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波谱学杂志》2016,(3)
构建了基于分子三维结构计算的原子电负性距离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e space distance vector,AESDV),用以描述各芳香醚类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等价碳原子的化学微环境,并结合原子自身杂化状态指数(AHSI),建立了~(13)C核磁共振定量结构波谱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为0.964,标准误差(SD)为8.673.经留一法交互检验的复相关系数(R_(CV))为0.948,标准误差(SD_(CV))为10.362.随机抽出样本进行外部检验,得到测试集的复相关系数(R_(test1)及R_(test2))分别为0.979和0.939,标准误差(SD_(test1)及SD_(test2))分别为6.400和10.16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James F.Lynch 《声学学报》2019,(5)
<正>To begin with,greetings from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s(ASA's)Publications Office.By way of introduction,I am Dr.James Lynch,the current Editor-in-Chief of ASA's Publications,which includes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ASA),its special section JASA Express Letters(JASA-EL),the Proceedings of Meetings on Acoustics(POMA)and Acoustics Today(AT).These four publications are supported by a skilled staff,both paid and volunteer,who make them run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and ensure their quality and success.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each of these publications to you,in hopes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中的单个掺杂原子是凝聚态物理、量子计算、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的回顾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锌中单个和两个双施主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显微谱研究。我们发现针尖诱导能带弯曲效应可以导致单个双施主原子的电离和振动。此外,我们发现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可以可逆的操纵一个亚表面的原子的深度。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单个双施主原子的隧道谱图可以直接给出与单电子晶体管相似的测量方式和物性信息。更进一步发现,强耦合的两个双施主原子实际是构成了最下的双量子点结构。以上的研究为未来的量子电子学提供了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5)
针对不同型号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主机:SupNIR-2700,从机:Nicolet AntarisⅡ)间的模型传递和同一仪器(Nicolet AntarisⅡ)不同分辨率的光谱间的模型传递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DS算法-SPSG1st-PDS算法,该方法结合三次样条插值、Savitaky-Golay一阶求导和PDS算法。思路是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拟在不破坏原始光谱固有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了主光谱与从光谱之间的匹配,然后对光谱进行S-G一阶求导去除光谱的基线漂移,再通过PDS算法进行模型传递,有效消除主、从光谱之间的差异,提高多元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该方法用于醋酸乙烯酯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含量的研究,并且与小波去噪方法和S-G平滑方法作比较。实验表明:对于不同型号的仪器间的模型传递,新方法采用S-G一阶求导较其他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其验证集预测精密度RMSEP从20.595 0降低至0.374 8,明显优于S-G平滑(0.522 1)和小波去噪(0.516 7)方法,预测偏差也同样地被改善。对于同一仪器不同分辨率的光谱之间的模型传递,在模型传递前后其模型预测精密度RMSEP从0.272 2减少至0.255 3。通过提出的SP-SG1st-PDS算法,模型传递能应用于不同类型仪器之间,也能用于相同仪器不同分辨率的光谱之间,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传递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12)
通过系统分析绿色植被在紫外可见波段光谱的产生机理,得出绿峰和红边是由叶绿素产生的。从叶绿素的结构上看,它属于卟啉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红边产生的机理,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四吡啶基卟啉、四甲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锌和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及核磁进行表征。通过对其紫外可见光谱的系统分析,提出"红边"不仅限于叶绿素,而是卟啉类化合物特有的光谱特征,红边是由卟啉环a2u(π)-eg(π*)跃迁产生的Q带所致。其位置不仅与卟啉的浓度相关,与卟啉化合物外侧取代基类型也有关系,金属卟啉对红边的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锰(Ⅱ)和铜(Ⅱ)的ESR波谱。观测到其锰盐在低温下吡啶中及室温下分子筛吸附后ESR谱均出现异常的双重线,根据M=1/2←→M=-1/2,△m=±1禁阻跃迁的自旋哈密顿解释了这些线的位置得到满意的结果。同时研究了其铜盐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ESR波谱,讨论了配合物成键特性及溶液中络合行为。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进展》2020,(2)
黑洞可以说是引力最极端的体现,其视界内是个连光也逃不出去的时空区域。近来黑洞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令人惊讶的发展,这其中包括:黑洞碰撞的引力波探测以及M87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所谓第一张黑洞照片。但是在理论的层面上,黑洞物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信息遗失的悖论是最有名的。但是,有另一个问题至少和信息的丢失一样–甚至更加–令人费解的,就是黑洞内部的奇点性质。时空奇点是广义相对论本身无法描述的,在那里究竟发生什么事?黑洞内部的奇点和宇宙大爆炸时的奇点有何不同?奇点是否会裸露在黑洞外面?所谓"宇宙监督猜想"的假设目前有何进展?我们在这篇半科普的文章中简单的介绍这些课题,希望本文章对物理和数学的本科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