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分辨液体NMR技术考察了D2O中β-环糊精与手性药物D/L-樟脑磺酸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樟脑磺酸对映体能够进入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并与之发生手性相互作用. β-环糊精能够手性识别樟脑磺酸对映体. 化学计量关系实验和2D ROESY实验结果表明,樟脑磺酸对映体的疏水结构只能从β-环糊精疏水空腔的宽口端进入,并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非对映体络合物.  相似文献   

2.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β-CD与三种菁染料3,3′-二(3-磺丙基)噻菁三乙胺盐(d-yeA)、3,3′-二(3-磺丙基)-5-氯-噻菁三乙胺盐(dyeB)和3,3′-二(3-磺丙基) -5,5′-二苯基-9-乙基恶碳菁(dyeC)在溶液中的包合现象和包合物的动态结构,实验发现β-CD环糊精疏水腔中的H-3和H-5以及三种菁染料的芳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由于形成包合物而发生明显变化, 而且峰的位置随包合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发现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随β-CD浓度增加而减弱,相应计算表明β-CD与三种菁染料形成了1∶1的包合物.本文研究了三种包合物中主体部分OH-3和OH-6的化学位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获得了包合物中氢键强弱的信息, 通过NMR化学位移滴定法计算得到了三种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种包合物的结构模型,描述了客体进入主体腔中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液体NMR技术考察了D_2O中β-环糊精与手性药物D/L-樟脑磺酸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樟脑磺酸对映体能够进入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并与之发生手性相互作用. β-环糊精能够手性识别樟脑磺酸对映体. 化学计量关系实验和2D ROESY实验结果表明, 樟脑磺酸对映体的疏水结构只能从β-环糊精疏水空腔的宽口端进入, 并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非对映体络合物.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cyclodcxtrin)与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一个系列的共聚物获得,1H NMR以D2O或DMSO-d6为溶剂的测定,其谱峰被归属.共聚合反应机理为以羟基和环氧基为活性中心的亲核取代.当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n ≤ 3时,聚合物分子链呈现以β-环糊精母体为中心的线状或低枝化状链结构;当n ≥ 5时,分子链出现交联网络结构.n越大(n ≤ 12),分子量越急剧增加,其交联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苦皮藤水解产物中的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多醇的NM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皮藤根皮提取物经碱性水解和色谱分离得到4种β-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多醇化合物,并采用光谱方法,确证其结构分别为1β,2β,4α,6α,9α,15-六羟基β- 二氢沉香呋喃(1),1β,2β,4α,6α,8β,9α,15-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2),1β,2β,4 α,6β,9α,15-六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3)和1β,2β,4α,6α,8α ,9β,15-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4). 化合物2和3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1H NMR和13C NMR研究了β-环糊精对外消旋布洛芬的手性识别. 外消旋布洛芬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后,其1H NMR和13C NMR图谱的化学位移和峰形都有所变化,手性碳附近的某些原子所对应的吸收峰裂分为两组信号, 这两组信号分别对应布洛芬的两种対映异构体. 结果显示, 对于布洛芬, β-环糊精是一个方便而有效的手性溶解剂. 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cyclodcxtrin)与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一个系列的共聚物获得,~1HNMR以D_2O或DMSO-d_6为溶剂的测定,其谱峰被归属.共聚合反应机理为以羟基和环氧基为活性中心的亲核取代.当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n≤3时,聚合物分子链呈现以β-环糊精母体为中心的线状或低枝化状链结构;当n≥5时,分子链出现交联网络结构.n越大(n≤12),分子量越急剧增加,其交联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β-环糊精(β-CD)/D-樟脑包合物.1H NMR确定了β-CD与D-樟脑形成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图证明D-樟脑和β-C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H ROESY NMR分析结果说明包合物的结构型式是D-樟脑的二环[2.2.1]-2-庚酮位于β-CD空腔内,其三甲基部分位于β-CD空腔外.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形成β-CD/D-樟脑包合物最低结合能和结构优化状态,氢健的存在证实了上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由D-木糖出发,经过杂D-A 反应、Henry反应、合成了中间体(1αS,2αR, 3αS,4S,7E,9αR,10αR)-1,2∶9,10-O-二异丙叉基-3-硝甲基-5,6-二脱氧-7-烯-4-氧化-1,4∶7,10-二呋喃-4,8-吡喃糖(化合物1),再经催化氢化,立体选择性地得到了含高碳糖结构片断的β-氨基醇(1αS,2αR, 3αS,4S,7αS,8βR,9αR,10αR)-1,2∶9,10-O-二异丙叉基-3-氨甲基-5,6-二脱氧-4-氧化-1,4∶7,10-二呋喃-4,8-吡喃糖(化合物2), 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 技术对化合物1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其ESI-MS/MS质谱裂解规律. 同时得到化合物1的还原产物化合物2的1H,13C NMR归属.  相似文献   

10.
通过1H , 13C及DQF-COSY,13C-1H CO SY, COLOC等NMR技术对作为中等毒性农药二嗪磷的1H,13C NMR谱峰归属作了详尽的研究,以杂化轨道理论阐明了二嗪磷结构中两个乙氧基的化学环境差异及谱峰特征, 并讨论了31P对二嗪磷中1H 及13C NM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戊环唑(1)、甲环唑(2)、丙环唑(3)的NMR谱,对其一般特征进行 了对比与讨论,用13C-1H COSY、13C-1H COLOC、DQF-COSY、DEPT等技术对它们的1H、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并应用1H-1H NOESY谱研究其立体结构.
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测定利福平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474nm。利福平在474nm处有最大吸收,在10.0—35.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171C-0.006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n=9),RSD为0.96%;日内RSD分别为0.78%、0.59%、0.86%(n=5);日间RSD分别为1.12%、1.38%、0.98%(n=3);测得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34.21%、34.90%、33.23%。方法操准确、简便、迅速,适用于利福平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β-CD与三种菁染料3,3′-二(3-磺丙基)噻菁三乙胺盐(dyeA)、3,3′-二(3-磺丙基)-5-氯-噻菁三乙胺盐(dyeB)和3,3′-二(3-磺丙基)-5,5′-二苯基-9-乙基恶碳菁(dyeC)在溶液中的包合现象和包合物的动态结构,实验发现β-CD环糊精疏水腔中的H-3和H-5以及三种菁染料的芳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由于形成包合物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峰的位置随包合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实验中发现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随β-CD浓度增加而减弱,相应计算表明β-CD与三种菁染料形成了1∶1的包合物.本文研究了三种包合物中主体部分OH-3和OH-6的化学位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获得了包合物中氢键强弱的信息,通过NMR化学位移滴定法计算得到了三种包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种包合物的结构模型,描述了客体进入主体腔中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含羟基的3-苯基-4(1H)-喹啉酮衍生物的1H NM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设计中,根据电子等排原理和药物的构效关系理论,设计并同时合成了7-羟基-3-苯基-4(1H)-喹啉酮新衍生物以及其同分异构体5-羟基-3-苯基-4(1H)-喹啉酮新衍生物.本文报道上述新化合物的1H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5.
连翘酯苷/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运萍  李鹏鸽 《光谱实验室》2009,26(5):1219-1222
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连翘酯苷的包合物,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及其在293-328K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G、△H、△S。实验表明: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连翘酯苷经β-环糊精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抗光解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分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β-环糊精(β-CD) 能否与3-羧基四氢异喹啉 (THIQA) 相互作用形成包合物从而改善后者溶解度. 通过高分辨率利用1H NMR及2D ROESY技术观察β-CD和THIQA作用前后的谱图. 结果从高分辨核磁的1H NMR及2D ROESY可以清晰地看出THIQA和β-CD可以形成包合物;THIQA能够进入β-CD的疏水空腔并发生相互作用,并且主要与β-CD空腔内部的质子H5以及窄口端H6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取代四氢β-咔啉的1H NMR和立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黎  彭师奇 《波谱学杂志》1994,11(3):287-294
报道了1,2-二取代、1,3-二取代以及1,2,3-三取代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1H NMR数据,讨论了1位质子的化学位移值的大小与1位碳构型的关系,并根据NOE效应,分析了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测定条件下的构象。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重水溶液中α-环糊精与对甲酚、间甲酚发生包结作用的1H NMR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尽管未包结的α-环糊精和包结后的α-环糊精疏水腔中的同类质子有着不同的化学位移,但1H NMR只检测到一个峰,且峰的位置随包结程度的变化而异.由1 HNMR的数据计算得到了α-环糊精在不同包结程度下的平均几何结构和平衡常数,描述了客体在主体腔中进入深度动态变化的情形,并和β-环糊精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建立尼群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率测定的方法.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尼群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和在水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在237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2.68-9.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74.000C+0.0012,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0.27%.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作者合成了6-氟-3-(取代)苯基-4-(1H)-喹啉酮的5-氯衍生物与7-氯衍生物,二者极性差异小,难于分离,以混合物形式存在.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通过1H NMR上的化学位移、积分面积以及偶合常数确证了混合物中两组份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