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东亚飞蝗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观察 (动物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分析了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各主要时期的特征及分裂高峰期,为昆虫染色体结构、功能及进化研究提供标本材料,为蝗虫染色体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生物遗传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实验采用每只活体注射0.04%秋水仙素0.1mL、细胞悬液滴片的方法,对东亚飞蝗的精巢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实验观察到东亚飞蝗精巢细胞减数分裂Ⅰ、Ⅱ各主要时相的鲜明特征,双线期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结构明显,浓缩期染色体形状多种,8月中旬是制作东亚飞蝗减数分裂标本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广西东亚飞蝗蝗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的飞蝗蝗区是中国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蝗灾历史悠久,最早于1191年在横县发生,受蝗灾袭击的县达53个,现有蝗区面积约1.3万ha,主要分布于红水河、柳江和黔江沿岸一带的武宣、来宾及宾阳等地。作者从昆虫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把广西东亚飞蝗蝗区划分为内涝蝗区和沿河蝗区两大类,本文还阐明了上述蝗区的结构、成因和发展现状。东亚飞蝗在广西每年可发生2-3代,主要为害代为第二和第三代。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相间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前年9-12月和当年3-6月持续干旱所引起的生态失衡是导致飞蝗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本文还提出了广西东亚飞蝗综合治理的对策:(一)在西江流域上,中游山区营造大面积水源林,并加速治理红水河与柳江,以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现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三)加强第一代飞蝗的监测,采取化防措施,控制第二、第三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东亚飞蝗的几种生活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卫林 《科技信息》2008,(3):309-309
东亚飞蝗是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据我国文献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今曾发生蝗灾800多次。防治飞蝗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首先要掌握其生活习性,也就是必须在了解飞蝗的孵化取食产卵迁飞等习性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有利时机,给以有效的消灭。本文结合东明县植保站的观测资料,对东亚飞蝗的几种生活习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东亚飞蝗消化系统双向电泳技术,建立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表达图谱,探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的差异,利用pH值为3~10和pH值为4~7的胶条分别对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种类多于雄性,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偏酸性蛋白数量与偏碱性蛋白相当,而雄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酸性蛋白多于碱性蛋白.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相匹配蛋白中,含量差异达3倍以上的蛋白约占总匹配蛋白的50;.可见,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山西临猗东亚飞蝗普通酯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临猗地区东亚飞蝗雌雄共64个个体的酯酶动力学特征及体外抑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个体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不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含量雌性个体为雄性个体的1.04倍。但是以α—NA,β-NA和α-NB为底物,雌性个体的酯酶活性分别是雄性个体的1.40,1.30和1.39倍.体外抑制表明,雌雄个体的B型酯酶含量分别为78.81%和59.70%.  相似文献   

6.
使用连续的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的黄灶、南大港一带为研究区,基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连续MODIS遥感数据,通过数据的几何、辐射等校正,并使用8种植被指数,对其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并探讨其在东亚飞蝗发生监测上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通过MODIS数据的时间滤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云层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同时,基于经过时间滤波处理后的MODIS数据的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可实现对研究区东亚飞蝗的发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东亚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s)表达与代谢能力的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亚飞蝗沧州和天津种群9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GSTs基因在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差异,基因LmGST1、LmGST3、LmGST5、LmGST7和LmGST8随着蝗虫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高,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虫体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沧州种群GSTs的表达水平高于天津种群,据此推测沧州种群个体对有机磷农药的代谢解毒能力强,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OBP1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FJ215322.1/ACI30696.1),并对其组成成分、疏水/亲水区域、信号肽、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以及分子进化关系等进行了预测与推断.结果显示,该蛋白由148个氨基酸组成,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16 122.6,理论等电点(pI)为4.99,分子式为C696H1128N184O223S15;含有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酪氨酸激酶Ⅱ磷酸化位点等;具有标准的昆虫信息素/气味结合蛋白结构域.  相似文献   

9.
10.
以界面铺张-硝酸银和磷钨酸(PTA)染色技术,对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减数分裂前期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银染和PTA染色都清楚地显示出褐家鼠SC的结构和减数分裂的行为,但PTA染色的SC标本,着丝位区域较为明显.SCs核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活性跟踪,选取瑞香狼毒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石油醚萃取部分,测定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及其中肠消化道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具有拒食、触杀、胃毒活性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中拒食活性最为显著,24h、48h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17.63、113.20mg/L;96h触杀致死中浓度(LC50)、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8.21mg/L、2486.19mg/L;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48h生长发育抑制中浓度(EC50)为39.75mg/L.东亚飞蝗中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萃取物可破坏东亚飞蝗中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其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坏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螽斯精巢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渗、固定、压片、空气干燥、改良品红染色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优雅蝈螽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优雅蝈螽精巢细胞染色体2n♂=31,染色体几乎全部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机制为:XO为雄性,XX为雌性.减数分裂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或8字状,端部交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黄鳝精巢为材料,采用药物处理提高黄鳝染当色体分散程度。结果表明:在低渗时,分别用8-羟基喹啉,α-溴萘和对二氯苯三种化学药物进行预处理5小时,同时结合用加氯仿和固定剂进行固定、高滴片等方法,可以使黄鳝减数分裂期染色体适当缩短,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东亚飞蝗不同龄期解毒酶和靶标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各龄期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肤 S-转移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酯酶进行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龄期酯酶的比活力不同,五龄若虫最高,一龄若虫最低.酯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各龄期酯酶同工酶酶谱主带比较一致,在谱带上存在有细微的差异;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二龄若虫最高,四龄若虫最低;一龄若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最高,三龄若虫最低.据此推测,东亚飞蝗不同龄期解毒酶和靶标酶的活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各龄期生长发育代谢机能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标本材料,用常规制片技术制作,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作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改进了传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新方法具有制片质量好、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用海氏铁苏木精法染虞美人PMC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清晰精细,便于研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通过减数分裂适宜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虞美人核型为2n=14=14s.m.,N.F=28,为中小型染色体,对称核型,起源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硅胶柱分离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Ⅰ、Ⅱ、Ⅲ段粗分物,并测定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的致死性及对其体内Na~+-K~+-ATPase、Ca~(2+)/Mg~(2+)-ATPase、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研究表明:瑞香狼毒I段粗分物对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药物浓度为10mg/mL、72h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为92.50%;同时,毒杀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瑞香狼毒乙酸乙酯萃取物I段粗分物对上述3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最强,在药物浓度为5mg/mL、96h对Na~+-K~+-ATPase的抑制率为40.38%;分析发现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毒杀作用与对Na~+-K~+-ATPase的抑制作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据此推测,Na~+-K~+-ATPase可能是瑞香狼毒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云斑车蝗(Gastrimargusmarmoratus)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阐述了该蝗虫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细胞学特征,特别是X染色体在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和中期I、后期I的特殊表现,以及中期I各种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棕色田鼠减数分裂及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棕色田鼠精母细胞的研究对象,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性变化,特别对精细胞染色体构成及数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型和Y型精细胞均显著了染色体数目的多态性(2n=24,25,26)可以认为这是造成棕色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多态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