出了该反应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值为(980±68)mb,并指出从低能数据外推到此能量下的全熔合截面值与实验值之差主要归因于两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