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N-甲基苯胺、氯乙酰氯、无水醋酸钠、甲醇等为原料,经乙酰化,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2-羟基-N-甲基乙酰苯胺,三步总收率为88.0%.N-甲基苯胺、氯乙酰氯在三乙胺的催化下,按n(C6H5NHCH3):n[ClCH2C(O)Cl]:n[N(C2H5)3]=1:1.05:1,经乙酰化反应得到2-氯代-N-甲基乙酰苯胺(I),收率为93.8%;(I)与无水醋酸钠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存在下,按n(I):n(NaOAc)=1:1.2,经酯化反应合成了2-乙酰氧基-N-甲基乙酰苯胺(Ⅱ),收率为97.3%;(Ⅱ)与甲醇按n(Ⅱ):n(CH3OH)=1:10,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进行了酯交换反应得到2-羟基-N-甲基乙酰苯胺(Ⅲ),收率为96.4%.并利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各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南海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得到4个含氮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N-(2'-羟基-1'-羟甲基十五烷基)二十脂肪酸酰胺(Ⅰ)、尿嘧啶(Ⅱ)、1-(2-脱氧-β-D-呋喃核糖-5-甲基-1,2,3,4-四氢-2,4-二酮(Ⅲ)和2-苯胺基-1,4-萘二酮(Ⅳ),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杜锐  谢苏婧  张云 《光谱实验室》2005,22(6):1157-1160
采用紫外薄层色谱法在硅胶GF254板上分离N-{2-[(2,2-二氰基-乙烯基)-甲基-氨基]-丙基}-4-甲基-苯磺酰胺(C_(15)H_(18)N_4SO_2)和4-甲基-N-{2-[甲基-(2-硝基-乙烯基)-氨基]-丙基}-苯磺酰胺(C_(13)H_(19)N_3SO_4)二种有机物的方法。硅胶GF254板由0.27mol/L,pH=7的EDTA溶液修饰,避免了这两种样品与板上少量无机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37.5%氨水(体积比为10∶10∶1∶1)。C_(15)H_(18)N_4SO_2和C_(13)H_(19)N_3SO_4的Rf值分别为0.64和0.48。用紫外薄层色谱法分离C_(15)H_(18)N_4SO_2和C_(13)H_(19)N_3SO_4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铕、铽-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和铕、铽-2-噻吩甲酸-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 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2,2'-联吡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谱及荧光光谱.IR谱和1H NMR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配体邻菲咯啉2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氯酸铕和高氯酸铽分别与2,2'-联吡啶和2-噻吩甲酸反应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强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5-芳基-2-呋喃甲醛腙的NMR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变温实验和DPFGSE-NOE实验,确定了5-(3-氯苯基)-2-呋喃甲醛-N-4-甲基苯氧乙酰腙和5-(3-氯苯基)-2-呋喃甲醛-N-4-硝基苯氧乙酰腙两个新化合物25 ℃时在二甲基亚砜中的空间构型,并对这两个新化合物在25 ℃和90 ℃时的质子的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6.
刘军  王敏 《波谱学杂志》1996,13(4):347-352
通过对0,0(2,2'-联萘基)-N-(α-苯基乙基)磷酰胺(联萘酚磷酰胺)及0,0-(2,2'-联萘基)磷酰氯NMR的研究,为利用这两个化合物的1H或13P NMR确定联萘酚的光学纯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雍建平  赵巍 《光谱实验室》2011,28(5):2241-2244
以18β-甘草次酸和4-氨基苯酚为原料,在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DCC),1-羟基苯并三唑(HOBt)/4-N,N-甲基吡啶(DMAP),N-甲基吗啉(NMM)作用下合成了N-(4-羟基-苯基)-甘草次酸酰胺,通过DCC、DCC/HOBt催化有机酸形成酯、酰胺反应的历程解释了在DCC/HOBt催化体系中目标化合...  相似文献   

8.
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时,得到一种非预期的新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数据,鉴定样品的结构为1-氯-1,1-二硝基-2-(N-氯脒基)乙烷,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9.
2-(2-喹啉偶氮)-4-甲基-1,3-二羟基苯分光光度法测定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p H为 3.5的柠檬酸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MAB)存在下 ,新试剂 2 -(2 -喹啉偶氮 ) - 4-甲基 - 1,3-二羟基苯 (QAMDHB)与钒发生显色反应 ,生成 2∶ 1稳定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5 2 nm,摩尔吸光系数 ε=8.0 5× 10 4L· mol-1· cm-1,钒含量在 0— 0 .6 μg/ m 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几种合金样品中钒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2',6'-二氟-2,3'-联吡啶(Hdfpypy)为主配体,空间位阻的3-乙酰基樟脑(Hacam)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二-[2',6'-二氟-2,3'-联吡啶-N,C4'][3-乙酰基-1,7,7-三甲基-双环[2.2.1]2-庚酮-O,O]铱(Ⅲ)((dfpypy)2Ir(acam))。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配合物光致发光(PL)光谱最大发射峰值为466 nm,在487nm左右有一个不明显的肩峰,半峰宽为55 nm。配合物在脱气THF溶液中的PL量子效率为0.51。以(dfpypy)2Ir(acam)为发光层,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HATCN(1 nm)/TAPC(40 nm)/(dfpypy)2Ir(acam)(10 nm)/BmpypB(40 nm)/LiF(1 nm)/Al(90 nm)的蓝色非掺杂磷光发光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值为474 nm。器件的启动电压为3.5 V。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CIE色坐标值为(0.17,0.29)。在驱动电压为11 V时,器件最大亮度为2 170 cd·m-2。在驱动电压为4.2 V时,最大功率效率为5.25 lm·W-1,最大亮度效率为6.45 cd·A-1。  相似文献   

11.
以355 nm激光为激励光源,研究 2-甲基蒽醌(MAQ)光敏氧化芳香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光化学行为。在乙腈-水体积比1∶1的混合体系中,2-甲基蒽醌三重激发态(3MAQ*)的吸收峰位于390,450和590 nm,利用3MAQ*与电子给体的电子转移反应确定其阴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吸收峰为390和490 nm。2-甲基蒽醌与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瞬态反应都显示随着590 nm激发三重态的衰减,出现490 nm 2-甲基蒽醌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并进一步确定了2-甲基蒽醌与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分别为3.0×109,1.1×109和1.8×108 L·mol-1·s-1。同时吉布斯自由能(ΔG)的计算结果也表明2-甲基蒽醌的激发三重态与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电子转移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郝桂霞  储召华 《光谱实验室》2011,28(3):1123-1126
合成了显色剂N-苄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BSATu),并研究了其与Pd(Ⅱ)的显色反应。在pH 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钯离子形成摩尔比为3∶1的棕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到4.12×104L.mol-1.cm-1,Pd(Ⅱ)的浓度在0—2.4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该法用于测定催化剂中钯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C12H8N3)2.H2O,经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239(10)nm,b=1.30233(11)nm,c=1.33167(11)nm,β=102.6950(10)°,Z=4,[Zn(C12H8N3)2.H2O],Mr=471.81,V=2.1189(3)nm^3,Dc=1.479g·cm^-3,μ=1.189mm^-1,F(000)=968,R1=0.0300,WR2=0.1017,GOF=1.005。该化合物由1个Zn(Ⅱ)离子、2个2-(2-吡啶基)苯并咪唑阴离子和1分子配位水组成。其中2-(2-吡啶基)苯并咪唑的1位氮原子、吡啶环上氮原子及水分子中氧原子与锌(Ⅱ)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单胞分子之间通过氢键O(w)-H…N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固态荧光测试显示,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蓝色荧光发射(λmax=456nm)。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HPLC测定市售阿莫西林胶囊中有效成分的方法.采用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mol·L^-1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A)-乙氰(B)(97.5∶2.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y=5.27x+2.83,r=0.9995(n=6),线性范围20-500μg ·mL^-1,RSD为3.97%,样品中阿莫西林含量为821.3mg/g.此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灵敏度高、快速、准确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阿莫西林原料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杨先炯  张奇龙 《光谱实验室》2011,28(3):1377-1381
以1S,2S-环己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再将配体L与MnCl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配合物[MnL2Cl2.L]n(1),并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212121,晶体参数:a=1.56630(15)nm,b=1.59373(16)nm,c=2.1963(2)nm,V=5.4827(9)nm3,Z=4,Dc=1.164g.cm-3,R1=0.0548,wR2=0.1368。在配合物1中,每个Mn()的配位环境都是三角双锥。配合物中双齿配体通过其两臂乙酰丙酮亚胺单元的端基氧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的加替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权  王媚  田丽  杨娜 《光谱实验室》2010,27(6):2146-2150
提出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加替沙星的新方法。在pH5.2—5.6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加替沙星(Gatifloxacin,GTFX)与钴(Ⅱ)能形成阳离子配合物,它可进一步与酸性染料刚果红(CR)阴离子反应形成2:1:1(GTFX:Co~(2+):CR)的三元离子缔合物,使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其2个散射峰分别位于382nm和560nm处。在382nm处,加替沙星的浓度在0—5.26μg·mL~(-1)范围内,与RRS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7.5ng·mL~(-1)。此方法简便、快速,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于片剂、尿液和血浆中加替沙星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6.1%—103.6%。  相似文献   

17.
翟云会  阮晓芳  王振  翁姣 《光谱实验室》2011,28(4):2042-2046
制备了表面修饰2,6-二氨基吡啶试剂的新型复合磁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其对水中Cu^2+和Zn^2+等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平衡时间、吸附物初始浓度、洗脱条件等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pH6—7时可对水中Cu^2+和Zn^2+产生有效吸附,5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T=298K,pH=7,V=50mL时对两种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5mg.g^-1和32mg.g^-1,重复使用6次其饱和吸附能力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发酵辣椒制品中的铅,结果表明,样品经干灰化,用盐酸(1+1)直接溶解后,在15g·L-1硼氢化钾(KBH4)还原剂介质和5g·L-1氢氧化钾溶液中,样品溶液酸度为0.24mol·L-1时,荧光值最大。铅浓度在5—30g·L-1范围内与荧光值呈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1,RSD小于10%,回收率为90%—102%。该法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干扰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可氧化硫代硫酸钠产生化学发光,诺氟沙星对该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诺氟沙星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诺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2.00×10^-8—2.00×10^-6g·mL^-1,检出限(3σ)为8.36×10^-9g·mL^-1。对3.00×10^-7g·mL^-1的NFLX标准溶液平行测定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应用于诺氟沙星胶囊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2.9%,103.9%。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该体系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pH值、吸附剂量、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条件下磷酸酯化改性梨渣吸附Cr(Ⅵ)离子的效果。溶液初始pH 4.5时,Cr(Ⅵ)离子的吸附达到最大值;酯化梨渣≥10g.L-1能除去Cr(Ⅵ)为100μg.L-1溶液中的86.5%的Cr(Ⅵ)离子。酯化梨渣对Cr(Ⅵ)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其最大吸附能力为67.56μg.g-1。Cr(Ⅵ)离子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90mi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描述酯化梨渣对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