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表、底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Cu、Hg的污染最严重,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与P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Zn与盐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可以分为沿岸条带状高值区、沿岸-离岸联片高值区、点源发散状高值区;研究海域重金属的分布受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沿岸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海水稀释的制约,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悬浮体解吸和海底沉积物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系统介绍SGD的发生过程及其定量测定的方法,并通过水文计算和野外调查,在估算了区域海底地下水排泄量和分析了海水与地下水中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差异的基础上,讨论了SGD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这对正确区分近岸海域营养物质的来源和认识中国沿海水域频繁发生的赤潮藻暴发性增殖事件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测定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热液矿物(方解石、石膏、重晶石等)及围岩的碳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热液溶蚀围岩后释放的CO2可能是形成方解石中特征氧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自生碳酸岩矿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其在成岩期至少有2种碳源,早期形成的碳酸盐岩与二叠纪富^13C的碳源相关,成岩早期至晚期的碳酸盐岩的沉淀或重结晶可能与由局部地质事件导致流体在沿裂缝系统运移时混合了有机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富^13C的CO2有关;^87Sr/^85Sr值(0.708-0.718)高于同期海水,说明是该区域的热液流体富。^87Sr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布以及生物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并用富营养化指数、水质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状况评价.经初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属116种,其中硅藻门37属92种,甲藻门10属20种,绿藻门和蓝藻门各2种.全年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8<0.01),春季最少(33种),冬季最多(71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达67.66×106 cells·m-3,春季最低,为0.12×106 cells·m-3,两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3<0.01).夏季靠近衢山岛一侧的D03和D05站位,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大量增殖,但未达到赤潮水平.冬季岱衢洋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较丰富.春季均匀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也较高,但丰富度指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水温、盐度、透明度、叶绿素a及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富营养化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夏冬季多数站位均未发生富营养化,春秋季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春季富营养化最严重,多数站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综合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处于轻污染状态,且夏冬秋季水质明显优于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海域除秋季处于重中度污染状态外,其他季节均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对象山港电厂海域进行了为期3年每年4季共11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11大类53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367ind·m-3.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呈现春季高、秋季低的特征;年际变化总体为逐年增加,但各季变化不同.对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出4个聚类组:第1组由象山港常年习见的近岸低盐种组成,第2组为夏季高温种群,第3组主要为冬季低温种群,第4组为春季种群.通过对指示种值Indicator Values(IV)的分析,将高指示值的突出指示种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这些指示种的主要相关因子,在所有指示种中与环境因子相关最多的是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 Giesbrecht).  相似文献   

8.
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是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两大关键问题。以浙南瑞安市近岸海域为例,于2020年5月开展16个站位的海洋环境调查和表层海水采样,通过室内分析测试,共获得12项水质参数(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镉、铅、铬、砷、锌、铜)数据,采用污染评价、多元数理统计分析(通过SPSS实现)及空间异质性分析(通过ArcGIS实现)等方法,较深入地探究了瑞安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瑞安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各水质参数变异系数较大,部分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明显超标。采用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得到飞云江近口段和河口段的富营养化最严重;采用氮磷比法进行评价,得到北麂列岛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灾害的风险更大。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分为污染特征各异的4个区域。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瑞安市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化学需氧量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而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来源为电镀、零件加工企业和船舶等。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大棚内外池塘水温与气温的同步监测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池塘温度变化特征及水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池塘水温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滞后;晴天条件下水温与气温的日变化大于阴天;由于增氧设备的使用,池塘上下层水温温差较小,滞后不明显;与棚外池塘水温相比,大棚池塘水温变化平缓,受外界天气条件影响较小,日平均水温比棚外高出9.47℃,且能维持在30~33℃,为最适宜对虾生长的水温.利用水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及水温滞后效应分别建立了大棚内、大棚外池塘日最高和最低水温自回归模型,经Durbin-h检验及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对部分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正,各模型的回归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平均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经验证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可用于池塘水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用重力仪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在乌鲁木齐进行引力观测,未发现引力屏蔽与引力异常现象,本文特别注意扣除固体潮所引起的引力变化,使精度提高到10~(-9)。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深、悬浮物、营养盐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梅山岛附近海域共有大型底栖动物5门16种,其中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各4种、棘皮动物门2种、脊索动物门1种;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2.7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87 g·m-2,其中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为研究海域唯一的优势种.游泳动物共有55种,其中鱼类29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纲动物2种、腔肠动物1种;游泳动物在整个研究海域的尾数密度为24.77×103ind·km-2,重量密度为144.53 kg·km-2;游泳动物优势种共9种,其中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优势度最高,口虾蛄(Ora...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对氢氧化镁微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机介质中制备有机质复合氢氧化镁,并对产品进行水热处理.通过XRD、SEM和TG-DTA的分析表明,非水热处理得到的复合氢氧化镁晶体粒径及晶面间距较小,晶格畸变率大,其分解温度比纯氢氧化镁降低14~68 ℃.经水热处理后,有机质复合氢氧化镁晶体变规整,晶粒增大、畸变率减小,聚集体大小均匀、分散性改善,其分解温度相应提高5~20 ℃,晶体平均粒径增加31.3~69.1 nm.  相似文献   

13.
台风强度变化,尤其是强度的突变(突然加强和衰亡)是台风预报的难点.然而,由于缺乏对强度变化机理的认识,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对现有数值模式表达强度变化精细的物理过程,近年来台风强度业务预报进展缓慢.研究表明,台风强度主要受3类因子影响,即大尺度环境场(如风垂直切变(Vertical Wind Shear,VWS))、海洋强迫(包括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容量(Oceanic Heat Content,OHC))以及台风自身的结构(含内核强对流变化(Density of core convection,DCC)以及内核变化).三者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锈钢负载的ZSM-5分子筛涂层.考察了不锈钢载体表面处理对分子筛与载体之间结合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酸处理或洗涤剂清洗处理相比,高温热处理更加有利于提高分子筛与不锈钢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且热处理效果与温度有关,最佳处理温度为850℃,在该温度下处理5h后的载体,所得到的分子筛/不锈钢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最大的分子筛表面覆盖率,而且在焙烧过程中分子筛几乎不脱落.热处理后的载体在反应液中进一步浸泡同样会影响分子筛的覆盖率及结合力,影响大小与载体热处理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风暴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沿海多个气象观测站和潮位观测站近50年的气温、潮位及风暴潮的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台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的上升,浙江沿海相对海平面、登陆台风、超警戒风暴潮、较大风暴增水、年极值高潮位等都呈现出上升或增多趋势;在此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大,特别是2000年以来,登陆浙江沿海的台风个数和最大增水超过300cm的风暴潮次数都显著增多.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分析,将为今后风暴潮预警及防灾、减灾的应对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巧华哲水蚤2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适温范围1-27度,最适温度为15-20度,适盐范围0-29.3‰,最适盐度为12.4-18.9方差分析显示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依贡献大小为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当培养条件接近自然海区的温度或盐度时,细巧华哲水蚤具有最大的适盐,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中在乙烷聚乙二醇(PEG)辅助条件下,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CoFe2O4.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所得到的CoFe2O4是纯尖晶石相且晶粒尺寸为10-32nm左右.实验中发现CoFe2O4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随着水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热液温度不仅影响纳米粒子的大小,而且还影响其形貌,随着水热液温度升高CoFe2O4的形貌,从球形变到八面体.磁性研究表明,所合成的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潜水品质取决于海洋自然环境, 须在自然环境适宜地建设潜水旅游目的地, 才能培育潜水旅游业. 借助ArcGIS 10.5软件, 运用多因子、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及集成判别技术路线, 识别全球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潜在分布, 并结合我国潜水分布适宜区为海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提供现实依据. 研究发现 (1)影响建设海洋潜水旅游目的地的因素是海水深度、海洋表层水温、海流、潮汐、珊瑚密度等, 热量条件对适宜潜水全球分异起到了关键制约, 随着海水水温、珊瑚礁分布等自然条件优势减弱, 适宜性也逐渐降低, 形成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规律; (2)全球最适宜发展潜水旅游的地点集中在东南亚、太平洋西部与东部、印度洋西部与北部、中美洲等地区; (3)由于南海和东海部分海域更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良好的光热条件, 是中国潜水旅游目的地的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 海南三亚、西沙群岛以及广西涠洲岛等目的地已成为中国海洋潜水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