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PG20000存在下,铱—氯化亚锡—乙基紫离子缔合显色反应。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642nm)=2.3×1O~6L·mol~(-1)·cm~(-1),相关系数为0.9971和0.9994,铱含量在0—1.0和1.0—2.5μg/25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在室温下能稳定110分钟。研究了26种外来离子和四种络合剂对本法测定铱的干扰。应用于高纯镍中铱的测定,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测定矿物中的铱多采用钵(Ⅳ)-砷(Ⅲ)体系催化比色法。铱在盐酸-硫脲-碘化钾的复合底液中可产生催化波,但仍未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试验,于原来介质中引人TeO_3~2时发现碲可加强铱的催化性能,不仅能提高测定铱的灵敏度,而且出现了尖陡的波峰(图1),波峰出现于碲波之后且与碲量有一定关系,即使没有硫脲存在也可产生催化波(图2)。  相似文献   

3.
催化比色法测定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测试基地会议”上我们曾指出;在汞盐存在下,铱的硫酸络合物对 Ce(Ⅳ)—As(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甩,并可用以催化比色测定铱。这一发现为矿石中痕量铱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我们据此拟定的测定方法已在国内使用多年,并见诸书刊。1966年后已陆续有了一些铱的催化比色法发表,但是此法仍然是比较好的。本文报导实验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催化近场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权  阎宏涛 《分析化学》2003,31(5):608-610
将近场激光热透镜光谱分析法与动力学分析法相结合.基于铱(Ⅳ)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耐尔蓝A的动力学反心,建立了催化近场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铱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铱浓度在0.05~2.4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俭出限为6.2 x 10-12g/mL。应用该方法测定矿样中痕量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用溴化亚锡光度法测定銠和铱,分析流程冗长、繁琐。应用铑在盐酸-甲醛底液中的催化波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铑,克服了光度法测铑手续繁琐之弊,且可与催化比色法测定铱相配合,达到了简化铑、铱分析流程的目的。本文拟出测定贵金属冶金原料、中间产品中0.001~0.50%铑的快速、准确方法。分析结果同光度法一致,变动系数<6%。  相似文献   

6.
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钍试剂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磷酸和热水浴中,铱(Ⅳ)对高碘酸钾氧化钍试剂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依此建立了测定铱的新催化光度法。铱的浓度在0.20μg/10mL~2.0μg/10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24×10-3μg/mL。对0.50μg/10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n=10)。该催化反应对铱(Ⅳ)和钍试剂分别为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81.66kJ/mol。实验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的常见离子不干扰。用该方法测定岩矿和冶金产品中铱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0%~1.1%,加标回收率为95%~100%。  相似文献   

7.
二甲基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H3PO4介质中,Ir(Ⅳ)对KIO4氧化二甲基黄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新催化光度法.测定铱的线性范围为(3.2~8.8)×10-2 μg/mL,检出限为7.54×10-7 g/L.对0.04 μg/mL 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n=11).该催化反应对Ir(Ⅳ)和二甲基黄均为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03.8 kJ/mol.试验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的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用该方法测定了岩矿和冶金产品中铱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5%,加标回收率为98.2%~102%.  相似文献   

8.
阻抑氧化藏红T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铱对溴酸钾氧化藏红T褪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了一个测定痕量铱的动力学光度法。非催化体系与催化体系在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与铱的浓度在0.08~0.18μg/25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3×10-11g·ml-1。对0.15μg/25ml铱(Ⅳ)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6%。方法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2%~1.88%,加标回收率为98.6%~102.4%。  相似文献   

9.
无机盐和尿素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浓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镜和 《化学学报》1995,53(3):237-242
在303.2±0.1K,测定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SLABS),硫酸锂.硫酸钠,碘化钠和尿素溶液对水的相对粘度-浓度曲线;SLABS与添加剂的混合溶液对原SLABS溶液的相对粘度-浓度曲线,测定表明,无机盐对SLABS浓溶液有显著的增粘效果, 各种艳所达到的最大粘度有显著差别,盐达到一定浓度会与SLABS形成沉淀, 其增粘能力达到极限,这些结果用胶团溶液结构,离子与胶团的相互作用,离子的水合能力,水结构改变和活度积效应来解释,尿素明显地降低SLABS浓溶液的粘度.用硫酸钠增粘时,尿素浓度越高最大粘度越低,相应的盐浓度越高.这些结果用尿素与水合单体(表面活性剂)形成尿合单体,使参与水合单体与胶团平衡的SLABS实际浓度降低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pH5.8—6.0的氯化铵-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镍与丁二肟形成络合物在示波极谱仪上产生催化波(E_p约等于-0.90伏),波形良好,波高恒定,干扰离子甚少。试验了20多种共存离子,仅发现钴量高达50微克时镍波高严重偏低;铁在镍波前起波,可用酒石酸钾钠掩蔽;钴在紧接镍波后起波,可用钴试剂络合除去;锌在镍波后有一波峰(E_p为-1.05伏),但不干扰测定。50毫升溶液中含镍不超过30微克时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可用于一般矿物岩石和单矿物中0.000x—0.5%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甲苯胺蓝-高碘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硫酸介质和加热条件下 ,铱对高碘酸钾氧化甲苯胺蓝 (TB)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以此反应为基础建立一个测定铱的催化光度法。方法对铱 (Ⅳ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 0~ 0 1 6μg mL ,检出限为 6 89× 1 0 -6mg mL。对 2 0 μgIr(Ⅳ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1 4% (n =1 1 )。催化反应对Ir(Ⅳ )和甲苯胺蓝均为一级反应 ,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1 0 3 34kJ mol。考察了 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 ,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本法用于某些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47%~ 2 3%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 8%~ 1 0 2 3%。  相似文献   

12.
金倩茹  贾国卿  王秀丽  李灿 《催化学报》2013,34(6):1224-1231
研究了kosmotropic型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对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 PCL)非水相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往磷酸缓冲盐被用来调控体系的pH值,其掺杂量对酶的催化活性无明显影响,而适量硫酸钠的掺杂则可有效提高酶在非水相的催化活性.本文研究发现,通过精确调控冻干过程,磷酸缓冲盐掺杂能够将PCL在有机相中的转酯化活性提高近10倍,达到其水相本征活性的50%,这一激活效果甚至高于硫酸钠掺杂.利用热重方法分析了盐掺杂PCL的含水量和蛋白结构,并将失重结果同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活性相关联,发现PCL在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掺杂下的催化构型与蛋白含水量及其周围盐环境具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利用2-(4’-氨基-2’-羟基苯基)苯并恶唑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掺杂的PCL悬浮于有机相时对荧光探针发射光谱的影响,发现盐掺杂酶制剂的存在能够大大增加荧光探针稳定于极性溶剂的构型含量,这可能与蛋白周围掺杂盐键和的水分子有关.如果用探针分子稳定于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构型比值间接表示悬浮酶制剂的极性结构,在正己烷体系中硫酸钠掺杂的PCL具有比磷酸缓冲盐掺杂的PCL大得多的极性,且酶制剂的极性大小与其非水相转酯化活性之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盐对粗PCL酶制剂的激活可能部分归因于掺杂盐键和的水分子在蛋白周围构筑的极性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测定钢中钼的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考查了溶样用各种酸及钢中其它元素对钼测定的干扰,研究了防止或抑制干扰的方法。发现用Mo313.3毫微米作分析线时,钢中镍产生强烈正干扰。实验证实,这是镍吸收线313.4 毫微米的光谱干扰造成的。改用Mo317.0毫微米作分析线避免了镍的干扰。在绘制工作曲线的溶液及样品溶液中加入大量铝(1200微克/毫升)可消除其它元素的干扰。分析含钼标钢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钢中钼的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4.
偶氮氯膦mk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发现,在硫酸介质中,Ir(Ⅳ)对KBrO3氧化偶氮氯膦mk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铱(Ⅳ)的催化光度法。方法测定铱(Ⅳ)的线性范围为0.2~1.2μg/25mL,检出限为6.88×10-10g/mL。拟定的方法已用于冶金产品和岩矿中痕量铱(Ⅳ)的测定,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0.01 mol.L-1硫酸介质中,95℃水浴加热10 min时,痕量铱(Ⅲ)对过氧化氢氧化亮绿褪色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Ⅲ)的方法。该催化反应对铱(Ⅲ)为一级反应,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7.383×10-4s-1,表观活化能为65.27 kJ.mol-1。铱(Ⅲ)的质量浓度在0.06 mg.L-1以内与吸光度的减小(Δ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152×10-7g.L-1。方法用于分子筛和活性炭样品中铱(Ⅲ)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7%~104%之间。  相似文献   

16.
甲基绿-高碘酸钾系统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铱(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以H3PO4为反应介质,用HAc-NaAc(1+8)(pH5.7)作缓冲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条件下,痕量铱(Ⅳ)能灵敏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绿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铱(Ⅳ)的新催化光度法。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反应吸光度A与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的差值ΔA与铱(Ⅳ)的质量浓度ρ在0~2.0μg/25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7×10-10g/mL。对1μg/25mL铱(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该催化反应对铱(Ⅳ)为一级反应,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4.613×10-4/s,表观活化能为40.56kJ/mol。该方法用于分子筛样品和活性炭中痕量铱(Ⅳ)的测定,回收率97.9%~104.4%。  相似文献   

17.
在稀硫酸介质中 ,铱可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红褪色 ,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铱的催化光度新方法。铱的浓度在 0~ 2 .0μg/ 2 5 m 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速率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6.44× 1 0 - 4μg/ m L。对 0 .1 μg Ir( )及 1 .0 μg Ir( )独立测定 1 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 .98%和 1 .82 %。本法对冶金产品和岩矿中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64%~ 2 .30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8%~ 1 0 3.8%。  相似文献   

18.
蒋治良 《化学学报》1992,50(5):484-487
在pH4.9HOAc-NaOAc缓冲溶液中, 荧光黄于-0.50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波。在100℃弱碱性介质中, 铱(IV)对KIO~4氧化荧光黄这一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荧光黄的示波极谱行为及利用该催化反应测定痕量铱的各种影响因素,拟定了铱的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新方法, 它们的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04ng/mL和0.08-8.0ng/mL。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采用铱(Ⅲ)-氯化亚锡-罗丹明B高灵敏显色体系浮选光度法测定铱进行了研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3nm=4.77×10~5L·mol~(-1)·cm~(-1),铱含量在0~18.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对外来离子的干扰和分离进行了研究,拟定的方法可用于一些低品位物料中铱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二环烯烃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了钌、铑、铱、钯、铜、钴、镍和铁催化二环烯烃的加成反应,并对部分加成反应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