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馏分裂解制乙烯时副产轻焦油中(C_6—C_8馏份)含有丰富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开展由石油馏分裂解副产轻焦油中回收芳烃的研究,对扩大芳烃来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工艺流程是采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抽取轻焦油中芳烃,以C_5烷烃为反抽提剂,经过蒸馏,达到芳烃分离的目的。为了配合中间试验,我们建立了轻焦油芳烃的色谱分析。芳烃的分析有许多报导,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也很多,如吸收光谱法、质谱法、毛细管色谱法等。限于仪器条件,我们采用了填充色谱法,并针对轻焦油组分复杂,萃取相中含有强极性的水和强极性高沸点的二甲基亚砜,我们选  相似文献   

2.
自从Kagan将二碘化钐应用于有机合成以来,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金属钐、二碘化钐、三碘化钐、有机钐等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我们课题组也研究了三碘化钐促进的一些有机合成反应[2,3].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是合成芳酮的重要反应,但在传统的Lewis酸催化的芳烃酰基化反应中,由于络合作用等的影响,存在着催化剂的用量过大、副反应多、选择性差等不足[4].高效、催化量的催化剂的采用是人们期待的目标.本文报道用催化量的(10 mol%)SmI3促进的芳烃酰基化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产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所确证.  相似文献   

3.
杜琳琳  张华 《有机化学》2023,(5):1726-1741
有机硼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并被广泛应用于材料与医药领域.发展实用、简洁的硼化反应合成有机硼化合物一直是有机硼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年来,光化学和电化学硼化反应取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合成有机硼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从能量来源及反应底物类型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芳烃与烷烃化合物参与的光化学、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硼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今后光化学与电化学硼化反应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结果证明,利用辐射加热进行煤的高温高速热分解,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它能显著地提高煤热分解化学产品的质量与收率.例如舒兰褐煤在辐射炉中850℃下热分解,产品煤气(4000大卡/米~3)为570米~3/吨煤(可燃基)、烯烃为30米~3/吨煤、粗苯为煤的2.7%、焦油为煤的8%.粗苯中含芳烃90%以上,其中苯与甲苯比为3∶1.这些产品比高温炼焦的化学产品都有成倍的增长.煤的热分解转化率较原煤的V~Γ尚高出8%,焦渣的V~Γ仍有10%,故热分解的挥发产物多、焦渣少.焦渣的活性很强,可作气化原料或燃料.煤料在辐射炉中的升温速度最高可达到500℃/秒.辐射炉生产能力高,每平方米的加热面积约可处理煤料100公斤/时。  相似文献   

5.
有机合成工业的主要原料为煤、天然气、石油加工废气、电石及农业副产品等,这些原料在我国均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而且水力发电发展后,又可以有非常廉价的电力,对于发展有机合成化学工业,更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有机合成工业是由上述的最基本原料生产一系列的化学产品(中间产品),从这一系列的化学产品中可按各种生产系统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溶剂、洗涤剂、油漆等重要产品。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移动床煤热解工艺所面临的无法处理粉煤,轻质焦油产率低、焦油品质差等问题,开发了折流内构件移动床热解工艺来调控气固两相的热质传递和热解反应过程。利用多段集气系统可及时地收集煤在不同热解阶段释放出的油气产物,研究了淖毛湖煤在不同温度和停留时间下的热解行为特性和产物品质。结果表明,折流内构件强化了颗粒间的热量和挥发分物质的传递,使其可处理0.4-6.0 mm的粉煤;在热解温度550℃,停留时间为3.0 h时,热解焦油产率达到最高为11.38%(占格金焦油产率的86.87%,质量分数),焦油馏分中低于360℃的轻质组分质量分数为85.0%;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热解气中的H2体积分数从22.1%增加到了35.1%,CO体积分数从8.0%增加到了9.5%;在第一和第二层反应器中的焦油产率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第三和第四层反应器内当停留时间为2.0 h时焦油产率最大;随着床层数的增加,焦油模拟蒸馏馏分中的轻质组分含量增加,焦油脂肪烃化合物含量减小,而单环芳烃和二环芳烃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杂环芳烃广泛存在于合成药物和天然产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烷基化的杂环芳烃在药物化学与医药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高度重视.C(sp3)—H断裂的策略由于具有优异的原子经济性,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应用于杂环芳烃的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并且在复杂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的合成中都有成功的应用.根据产生自由基的前体化合物的不同(包括醚、醇、胺、酯、酰胺和普通烷烃),综述了近10年来C(sp~3)—H断裂的新策略在杂环芳烃自由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发展,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硝基芳烃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有机合成原料,合成方便、廉价易得.近年来,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硝基芳烃参与的脱硝基偶联反应已经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硝基芳烃的脱硝基偶联,就构建不同碳–杂(碳)键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烷基酚转化为轻质芳烃(苯和甲苯)为目标,制备了Cr_2O_3/Al_2O_3催化剂,并以4-乙基酚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其加氢反应性能。体积空速、氢油比、反应压力和温度升高时,脱烷基率、芳烃总选择性、轻质芳烃选择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影响较大。以不同浓度磷酸对Cr_2O_3/Al_2O_3进行改性,随着磷酸用量的增大,催化剂酸量总体增大,主要是弱酸和中强酸,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磷酸用量较高时,弱酸增加幅度较大。与未改性相比,质量分数8%磷酸改性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转化率99.5%,脱烷基率提升9.4%,达74.4%,轻质芳烃选择性提高4.0%,达到57.0%,以较高选择性实现了转化制轻质芳烃,同时,芳烃总选择性高达80.4%,较高程度保持了芳环不被破坏。提出了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加氢反应的路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轻质芳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和萘(BTXN)为目的产物,采用双颗粒流化床反应器对3种木材生物质进行了热解实验. 结果表明,木材生物质的初次热解终止温度低,有利于低温催化转化. 生物质中92%的挥发分在673 K时已释放完全,且生物质在初期热解得到的焦油经过二次分解反应可以转化为其它产物,通过有效控制生物质热解二次气相反应,能够改变其产物的分布,从而获得不同的目的产物. 生物质的催化加氢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种类和热解温度对加氢热解产物收率及其分布均有影响, BTXN是热解或加氢热解过程中二次气相反应的中间产物. 为了获得高产率的BTXN, 必须选择加氢活性适度的催化剂. 当CoMo-S/Al2O3催化剂作为流化介质进行加氢热解时,在863 K时, BTXN的收率可达6 3%(干燥无灰质量基准), 而NiMo/Al2O3催化剂表现出了很强的加氢活性, CH4的收率高达99 5%.  相似文献   

11.
超分子医学是利用超分子化学的理念为现代医药学服务.杯芳烃作为重要的人工大环受体分子,在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医学的发展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超分子医学和杯芳烃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总结了我们在杯芳烃超分子医学包括疾病诊断、生物成像、药物研发和药物递送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还兼顾了其他课题组的代表性成果,最后思考了杯芳烃在现代医药学领域如何健康有序的发展,展望了杯芳烃超分子医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杯芳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志镗  郑企雨 《有机化学》2001,21(11):904-913
杯芳烃作为超分子化学研究中一类重要的人工合成受体分子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化学、生物以及材料领域内显示出巨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综述了杯芳烃在分子识别、模拟酶及分子自组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作者从事杯芳烃研究十余年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芳烃光环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十年代以来光反应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开展,光化学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有机合成上的一个有用工具。芳香化合物的光环加成反应的中间体可以是双游基、离子基、离子对、激基复合物等。例如,苯乙烯在光敏剂二苯甲酮存在下二聚生成环丁烷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以γ-(环氧丙氧)丙基键合硅胶为前体,于硅胶表面键合环氧基,在催化剂存在下以杯芳烃钠盐开环制备杯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性强.将这个新方法首次用于制备对-叔丁基杯[8]芳烃电色谱键合固定相(C8BS),采用加压电色谱初步评价其电色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8BS电渗流(Electrosmoticflow,EOF)较小,但通过控制键合反应及使用压力辅助电色谱可部分弥补上述不足.该固定相的EOF受流动相pH影响小(pH=3-8),同时大环配体屏蔽效应能有效地克服硅羟基引起的碱性化合物拖尾现象,这对电色谱分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步封尾研究EOF的来源发现,杯芳烃酚羟基对EOF有弱的贡献,这与报道的杯芳烃涂层具有径向电渗流调控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硝基芳烃衍生物是炸药、染料、农药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或中间体,应用极为广泛,但它们均为有毒物质,是我国松花江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其中有些化合物已被美国环保局列为优先监测污染物[1].  相似文献   

16.
《有机化学》2013,(7):1594
部分氟化的芳烃类化合物在生命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商业化的含氟芳烃化合物却十分有限,其合成也存在困难.因此,发展合成部分氟化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十分重要.以廉价易得的多氟芳烃化合物为原料,对其C—F键进行选择性活化还原是一种有效合成部分氟化芳烃类化合物的方法.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张新刚课题组发展出一种以E3SiH为氢源,钯催化下  相似文献   

17.
芳烃类化合物是石化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非石油基碳资源经合成气直接转化制取芳烃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该过程仍存在着芳烃收率低以及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难题.近年来相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尝试通过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操作条件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催化反应性能.本综述首先对该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根据催化剂体系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改性FT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然后,对各类催化剂体系的反应性能特点和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改性FT催化剂常采用添加助剂或引入分子筛载体的方法调变反应中间体在传统FT催化剂上的反应路径,以促进芳烃的生成.但是,该过程倾向于生成链烃而致使芳烃选择性受到限制,而且容易形成积炭,催化剂稳定性差.复合催化剂可分为氧化物-分子筛和FT-分子筛催化剂,合成气首先在氧化物或者FT催化剂上生成某些亚稳态中间物种,随后扩散至分子筛孔道内经芳构化转化为芳烃.对于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CO在氧化物上活化并生成醇类(主要是甲醇),随后在分子筛上进行C-C偶联、环化、芳构,生成芳烃.在该串联反应中,由于中间产物的不断转化,不仅使CO加氢反应的平衡右移,提升转化率,而且增加了芳烃的收率与反应的稳定性.另外,该过程CH4产物的选择性极低.对于FT-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合成气首先在高温FT催化剂上生成低碳烃类,然后转移至分子筛孔道内进行芳构化,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CO转化率但芳烃选择性仍比较低.文章还详细描述了针对不同过程的反应器设计,包括单反应器和双反应器.在单反应器中可装填改性FT催化剂或物理混合的复合催化剂.对于复合催化剂,存在两种活性组分的优化反应条件不一致以及混合方式影响反应活性和产物分布等问题.因此,探索更佳的反应工艺条件对于实现合成气直接转化制芳烃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双反应器则是将复合催化剂的两种功能组分分开装填,使分步过程分别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从而避免了不匹配的问题.最后,该综述展望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芳烃过程存在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为更好地设计催化剂、构建反应路径和优化工艺条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环化学的快速发展,对杯芳烃、柱芳烃及其他类似化合物的桥梁亚甲基部位进行高效修饰的方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桥梁部位修饰后的大环衍生物,在不改变其原有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功能,不仅可以引入更多的功能基团,而且可以通过主客体的自组装行为,进一步拓展杯芳烃和柱芳烃等超分子大环在药物递送、化学传感、荧光体系构建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9.
芳香族卤代物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 卤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本工作利用2-(吡啶基)异丙基胺(PIP胺)作为双齿导向基团, 以LiCl作为卤素来源, 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的策略成功实现了钯催化的芳烃邻位C(sp 2)—H键的氯代反应. 此反应条件官能团耐受性强, 底物适用范围广, 同时能兼容噻吩等杂芳环类底物, 为合成(杂)芳基氯代物提供了一种简洁高效的方法. 该反应可以安全的放大到克级制备, 显示了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通过连续的邻位碳氢键溴代和氯代反应还能得到高度复杂的2,5,6-三取代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姜嘉陵  施晓乐 《色谱》1990,8(5):297-300
]在分析原油芳烃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对切割制备的各特征峰组宽标样进行了荧光光谱的同步扫描,得知其与芳环数的关系,从而将原油芳烃划分为轻芳烃、中芳烃和重芳烃三个组分。提出芳烃“A”值这一表征芳烃组分性质的指标。经回归分析,表明此值与原油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将原油划分为三种类型。随着地层的由老到新,其所含的芳烃组分具有由轻到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