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Dyson玻色子展开及修正的Jancovici和Schiff代换,得到费米子集体S,D对态空间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s,d空间之间的一一对应.费米子算符的玻色子像被唯一确定,IBM哈密顿量具有非厄米形式.费米子矩阵元能够在玻色子空间内直接计算,并且,当需要清除伪态时,相应的投影计算也能在玻色子空间进行.  相似文献   

2.
杨泽森 《中国物理 C》1985,9(3):341-348
根据修正的Jancovici-Schiff (MJS)代换关于玻色子描述可以用作原子核的费米子描述的中间步骤的观点, 本文把相互作用玻色模型(IBM)看作在这种中间步骤引用的一种近似. 文中针对同类价核子的"多-j"组态以及包含两体有效相互作用的费米子哈密顿量, 按照通常的玻色子展开选择出结构上比较简单的玻色子哈密顿量; 借此通过一个么正变换建立了从微观途径确定s, d玻色子及IBM哈密顿量的方法; 根据MJS代换给出了把IBM态矢量变换为费米子态矢量的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3.
在最初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中,假定只存在和两个质子相应的以及和两个中子相应的玻色子。后来Elliott在此以外,还讨论了和p-n相应的玻色子,并引进了玻色子的同位旋。上述三类玻色子,成为一个同位旋三重态。他认为原子核作为玻色子的系统时的有效哈密尔顿量是同位旋SU(2)不变的。本文认为有关哈密顿量除有上述对称性的相互作用部分以外,还有不具备这种对称性的相互作用部分。根据原子核的低激发能谱实验和理论的比较,纯用p-p玻色子和n-n玻色子的IBM是成功的,从这一点来探索上述两种相互作用的形状以及数量的关系。并指出原来的IBM和Elliott理论都是本文所讨论的结果的极限情形。如果IBM也能够应用于奇奇核,则在所确定的相互作用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够预言角动量J为1,2,3,……的次序的能谱,实验中确实发现有一些奇奇核的能谱有这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前文(Ⅰ)及(Ⅱ)发展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应用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我们采用SU_6(?)U_5(?)O_5(?)O_3表象,把求IBM哈密顿量矩阵元的问题归结为求d玻色子的一些基本矩阵元,并针对d玻色子体系的现有几类物理基建立了两种求基本矩阵元的方法,求出了相应的明显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Holstein-Primakoff玻色子展开方法在IBM哈密顿量中引入厄米和有限形式的补充项,以描述跨壳激发,并推广内禀凝聚态方法处理闯入态.按照这种理论方法计算了Sn核的低能谱,得到了与实验相符合的振动谱及附加的转动谱.  相似文献   

6.
韩光泽 《中国物理 C》1998,22(4):359-367
介绍sdgIBM微观理论方案中g玻色子的引入过程,讨论了g玻色子的集体性,g玻色子受微观参数的影响以及和sdIBM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质子玻色子和中子玻色子耦合的观点讨论了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2)的各种对称群链.IBM2的动力学对称群链分四类,其中某些对称群链是新发现的.应用群链检验方法,对广泛使用的IBM2计算程序NPBOS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除O(6)极限外,NPBOS程序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们改正了NPBOS中的错误,并利用改正后的NPBOS计算了150Sm,152Sm核的能谱和E2跃迁,得到了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杨泽森 《中国物理 C》1983,7(4):489-499
本文把前文(Ⅰ)和(Ⅱ)发展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应用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 我们采用SU6>U5>O5>O3表象, 把求IBM哈密顿量矩阵元的问题结为求d玻色子的一些基本矩阵元, 并针对d玻色子体系的现有几类物理基建立了两种求基本矩阵元的方法, 求出了相应的明显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同类价核子的偶偶核,在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下,依据以玻色子展开和Jancovici-Schiff代换为基础的微观途径,给出了描写IBM玻色子的本征方程组并求出IBM哈密顿量相互作用项中各系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验数据提取了部分U(5)极限和O(6)极限核的玻色子等效电荷,并应用它们计算了混合对称态的跃迁几率.计算表明,中子(质子)玻色子等效电荷随中子(质子)玻色子数增加而减小,即玻色子等效电荷存在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1.
黄湖 《量子光学学报》1996,2(3):127-129
文章引入信息熵定义多模玻色子之间的相关性,此相关函数由玻色子产生与湮来算符的系综平均表示,实质上反映了接连的玻色子探测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邵彬 《中国物理 C》1994,18(1):27-36
将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包含G费米子对能够构造出SP(10)或SO(12)动力学对称群.本文用GeneralizedDyson玻色子映射方法求出SP(10)对称群精确的玻色子映像,其子群SU(5)生成元的玻色子映像与sdg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SU(5)生成元相同,唯象sdgIBMSU(5)极限能谱公式可由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的微观参数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s、d IBM的SU(3)极限下,考虑了八极态,并对二准粒子激发作类玻色子处理,得到了非简并的1~+、3~+带.导出了能谱的解析表达式.对转动区中八种原子核的能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4.
IBM-Ⅱ中的有效玻色子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民  顾金南 《中国物理 C》1992,16(10):950-953
通过简单的半经验方法,本文给出在Z=40、64子壳附近的有效质子玻色子数,提出在SU(3)极限下存在质子玻色子和中子玻色子的饱和.用此可解释稀土区偶偶核中B(E2)、B(M1)的强饱和性和关联性.并把本文的结果与微观计算的有效玻色子数作了比较,两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18,(11)
正50年前, Steven Weinberg和Abdus Salam分别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理论。传递弱相互作用的W和Z玻色子必须具有大质量才能解释弱力的短程性。为引入这些质量,Weinberg和Salam假定W和Z玻色子通过与一种场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这种场是Peter Higgs (希格斯)等早些时候提出的。"希格斯场"的存在意味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核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了三玻色子核46Ti和54Cr的sdgIBMI的能谱和E2跃迁概率,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比sdIBMI能拟合出更多的能级和E2跃迁概率,而且它们的误差更小. 说明g玻色子在振动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玻色子组态混合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三玻色子核的核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基础上,用玻色子表面δ力作为玻色子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一些三玻色子核的核谱,同时也计算了E2约化跃迁几率,结果令人满意.表明这种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s、d IBM的SU(3)极限下, 考虑了八极态, 并对二准粒子激发作类玻色子处理, 得到了非简并的1+、3+带. 导出了能谱的解析表达式. 对转动区中八种原子核的能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解析和数值方法计算了两维简谐势阱中旋转玻色子的粒子流密度函数, 重点讨论了凝聚玻色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凝聚在基态的玻色子在粒子流密度的空间分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效玻色子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半经验方法给出了A≥70的偶偶核的有效玻色子数,收集了玻色子数饱和的有关证据,并采用有效玻色子数概念,处理了内禀电四极矩Q0与NπNv(A≥70的偶偶核)系统关系,得到了Q0的经验公式.本文采用所给的有效玻色子数对142Ce和144Nd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