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ESR手段对五种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2-甲基硫杂蒽酮(MTX)2,4-二甲基硫杂蒽酮(DMTX)、1,2,4-三甲基硫杂蒽酮(TMTX)、2-甲氧基硫杂蒽酮(MOTX),2-戊氧基硫杂蒽酮(AOTX)和三乙胺引发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光引发剂和三乙胺暗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新型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六种新型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在紫外光聚合反应中的引发性能进行了测试,用相对峰面积法计算了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并据此对引发剂结构与光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的探讨。结果表明该类光引发剂具有很高的光化学活性,而引发剂的结构直接影响引发性能。研究发现硫杂蒽酮母体上甲基的引入使引发剂的引发效率增大,而引发剂侧链上羟基的引入,则由于降低了质量转移的有效性并有可能使引发剂分子缔合,致命引  相似文献   

3.
将硫杂蒽酮光引发剂(TX)和共引发剂葡萄糖胺(GA)引入同一个高分子链上,合成新型水溶性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PTX-GA).通过改变PTX-GA中TX与GA的比例,合成了PTX-GA1、PTX-GA2、PTX-GA3,并通过光膨胀计实验研究了3种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能力.研究表明这种水溶性高分子型硫杂蒽酮光引发剂即使在没有共引发剂胺的情况下,引发丙烯酰胺(AAM)的聚合效率也非常显著.同时由于它具有水溶性,而且含有生物分子,有利于改善光引发剂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光产碱剂作为光固化材料体系中的关键组分,对光固化速率及固化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氧杂蒽酮作为生色团,脒类化合物DBN作为强碱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单组分氧杂蒽酮还原态脒类光产碱剂,并系统探究了其光物理和光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氧杂蒽酮还原态脒类光产碱剂在345 nm区域具有较强吸收,光解后释放的强碱DBN可有效引发巯基-环氧体系聚合。与商品化苄基还原态脒类光产碱剂相比,氧杂蒽酮生色团的引入使光产碱剂的吸收波长红移,能更好地匹配365 nm LED光源;与离子型硫杂蒽酮光产碱剂相比,氧杂蒽酮还原态脒类光产碱剂在光解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且催化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感光性树脂在光致抗蚀材料,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封装材料及印刷制板等方面有广泛用途。在光聚合交联感光性树脂中光引发剂为必不可少的组成,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硫杂蒽酮光引发剂在国外已大量采用。优点为引发速率快,深度固化性能好,氧阻小。国内有关硫杂蒽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方面的报导尚属鲜见,我们采  相似文献   

6.
首次应用N121型紫外光固化测试仪研究以硫杂蒽酮为光引发剂的光聚合体系的光固化性能。为测定以硫杂蒽酮为光引发剂的光聚合体系的光聚合速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光源的发射波长与光引发剂的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吩噻嗪衍生物的供电子能力及紫外吸收强的特点, 通过引入推-拉电子结构, 设计并合成了4种D-π-A型吩噻嗪席夫碱类可见光引发剂, 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其结构. 该系列光引发剂在350~450 nm范围内具有摩尔消光系数达104 L·mol-1·cm-1的较强吸收, 与商品化Ⅱ型可见光引发剂硫杂蒽酮(ITX)相比, 其与405 nm LED光源具有更好的匹配性, 与碘鎓盐(Iod)组成的复合光引发体系也具有更高的引发效率和交联基团转化率. 通过光解、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和循环伏安(CV)实验证明了吩噻嗪席夫碱可见光引发剂与Iod复合光引发体系的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 最后, 利用吩噻嗪席夫碱可见光引发剂/碘鎓盐复合引发体系, 实现了光致发光器件的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9种光引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脂、2-氯硫杂蒽酮、2-异丙基硫杂蒽酮和2,4-二乙基硫杂蒽酮9种光引发剂的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以15mL二氯甲烷,于40℃下超声提取20min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在优化的柱温程序下9种光引发剂目标物获得较好分离,质谱选择离子扫描定量。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7840~7.699μg/L,3种不同标准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2.44%~1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60%~9.46%(n=6)。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光引发剂的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9.
以硫代水杨酸和苯硫乙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组分硫杂蒽酮类光产碱剂。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光产碱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稳态光解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等对光解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光产碱剂在400nm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可有效引发巯基-环氧光聚合,其引发活性优于文献报道的高效光产碱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在羰基引发剂的作用下烯烃单体光引发聚合的最新机理。报道了有关多种当前通用的新型羰基引发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的近期工作,其中包括 UV 吸收,发光光谱和闪光光解的研究。还报道了油溶性引发剂对丙烯酸丁酯的光聚合效应。证明油溶性引发剂实质上是经过三重态来起作用,其中包含一个从溶剂中攫取氢的引发步骤。对于硫杂蒽酮衍生物来说,它们从叔胺接受电子的能力及其光聚合效应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从闪光光解获得的证据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自由基阴离子,但是基于二苯酮和苯基酮的引发剂则没有。预料后者直接从胺攫氢是通过三重态羰基或是引发剂的自由基。有证据表明联苯甲酰主要是通过光裂解来起作用。水溶性硫杂蒽酮引发剂的作用主要是经过单重态,其中包含引发时攫氢一步。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基的形成不受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异丙基硫杂蒽酮为原料,乙腈为溶剂经硝酸铈铵氧化得到中间体2-异丙基硫杂蒽酮亚砜,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再与联苯反应得到锍盐中间体,最后以醇类和水为混合溶剂,锍盐中间体与六氟磷酸钾进行离子交换得到10- (4-联苯基)-2-异丙基噻吨酮硫鎓六氟磷酸,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12.
以钠缩合法合成的含Si–Cl键的超支化聚硅烷(Cl-HPS)为基础,将其分别与4-羟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硫杂蒽酮反应,制备了小分子光引发剂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BP-HPS和TX-HPS.小分子光引发剂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可以不同程度地扩展超支化聚硅烷的紫外吸收.采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它们引发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紫外光聚合行为.结果表明,小分子光引发剂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的自由基引发效率高于未经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和它们对应的小分子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研究表明,BP-HPS和TX-HPS既可以裂解产生硅自由基,也可以通过硅甲基参与的夺氢反应产生碳中心自由基.  相似文献   

13.
曹德榕  高春梅  朱磊 《有机化学》2004,24(Z1):69-70
蒽的光化学反应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分子体系的标记剂,敏化剂,分子荧光传感器等,使蒽的光化学-直成为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之一[1-3].我们在近年发现3,5-二烷氧基苯基蒽衍生物可以发生蒽环与苯环间的光致可逆环加成反应,反应是定量进行的,这种光致可逆反应性能可以用作分子光开关器件,在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4];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蒽环与苯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有重要的影响.2,5-烷氧基双取代蒽环衍生物、3,5-二烷氧基双取代、3,4,5-三烷氧基取代时,都可以发生蒽环与苯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但是,苯环上4-单取代、2,3-双取代时,不能发生蒽环与苯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只能发生蒽环与蒽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苯环上3-烷氧基单取代时,可发生两种光致环加成反应.蒽环与苯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产物(烯醇醚)在微量酸催化下发生裂解,产生单降解产物(单环酮)和双降解产物(双环酮),蒽环与蒽环间的光致环加成反应产物不能被酸催化下发生裂解,因而得不到单酮和双酮产物.  相似文献   

14.
含氧光敏引发体系的研究——V.硫醇添加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笨甲酮/三乙胺/硫醇体系作为引发剂,在含氧条件下进行了MMA光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指出,芳香族和脂肪族的硫醇都能加速体系中的光氧化反应,使聚合反应诱导期缩短,芳香族硫醇对聚合反应的加速作(?)比脂肪族硫醇有效。例如,对-甲苯硫酚作添加剂时,使相对量子收率φO_2/φN_2增加到1.8。  相似文献   

15.
邓晓军  郭德华  李波  朱坚  殷平 《色谱》2007,25(1):39-42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检测由包装材料迁移到乳制品中的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残留量的方法。使用氘代蒽为内标,样品经Carrez试剂除蛋白质后用丙酮-正己烷(体积比为1∶1)提取,上层提取液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单四极杆质谱进行样品筛选和定量,选取的监测离子为m/z 184,m/z 224,m/z 239,m/z 254(异丙基硫杂蒽酮)和m/z 80,m/z 94,m/z 188,m/z 160(氘代蒽)。疑似样品采用离子阱串联质谱法进行确证,选取的母离子和子离子分别为m/z 254,m/z 239(异丙基硫杂蒽酮)和m/z 188,m/z 160(氘代蒽)。本方法的测定低限(LOQ)分别为7.0 μg/L(GC-MS)和5.0 μg/L(GC-MS/MS),回收率为74.9%~89.6%。采用该方法对11种不同类型的乳制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了两例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对几种新型硫杂蒽酮化合物敏化光解重氮盐问题进行了研究。工作表明:敏化反应是通过电子转移过程实现的,重氮盐所带取代基以及溶剂对重氮盐的光解有较大影响。十分有趣的是该体系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光敏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速率和其光解反应速率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十四种烷基、烷氧基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紫外光谱特性,利用量子化学的分子轨道理论圆满地解释了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与其结构的关系。利用具有分子结构逻辑识别功能和分子结构编辑功能的CAMTC软件,及PPP计算程序对十四种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吸收波长进行了计算,计算的结果和实测值能够很好的吻合。计算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对于预测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UV光照自引发、双异丙基硫杂蒽酮(BIITX)和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引发氯乙烯(VC)聚合得到含缺陷结构或/和ITX残基的PVC.考察了不同引发方式时单体浓度、光强、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单体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UV-Vis、1H-NMR和FTIR分析表明所得PVC含缺陷氯或/和ITX残基.以此PVC为大分子引发剂(缺陷结构和ITX残基为引发点),50℃下有效引发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获得了PVC-g-PDMAEMA共聚物.相比起始PVC,接枝共聚物分子量稍有提高,PDI下降.1H-NMR和FTIR分析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形成,接枝共聚物在水(pH=3)中组装形成了稳定核-壳结构胶束,显示其具有两亲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种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进行了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等测试。测定了最大吸收波长,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测定了ESR信号强度等。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开发高效的双光子引发剂是提升双光子聚合速度的关键。本文基于光致脱羧机制,设计并合成了两种以共轭香豆素作为生色团、肟酯作为引发基团的双光子引发剂,并通过实验测试结合模拟计算对该类引发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引发剂在400~500 nm区域具有较强吸收,在LED可见光辐照下发生分解,具有光漂白特性,光解后释放的活性种可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利用双光子三维微纳成型技术,该类香豆素肟酯化合物可有效用于构建高分辨率的三维微纳结构。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该类引发剂的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