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 《力学与实践》2008,30(2):105-105
开水把壶盖顶开,启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苹果掉下来打在牛顿的脸上,诱导他发现了万有 引力. 几十年来津津乐道的这类说法,影响了好几代人. 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似乎就这样 简单、靠机灵、碰运气. 本文依据科学技术发展史证论,这些纯属无稽之谈. 并呼吁人们摒 弃这类误人子弟的说教. 代之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独立思考、继承创新的科学精神. 这 类事情,在时下浮躁之风盛行的社会氛围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世贸大厦坍塌的原因——————简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大厦整体坍塌的原因作了简化的 近似分析.分析表明:如果大厦某一层大部分支柱在持续高温作用下失去 了承载能力,则整个大厦就会彻底坍塌.尽管采用了一些对承载能力有利 的简化假设,但仍发现其结构抗力比实际所需的承载能力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伽利略是意大利杰出的科学家,经典力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近代科学之 父',其对经典力学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并创立了理性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对伽 利略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冶金机械水力鼓风机——“水排”,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它发明于东汉初年,却到曹魏时代才得到推广和发展,中间被埋没近两百年,这深刻地反映出儒法两条路线对科学技术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 “水排”是东汉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出任南阳太守时,在总结当地劳动人民冶铁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发明的。南阳是我国古代具有冶铁手工业传统的地区,早在战国时代就能锻炼钢铁,制造锋利兵器。西汉时代由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这里的冶铁业得到更大发展.在东汉以前冶铁鼓风(排)已由“人排”逐渐发展到“马排”。因此,“水排”的创造决不是个别人的偶然的行为,而是我国冶铁手工业工人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而杜  相似文献   

5.
朱克勤 《力学与实践》2009,31(4):100-102
世界的复杂与物理基本定律的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存在复杂输出的系统,这些研究并没有建立任何新的物理定律,但提供了接近复杂系统的适当的途径[1].从经典力学的牛顿三定律到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我们学习的物理定律是如此清晰而简洁,而在物理教室之外望去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探寻自然现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研究由此而产生的复杂现象,是基础研究的两大重要任务.流体由于它的易流动性,常常产生包括涡流和湍流在收到2009-05-14.  相似文献   

6.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是力学计算的主要工具。介绍了冯·诺依曼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力学的永恒魅力与贡献——————与时俱进的船舶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生 《力学进展》2003,33(1):41-55
船舶力学是一个与船舶工程紧密结合的力学领域.作为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了自身较为系统的专业格局,并且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结合当代船舶与船舶技术演进的概况,尤其是近年来超越传统的快速发展,简述了船舶力学所面临的需求及所做出的贡献.本文并对船舶力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与热点问题,择要作了概括的、远非全面的介绍,对其发展总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毫无疑问,船舶类型的每一步更新与发展,都包含着在船舶力学的领域中认识与把握船舶所遭受的随机、复杂、险恶的环境载荷,改进航行性能,保证船体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凡是船舶力学研究最活跃的地方,往往就是需求最明确,船舶新技术出现最快的地方.可以说,现代船舶发展的历史,也就是船舶力学发展的历史,船舶力学是船舶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而船舶的工程需求又是船舶力学发展的基石,两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在人类的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频频更新,改变着船舶与海上运输的面貌,同时船舶力学发展的历史也将翻到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走进地震预测——————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介绍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物理基础、加卸载 响应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 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物理基础扎实, 只需利 用地球内部的某些实测数据, 为地震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际可 《力学与实践》2009,31(2):99-103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型,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简述了从活力的提出、活力死力的论 战、热量和温度概念的区分、到能量概念的形成,最后简述了迈尔、焦耳和亥姆霍兹对能量 守恒定律的最终表述和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字流体力学教学系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工程流体力学智能化教学系统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它以超媒体教 学资源数据库为核心,并在数字系统中心的指挥管理下,把教与学用几大模块有机地组 合在一起. 这一教学改革成果大大提高了该门力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分享清华大学的国家精品课建设成果, 聘请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来我校讲授土木07级的理论力学课. 本文针对学生的课上听课情 况、课下复习和作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改革力度比较大 的静力学部分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梅凤翔 《力学与实践》2010,32(3):111-112
介绍法国力学家Appell巨著的前两卷,以及他对理论力学的贡献,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几点评论.  相似文献   

13.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发展——————模型确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精度问题是力学分支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以提高建模精度为目标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 并已逐步在工业界得到应用. 然而模型修正技术未能全面解决建模精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以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提出了模型确认技术, 以希望全面解决结构动力学建模精度问题. 本文以模型修正为基础, 讨论模型确认的相关问题以及与模型修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大为 《力学与实践》2011,33(3):97-101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分水及排沙方法, 分析其中的原理. 认识李冰治水的先进 理念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称为``喜结良缘(魔结)'的魔术,实质就是在铁环下落过程中应用了动力学原理. 文 中对若干细节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让人们知道这个魔术中的力学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戴世强 《力学与实践》2008,30(4):105-105
当我们看到飞机翱翔在蓝天时,心里会升起种种疑问: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怎样上天的?它们 为什么能在乱云飞渡之中平稳飞行?它们为什么能高速驰骋于万里云天?它们为什么在频繁 的起降运行中不散架子?$\cdots\cdots$ 如果把飞机比作人,我们会问:它们为什么有如此俊俏的外貌?为什么它们多姿多彩、神态 各异?它们有什么样的皮肤和骨架?它们的心脏(发动机)为什么如此强有力?飞机的长寿 秘诀在哪里?总而言之,创建飞机生命的密码何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 的劳动?力学在创建飞机生命的密码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翻开这本薄薄的书吧!我们可以从中轻松地得到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创建飞机生命密码》是一本有趣的力学科普读物. 与常见的科普书不同,作者虚构了两个 人物------虚心好学的大学生剑青和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夏雯,为了探寻航空的奥秘,他们 认真读书,四处求教,深入思考,逐渐懂得了创建飞机生命的密码,了解了力学在航空事业 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航空界业者的循循善诱,使他们大大地长了见识;读者跟随他们 足迹也窥见了有关飞机的秘密. 由于这是一本力学科普读物,作者扣住力学在航空发展的作用这一主题,浅显生动地娓娓道 来,不经意间涵盖了力学的几乎所有分支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动力学与 控制). 大体说来,前半本书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告诉读者:升力怎 样产生(也就是说,飞机怎样上天),航行中的飞机要承受哪些气动力,怎样产生足够的推力,人类怎样 突破``音障'等深层次的原理;而后半本书主要讲述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弹性力学、气动 弹性、结构力学、飞行力学、振动力学等)的作用,阐释飞机飞行的轨迹、总体架构及其稳 定性、部件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颤振和抖振的产生和预防、优质复合材料的使用 等等. 全书涉及了许多深奥的力学知识及其应用,但读来相当容易而有兴味. 本书作者是航空界的资深专家,从事航空教学、科研、型号设计已近半个世纪,他深深热爱 航空事业,所带领的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内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他全过程地参加了我国第一种 飞机------``运十'的设计、试验、制造、试飞过程,因此,就能得心应手地描述设计和制 造飞机的种种诀窍. 他以十年的深刻感受,深知必须掌握、运用力学知识,才能创造自己的 飞机,才能真切掌握飞机的根底,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掌握自己飞机的生命;他 确信中华民族完全能掌握自己大飞机的知识产权. 正是在这种信念驱动下,他以古稀之年, 夙兴夜寐,精心构思创作了这一力学科普著作. 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不久前,我国已正式做出决策,将设计制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相应的公司 已然成立. 这给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力学工作者开辟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这本书的推出可谓正当其时. {\ziju{0.03}最后,用本书的结束语的最后一段话做小结:``青年朋友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创 建飞机生命密码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趁年青,打下扎实的基 础,厉兵秣马,艰苦奋战,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吧.'  相似文献   

17.
坡面流及土壤侵蚀动力学(II)——————土壤侵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青泉  李家春  陈力  向华 《力学进展》2004,34(4):493-506
介绍了坡面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综述了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和预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土壤表层结皮、雨滴溅蚀、片流侵蚀、细沟侵蚀、坡面流输沙、土壤侵蚀界限坡度, 以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等. 并简要讨论了土壤侵蚀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阐述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性课题------结构多尺度力学问题开始, 对多尺度力学中的材料多尺度模拟和结构多尺度模拟的工程背景、多尺度特征和关键研究内容进行比较性评述;在此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对研究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力学问题可能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多尺度模拟和分析方法如周期性异质材料问题的平均化与渐进分析方法、单位分解法和多尺度重构核函数法, 以及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由此引出结构多尺度力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加以评述;通过认识与比较结构多尺度与材料多尺度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文中综述了在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问题的研究进程中可供参考的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这类结构多尺度力学问题研究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为: 结构多尺度模拟中的连接与跨越问题、多尺度模型的修正和验证、结构损伤的时间多尺度模拟与分析、结构强度和损伤失效过程中多尺度分析的跨尺度敏感性与随机性因素, 以及适用于大型土木结构多尺度模拟和计算分析的实施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坡面流及土壤侵蚀动力学(I)——————坡面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青泉  李家春  陈力  向华 《力学进展》2004,34(3):360-372
坡面流是坡面土壤侵蚀的根本动力,是研究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坡面流的基本特征和水力学特性,综述了坡面入渗产流过程、坡面流阻力,以及坡面流运动的数学描述和预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复杂坡面条件下的坡面流运动,以及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将是今后坡面流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崔尔杰 《力学进展》2010,40(6):604-606
<正>今年的11月8日凌晨2点30分,敬爱的庄逢甘院士在北京医院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庄逢甘先生1925年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就读于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