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新涛 《物理通报》2016,35(8):106-107
近年来高考物理卷主观题部分加强了对表述能力的考查, 《 考试说明》明确要求“ 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 表达出来”. 高考评分标准也特别强调,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 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纵观物理主观题的设置, 结合在高考阅卷和日常教学 时的心得, 笔者从规范和细节等方面入手, 总结出几点学生答卷( 不丢分或少丢分)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教学是物理学科进行物理基础知识初步理性学习的活动,不应该只是以运动和力、功和能、电场和磁场为“三大主线”且加强难度,再辅以“边缘”知识来教学,而应该把物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最基础的知识点的内涵加以拓展并理解透彻.总结历年高考的学生情况,发现只要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就不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安培力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安培力大小的新课教学中,过去往往教师通过实验只能定性研究它的大小,最多只能半定量的研究,探究不彻底.如何准确探究安培力的大小,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4.
叶晓 《物理通报》2011,40(11):62-63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对误差知识的要求是: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求熟练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还应该能正确运用误差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的可行  相似文献   

5.
高考历来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也往往成为老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中有一个关于自感的题目,引起不少老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下,设计性实验试题和联系实际试题已成为近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2001年是新世纪的头一年,高考试题的改革又有何新的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试题源于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已成为高考试题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发现,当学生对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情景认识不深刻时,往往会在无意间的从相近的其他概念或情景中挑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进行调换,从而导致错解。而近年高考试题中很多都是"旧瓶装新酒",从传统题上变出新意已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所以我们老师很有必要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及时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8.
普朗克是一个"不情愿的革命者",他说:"在将作用量子h引入理论时,应当尽可能保守从事 这就是说,除非业已表明绝对必要,否则不要改变现有的理论."普朗克量子革命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迪,正确的科研创新态度应该是:既忠于传统,又勇于创新.有保守精神的创新往往不浮躁,不浮夸,而更有生命力,更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谢婉君  张先燚  姚关心 《物理通报》2023,(5):137-139+143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是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一道电学实验题,考查全面.学生解题时往往面临多重困难,在电路设计中极易错判电流表的接法,对其科学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详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阐明内接法的不正确之处,从中为核心素养时代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2009年浙江和海南高考卷最后一个大题的五点相似之处着手,通过探寻相似之处的原因,引出题源,并阐明这两题是对同一道典型题的变式.在对该题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典型题变式的几种主要策略,并以高考题为例进行了再变式.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些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及其复合场中的运动,通常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只要连接成一个循环,就会发现,粒子的能量可能无限增大,成了永动机.这样的习题在高考题中也有出现,如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第25题.永动机是不存在的,这些粒子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本文试从笔者的经历,介绍问题的发现、探究辨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天军 《物理通报》2016,35(8):7-10
高考被喻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上海( 浙江)作为率先试行 高考综合改革的城市之一, 由原来的“ 3+1”模式改成了“ 3+3”模式, 并将在2 0 1 7年高考实施. 新高考方案中, 高中 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研究新方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不 同类型学生对学习物理的需求, 重新审视已有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并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才能避免进入“ 穿新鞋走 老路”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连接体问题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由于其涉及多个物体的分析,对象的选取尤为关键,因此,成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对于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卷来说,这一问题考查的不光是连接体的分析,还要求学生能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物理模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在2011年的江苏卷中第9题就是这一典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见下表),从高中物理各部分内容所占的分值比例来看,跟以前差不多.但实际考查内容却把握了高考改革的脉搏,体现了以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高考中特别明显地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上缺少应有的灵活度.从高考成绩的显示上看,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实在太少.虽然高考的成绩很难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但它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应变能力强弱.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应变机智如此不济的情形呢?“高分“为什么不见了?尖子生到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X"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拘泥大纲",即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严格遵循大纲要求,全部落在大纲范围内,不超纲,而考察的综合能力是无大纲可遵循的.高考充分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第21题中用到一个典型的模型;该模型在往年高考(如1995上海、1996全国、2007北京)试卷中曾多次出现,且几道考题所考查知识点也如出一辙.下面先来看看物理模型.模型: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撤去F1同时加上反向  相似文献   

18.
艾静  熊建文 《物理通报》2013,(10):35-38,41
新课标和高考命题强调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学生高考答卷分析透射出一个信息,即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的定性推理能力意识较弱.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探究,提出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物理问题的定性推理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实质性的洞察和理解,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李力 《物理通报》2008,(3):54-56
编辑按:高考物理试卷正在部分省(市)施行自主命题,这样做有利于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促进当地高校与中学之间的联系,2007年重庆物理试卷加强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该说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难度偏高,区分度偏低,高考命题怎样处理既突出能力测试,又控制难度和区分度,又怎样设计难度较大试题的分值,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新高考之元年.随着"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物理试题情境之变化更加灵活.以广东省为例的"3+1+2"模式高考试题着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选拔性考试中的育人导向作用.以2021年高考广东卷的部分试题为例,分析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物理试题情境,对落实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