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虑到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存在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好友关系信息传播偏好不同,提出了一种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并建立了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方程.在该模型中,用户根据自身的传播偏好决定是否分享或传播信息,并根据信息传播偏好主动选择可能的好友关系分享或传播信息.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关系类型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信息在网络中持续的时间与信息的特征有关;信息通过多种类型的好友关系传播能够有效提高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该模型与现实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具有一致性,是一种有效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2.
将高校网民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教师)三类,并考虑教师的育人功能,建立了一类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利用稳定性理论和方法,讨论了模型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教师加大与无知者的接触率是控制舆情扩散的有效措施。此外,加强教育管理对于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定量观测、分析和控制突发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困难,在定性分析用户关系网络的基础上,研究并选取一系列可定量度量舆情传播行为的指标,给出各指标的选取依据和计算方式。通过试验评估了各指标的有效性,发现在网络中用户数变化各定量指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反应网络舆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将在校师生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智者三类,建立了一类在线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模型的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仿真研究了通过控制模型参数达到控制谣言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只有教师(智者)经常联系学生、及时告知突发事件真相、正确引导学生,并通过网络舆情教育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实现“谣言止于智者”,才能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胡航 《科技信息》2010,(32):16-16
社交网络服务是近年兴起的新型网络形式,本文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例,分析了社交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以及反馈这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构造了一个学术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然后,通过编程提取了学术社交网络——研究之门网站中的用户数据,构造一个用户关系网络数据集.根据对随机内容的传播情况统计,绘制出信息传播的趋势图,同时还计算了该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概率,形成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7.
借用物理学中引力势理论,推导了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并在分析各变量因子的基础上,得出了信息传播的动力学概率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了信源信息的时效性、用户之间的关系远近以及信息价值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信源信息的价值时效性是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直至保持不变的;当用户之间的关系越远时,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必然经历多次信息运动模式,说明信息源产生势的范围越广并且信息传播的越深远;信息价值的大小与信息传播范围之间的关系呈现"S"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社交网络中谣言传播存在博弈现象,基于博弈论的方法建立适用于社交网络的谣言传播模型,该模型中将节点分为传播节点和健康节点,两类节点根据自身收益选择最优策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得到纳什均衡。对所提模型中各类节点收益进行分析,并用收益损失参数和额外收益参数来对节点收益进行量化分析。以MATLAB为实验平台,分别选取满足不同条件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博弈论对谣言传播展开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的内在机理,也为谣言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群体社交网络舆情演化时,目前方法获取关键节点中的数据较为困难,导致无法准确获得舆情传播次数、搜索指数、达到舆情峰值所用时间等参数,存在演化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聚类算法与易感-感染-易感(SIS:Susceptible Infected Susceptible Model)模型的群体社交网络舆情演化仿真方法。在群体社交网络中采用PageRank算法获取关键节点,利用聚类算法对关键节点中的数据聚类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SIS模型,并通过其完成群体社交网络的舆情演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获得舆情传播次数、搜索指数、达到舆情峰值所用时间等参数,演化仿真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在事件描述中没有对其利害分类、等待时间概率下降意义模糊,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时变信息有效分类传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事件分类的E-C模型。首先利用动力学的网络传播模型、传播用户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与用户行为之间的联系,其次结合任务优先级、等待时间与概率发生函数的非线性时变关系分析了在线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最后引入N指数函数建立E-C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传播过程中等待时间概率图遵循幂律分布,改进后的模型对有利事件与传统模型作对比,在等待时间概率分布图中的效果有23.1%的提升,对于有害事件,则有21.8%的提升,理论仿真结果与真实数据的变化趋势一致,提出的E-C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博、抖音、贴吧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用户开始喜欢使用这些平台进行发布和获取信息,因此累积了大量舆情数据。为了能够及时监测网络舆论动向,更好的维护互联网的安全运营和网络安全,针对实时微博数据,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SnowNLP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舆情数据采集、舆情数据分析和舆情数据可视化组成,能够实现微博数据文本挖掘、网络舆情数据情感分析、舆情数据与关键词匹配结果统计等功能,并能够对微博内容情感分析结果、用户等级、内容分词结果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运行正常,同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系统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物理学家开始关注利用统计物理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系统中群体行为的涌现现象,例如疾病的雪崩、舆情的传播以及同步现象.实证研究表明:真实社会系统具有其特有的性质,例如小世界特性和节点度分布的无标度特性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些特性如何影响社会系统中群体行为的涌现.本文关注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对舆情传播行为的影响,并扼要介绍了社会系统中3个著名的舆情演化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现状,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对高校网络这一校内主要舆论平台的监控的实际需要,结合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网络爬虫、网页除噪、特征提取、文本分类等技术,给出了一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网络舆情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探索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并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BBS为标的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究,建立了以BBS为基础的网络舆情技术分析模型,通过BBS舆情热点事件实验,验证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揭示了网络舆情的内在衍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小世界、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出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对人际关系网络模型进行了特性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具有平均路径长度与网络规模呈对数形式增长,度分布服从幂律增长,具有等级结构,聚类系数较大的特征,能很好地符合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的流程以及内容分析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系统框架的构建路径,即将知识技术引入网络舆情内容的分析过程,将信息预处理、信息聚类和分类、倾向性分析等关键技术手段与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获取和知识挖掘等相关成果充分融合,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等技术与舆情分析相结合,建立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框架,以提高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的准确度.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技术的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系统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存在的不足, 根据可拓学中的基元理论,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念及方法, 研究一种新的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利用多维物元表示复杂社会网络的整体特征、节点属性和网络分析测度, 丰富节点的现实涵义;利用多维关系元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充分体现网络中关系的多重性;利用多维事元表示网络结构及环境变化的细节信息, 构建了复杂社会网络的多维可拓基元分析模型。通过实例分析, 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在网络中发布各种信息和意见,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网络舆情,这些网络舆情存在着与高校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能够正确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和管理,则能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就能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发现苗头的“警报器”、扩大期消除矛盾的“润滑剂”与消弭期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箱”;反之,其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引发事件的“导火索”、扩大期助长事态蔓延的“助燃剂”与消弭期激发原有矛盾的“发酵池”.我国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强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发挥网络舆情在群体事件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