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版高中化学第九章讲到溶液。现在把这一章的教材内容择出几点讨论一下,希望读者予以指正。 (1)溶液的意义在本章中,第一节开始讲‘溶解’相当地详细扼要。通过这一节物质溶解过程的讲述,已经详细地说明了物质在溶液中最后分散出均匀的状态,而得到匀均的溶液。  相似文献   

2.
在讲解高中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第二册第十一章(胶体溶液)内,用丁铎尔现象来区别胶体溶液与真溶液一段时,我是用了下面的方法,代替了原书中的暗箱实验法,我觉得这样作既经济又容易,所以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并希予以指正。首先选用四个小烧杯,每个的外面用带有一小孔的黑纸围绕起来(小孔不要太大,约在三、四毫米的直径左右)再用浆糊把纸缝粘好。第一杯内注入蒸馏水并事先静置二三日;第二杯内,注入沉  相似文献   

3.
东北版高中化学第一章讲过盐之后,开始讲卤素,然后依照周期表的次序由右到左讲到硫,第四第五两章讲氮族元素的氮和磷。第四章氮的内容很多与旧的教本不同,是这一章的特点。现在根据个人的意见逐条提出,加以讨论,请读者指正。(1)氮的性质“本节讲氮的物理性质和氮对动植物的紧密关系,并不像以前各教本必先谈到氮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因为氮的重要化学性质,如在常温不活泼、在高温与氧反应生成氧化氮再由氧化氮生成酸、与氢生成氨、由  相似文献   

4.
东北版高中化学第十章的教材是电离学说,是在讲过元素的周期表,原子结构和溶液这两章以后,充分地与这两章的教材密切结合,来讲极重要的理论“电离学说”这种编排的次序是极正确的,这一章的内容的多少,教材的选择以及解理的清晰等都达到精简阨要的地步,各中学教师同志,讲到这一章时,必然会得到更多的体会,现在把我所体会到的几点提出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盐及其制法’里,所讲授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也是很有系统的,当初讲几节或当每节讲毕之后,因为通过演示或实验的讲授,一般同学们大都能领会和记忆的。但是,当请完全章之后,每因为材料较多,对于某一些重点或部分关键问题。还是会有少数同学感到困难的。为了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全章的知识,并使之综合化和系统化,在讲完这章之后应当上一堂复习课,将这一堂课进行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首先,我根据了凯洛夫的教育学第六章第  相似文献   

6.
(一)对教材的体会我们熟读了教材並参考东北版課本(1953年1月上海四版)和礼氏高中化学(鄭宗玄譯1953年11月四版),对新教材(周芬等编,1955年第二版高中化学第三册),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电离学說”这章书在高中化学中所佔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由於高中化学大部分是无机化学,而无机化合物又大多数是电解質。因此,其反应就大多是离子反应,所以弄清楚了这一章的内容,对理解酸、鹼、鹽类之間的一般反应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章书中以第一二節教材内容最关重要,它是本章的理論基礎。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研究溶液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首先是物质的溶解性,高中化学第三章“溶液”的前三节是将溶液的意义和范围等知识作了叙述,所以这三节是为讲第四节做准备的。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溶液在化学上的应用,这又需要熟悉有关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的知识,所以关于溶液浓度的讲解,我认为同样是本章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和浓度接触,这里弄不清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四章电离学说是在物理上学过第三册第三章“通过液体的电流”和化学上学过“分子形成”的基础上来讲授的。这章在内容上与前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高中化学第二册第十章基本相同,但是过去学习这章时物理上还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现在我们应该将物理上学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在物理上已经学过的知识如第一节电离学说,第二节电离学说要点,第三节电解,均可以略讲,我感到这章教材在编写时也忽略了和物理课的联系,所以内容上有些和物理上重复。我们在讲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教材中并没有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问题,只有碳酸氢盐(钠盐和钾盐)与碳酸盐的鉴别(或区别)问题;而在高中化学的有关资料中却常出现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问题,可相关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却是二者的鉴别方法。“鉴别(或区别)”是通过实验将无标签、但已经确知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周期律这一章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庸怀疑的。它是整个教材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面,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由於教师采用教条式的教学,或者学生对起始的20种元素的性质掌握不够,有些学过的也忘了,因此教到这一章时,学生感到难学。或者在学完後印象模糊。有些只知道死记硬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去年,当我教到东北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章时,受到苏联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化学课外作业的指示信”(译文见1953年9月号化学通报)这篇文章的启发,采用了元素性质卡片来进行这一章  相似文献   

11.
彭裕民 《化学教育》1982,3(3):26-29
在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七节讲“电解和电镀”时,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反映对电解、电镀和原电池概念含混不清,不知道电解和电镀时电极产物如何决定,水参加或不参加反应等。由于电解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电极反应及电解产物与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有关,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还与电极材料、电解产物中是否有气体等因素有关,这就增加了认识电解产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魏荣宝 《化学教育》2009,30(3):73-74
200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高中化学教科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本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1].为了使教材发挥更大作用,特提出书中有关问题与广大教师研讨.  相似文献   

13.
秦志武 《化学教育》2004,25(1):55-5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 ,从 1 980年到现在 ,虽经多次变动 ,但在讲强弱电解质时 ,都采用几乎同一个实验 (个别文字略有不同 )。 2 0 0 1年版实验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 :按图 1所示的装置把仪器连接好 ,然后把相同条件下的HCl、CH3 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倒入 5个烧杯中 ,接通电源 ,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图 1实验结果表明 ,连接插入CH3 COOH溶液和氨水的电极上的灯泡比其他 3个灯泡暗。该实验存在以下 4点不足 :(1 )实验装置图有误。即从插头看 ,并没有接通电源 ,从灯泡看 ,灯泡已亮 ,说明已经接通电源 ,前后…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四章“电离学说”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最重要部分之一,它的教材安排是从学生已经获得的原子构造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非常适合的。它不但要使学生明瞭溶液中或溶液间所发生的现象;并且要学生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侯氏法中 B 母液和 C 母液的循环关系,是该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碱厂和氮肥厂的联合生产,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是侯氏法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因此,在说明侯氏法的优越性时,B母液和 C 母液循环关系的交代,以及它如何充分发挥了食盐的利用率和制出珍贵的氯化铵肥料,这就是重要关键。但在东北版高中化学课本(1952年10月出版)上,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并没有实验的证明或理论的依据。至于为什么在 B 母液中加入食盐的细粉,  相似文献   

16.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2,3(2):50-50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指出氯气具有漂白性;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又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第六章第二节中又指出活性炭和木炭也能脱色。为了区别氯气、二氧化硫和活性炭的漂白,在教学时可增做下列实验: 【实验1】在碱性品红溶液里通入氯气,片刻红色溶液褪为浅黄色或无色,加热退色后的溶液,无明显变化。也可以在品红溶液里加入新制备的氯水,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 ,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 )》第 2章第 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 ,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課本(1955年4月版)第六章第六節讲“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中,圖46用硝酸鉀作不同温度下飽和溶液冷却析出結晶的演示,照教材是要把20℃的飽和溶液分成几个試管,然后逐一加热,再加硝酸鉀以分別制成40℃,60℃,80℃及100℃的飽和溶液,这样做起來很費时間,既影响教学進度,又使課堂气氛枯燥。我改用燒杯盛水加入適量的硝酸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化学通报第十五卷第一、二期刊有北京市中等化学教师教研会所写对东北版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讨论(一)和(二)以及第三期符绶玺同志,第六期培青同志的意见,这对于我们中等化学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帮助很大,希望今后能经常刊登,以不断地改进中等化学的教学我仅参加教育工作半年,对讲授初高中东北版的化学有下列几点不够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望能多加批评。 (一)在讲到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净化法和纯水的物理性质时,因前面第一章在物质的精制中即以水为例,提到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三种方法,在这里可归纳起来重新提出水的精制,共有沉淀,过滤,蒸馏,煮沸和消毒,五种方法,使同学对水的处理有较完整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五节水的组成中,证明水是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