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Ⅱ)丁黎明,林云青,梁洪泽,汪东梅,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梳状高分子,NaCIO_4络合物,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聚环氧乙烷(PEO)可以溶解多种碱金属盐并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具...  相似文献   

2.
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孙晓光,林云青,齐力,景遐斌,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凝胶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活化能无定形聚合物电解质电导与温度的依赖关系一般可用Vogel-Tamman-Fulcherc(V...  相似文献   

3.
交替马来酸酐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盐络合物中阳离子-高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丁黎明,林云青,周子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离子传输,电子轨道结合能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可塑性强,易制成大面积均匀薄膜,并具有...  相似文献   

4.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臭氧发生器中不同晶型PbO_2阳极催化剂的特性周元全,吴秉亮,高荣,张红,江巍(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臭氧,阳极催化剂,二氧化铅,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和氧化降解有机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关注日益增多。锂金属表面不均匀的剥落或沉积会导致锂枝晶生长,锂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存在引发电池短路的风险,而且高反应活性的锂金属会与电解液不断反应被消耗,生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因此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是锂金属电池发展应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强吸电子基团(C≡N)的聚丙烯腈(PAN)聚合物与碳酸酯溶剂中C=O的相互作用能形成更稳定的SEI膜,PAN作为锂负极涂层还能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另外,PAN具有较低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能作为锂金属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并匹配高电压正极,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故PAN聚合物在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电解质的不同状态(液态、凝胶、固态)介绍了PAN聚合物在液态电解质中作为隔膜、锂负极保护层以及在凝胶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PAN聚合物在锂金属电池电解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齐力  林云青 《应用化学》1995,12(3):97-99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物及其盐复合物的结晶与熔融齐力,林云青,陈东霖(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结晶,熔融聚环氧乙烷(PEO)及其盐复合物等 ̄[1,2]是一类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但PE...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4-乙烯基毗啶)(P4VP),并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凝胶电介质。研究了P4VP含量对电解质和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4VP为骨架通过化学交联固化液态电解质制备的有机胶体电解质体系有机相可溶剂化Li^+,当其含量为7.5wt%时体系离子电导率可达537mS/cm与液态电解质相当。利用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制备的敏化太阳电池在100mW/cm^2,25℃下获得光电转换效率2.3%。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态光散射、粘度和透光率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酰胺 丙烯酸)[P(AM AA)]/聚(丙烯酰胺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M AA)与P(AM DMDAAC)复合比、溶液浓度和氯化钠用量影响溶液中复合物的构象和流体力学半径.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适度的库仑相互作用,可形成均相P(AM AA)/P(AM DMDAAC)聚电解质复合溶液,复合物具有较伸展的构象和较大的流体力学半径,因而溶液粘度较高.P(AM AA)与P(AM DMDAAC)分子链间过强的库仑相互作用或小分子电解质的屏蔽作用,可使复合物构象卷曲,结构紧缩,流体力学半径减小,甚至产生相分离,导致溶液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赵峰  钱新明  古宁宇  董绍俊 《分析化学》2002,30(10):1153-1157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PEO1)10LiClO4-Al2O3和(PEO2)16LiClO4-碳酸乙烯酯(EC)两种复合物电解质体系的电导率,给出了等效电路和各拟合元件的物理意义。当阻抗谱图发生严重变形时,提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方法--阻抗虚部最大值法。  相似文献   

10.
本非水电池体系由Li负极、多孔石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电解质溶液由无机溶剂POCl_3(或有机溶剂硝基苯)和溶解在该溶剂中的活性物质(KIBr_2)及支持电解质构成。该电池体系的开路电压为8.50伏左右,放电性能良好,可望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此外,对电池体系的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及电导率的测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乙烯碳酸酯(EX)增塑的(PEO)16LiClO4-E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谱图,提出了不锈钢电极/聚合物电解质/不锈钢电极这种结构在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中具有普适性的模拟等效电路,并且根据等效电路中元件拟合值测定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在不同EC增塑量及温度时的电导率,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了EC对聚合物电解质电行为的影响,在低EC含量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在低温时符合Arrhenius方程,在高温时符合Vogel-Tamman-Fulcher(VTF)方程;而当EC含量大于20%时,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符合VTF方程。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致远  王占良 《化学通报》2002,65(6):379-384
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用PAN(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过程和制备方法,提出了PAN基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采用共聚和掺杂陶瓷材料对PAN的改性方法,并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合物电解质是现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有机-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CSPE)是现在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主流。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无机添末,特别是纳米材料,大大改善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离子导电性能以及界面稳定性能。对CSPE性能进行了评价,对在CSPE中添加无机粉末性能改善机理作了概括和探讨,并对CSPE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交流阻抗和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定了LiClO4·(PEO)20·(PC)12·(EC)12高分子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在非水溶液和高分子电解质中,锂是热力学不稳定的,表面生成一层固体电解质钝化膜,严重地影响了锂离子迁移数的准确测定。本方法避免固体电解质钝化膜的影响,给出正确的锂离子迁移数测定值,实验表明,LiClO4·(PEO)20·(PC)12·(EC)12电解质的电导率为0.8×10-3/cm,锂离子迁移数为0.3。  相似文献   

15.
用于燃料电池的Bi2O3基稀土固体电解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Bi2O3)0.75(Y2O3)0.25和(Bi2O3)0.65(Gd2O3)0.35固体电解质陶瓷材料;测试了其晶体结构,XPS谱及在500 ̄800℃的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组装了镀有ZrO2-Y2O3保护膜的Bi2O3基稀土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6.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与惰性电解质的离子强度效应的一个经验公式陈连山,曲秀芬,马桂芝,玉占君(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大连116022)何钟林,赵国良(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系11600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116012)在Beer定律中,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反...  相似文献   

17.
非均质性配体的络合平衡陶祖贻,常征(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730000)在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离子或小分子与聚电解质分子上的化学性质不相同的许多配位位置的络合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天然水和土壤中的腐植质以及蛋白质都是聚电解质。离子或小分子与聚电解质构成的体...  相似文献   

18.
新型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加入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对MMA以及交联剂的含量作了优化,并测试了聚合物电解质的温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MMA、EGD(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电解液(LiBF4/EC DMC)含量分别为25%、2%、73%(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室温条件下可以达到2×10-3 S•cm-1,电化学窗口为4.8 V.用其作为电解质组装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膜是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理想的离子交换膜应具有较低的活性物质渗透率(即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面电阻(即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目前,全钒液流电池主要采用全氟磺酸类阳离子交换膜(如Nafion),其化学稳定性优异,但易造成钒离子的渗透,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且Nafion膜价格昂贵;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由不同钒电解质溶解在硫酸中组成,采用阴离子交换膜时,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CeO_2)_(0.7-x)(MO)_x(La_2O_3)_(0.3)(M=Mg、Ca、Sr)固体电解质。对其晶体结构、电导率、XPS谱、离子迁移数及制成的燃料电池的V-I曲线进行了测定。(CeO_2)_(0.7)(La_2O_3)_(0.3)中掺入Ca ̄(2+)、Mg ̄(2+)或Sr ̄(2+),可使电解质的氧离子导电性能改善,从而使制成的燃料电他的开路电压输出功率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