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中的单体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珂  杨海鹰 《色谱》2003,21(1):85-87
采用三柱一阀气相色谱系统单次进样、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初馏至200 ℃的汽油(包括含有醇类、醚类的成品汽油)中的芳烃含量。具体操作:样品进入系统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分析柱1(Col.2)后直接到检测器;另一路进入预切柱(Col.1),烷烃和烯烃先于芳烃流出,待烷烃和烯烃放空后将阀切换到反吹状态,Col.1中的芳烃被反吹出来,进入分析柱2(Col.3),经过分离后到检测器,经计算得到样品分析结果。该法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测试范围宽,避免了汽油中其他组分对芳烃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徐亚贤 《色谱》1989,7(2):88-92
毛细管色谱法的高分辩性能为复杂烃类混合物(如汽油)的分离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使用Kováts指数定性的研究。催化裂化汽油是一种由烃类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有机物,分析其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测定汽油中C_5—C_7馏分的28个单体烃的气液色谱方法.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用季戊四醇酯的色谱柱得到了23个色谱峯;用氯萘的色谱柱得到了21个色谱峯.综合两色谱柱所得结果,就可以得到28个单体烃的含量.文中列出了各单体烃在两柱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及保留体积值,保留体积的对数值与碳原子数呈线性关系.用配制的已知组成试样验证本方法的绝对误差在1%左右,对直馏汽油及石油二次加工汽油平行测定差值为1%.文中还讨论了柱温对分离的影响及不同极性固定液的选择性.试验是在自制的气液色谱仪上进行的,采用热敏电阻热导池作鉴定器.本方法分析一个试样约需4小时.  相似文献   

4.
溴加成脱烯反应用于含烯汽油单体烃及族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颖荣  杨海鹰  李长秀 《色谱》2002,20(4):313-316
 提出了一种用于汽油组成分析的新方法 ,该方法采用溴加成选择性地转化并检测烯烃 ,解决了单体烃分析中的烷烯混峰问题 ,简化了识谱过程 ,由此通过一个包含极性预柱与非极性分析柱的简单二维体系或者与气相仪 (GC)联用的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AED)两种途径均可进行准确度高的单体烃分析。在所选溴加成条件下 ,汽油中烯烃溴化率为 10 0 % ,而烷烃和芳烃保持惰性。处理全过程仅需 12 0s~ 15 0s ,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该处理适用于含烯量为 0~ 10 0 % (体积分数 )的汽油 ,且主要针对含烯较高的催化裂化汽油。  相似文献   

5.
在国产仪器和设备上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分析催化裂化汽油烃族组成的分析方法。采用N,N-双(a-氰乙基)甲酰胺为固定液的色谱柱将样品中的非芳烃和芳烃分离。以水润湿氮气来稳定高氯酸-高氯酸汞吸收剂,这种吸收剂对烯烃显示了良好的吸收选择性。方法通过两次进样计算出饱和烃、烯烃、芳烃含量。一次进样的分离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与荧光色谱法相比本方法有更好的准确度与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GC-SCD)技术,经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汽油馏分中硫化物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用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辅以化学法脱除硫醇、硫醚的方法对107个硫化物进行了定性;标准硫化物保留时间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25%。用内标法对主要的硫化物和总硫含量进行了定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115%;同一样品重复测定5次,含硫大于7 mg/kg的硫化物组分重复测定结果的RSD≤8.9%。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不同装置的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180℃以前直馏汽油中单体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余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已成为研究汽油中单体烃的重要方法,主要用角鲨烷(Squalane)为固定相。但角鲨烷只能在100℃以下使用,不适用于程序升温。在恒温下分离沸点范围较宽的汽油,峰宽变化又过大,不利于重组份的检测。我们改用硅酮型非极性固定液(OV-101)涂渍的石英毛细管柱,在较高柱温下仍可维持较长柱寿命及平稳的基线。采用线性程序升温可以弥补恒温时上述缺点,并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8.
醚化汽油单烃的组成及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姝  单秀杰  董青果  张军  邢杰 《色谱》1998,16(2):143-145
采用OV-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析了催化裂化汽油及其醚化后汽油,可测定醚化汽油中单烃组成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单烯烃转化率,弥补了红外法测定醚化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的不足,为工艺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及改进、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发现此催化裂化汽油中含微量甲基叔丁基醚,对其来源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气相色谱法和库仑法联合测定含烯汽油的烃族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炼制操作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查中都要分析油品的烃族组成。对含烯的催化裂化、热裂化、焦化及叠合汽油尤其要做饱和烃(S)、烯烃(O)、芳烃(A)的含量分析,简称SOA分析。传统方法为荧光指示剂吸附(FIA)法,近几年发展为多阀多柱的Packard PNA分析器,其扩展式可分析烯烃。前者分析时间长,受人为可变因素的干扰;后者烯烃采用可逆或不可逆吸附,误差较大。本文在普通气相色谱仪上,仪器不作任何改装,同库仑仪联合实现了汽油的SOA分析。 使用气相色谱仪,在极性固定液的不锈钢填充柱  相似文献   

11.
徐亚贤  刘江峰  高雪梅 《色谱》1993,11(2):95-96
本文在使用填充柱色谱法与库仑法联合测定含烯汽油烃族组成的基础上,又使用涂以极性固定液的FFAP WCOT毛细柱分析了含烯汽油的饱和烃/烯烃及芳烃、芳烃单体烃的含量。通过芳烃单体烃的测定确定油品的碳数及准确扣除高沸点非芳烃组分在芳烃部分中的含量,使定量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用于不同石油馏分的族组成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直以来采用化学法、色谱法或质谱法等多种方法联用分析不同石油馏分中一 些目标化合物和芳烃含量,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迫切需要改进。作者采用全二维 气相色谱方法(GC×GC)研究不同沸程范围的蒸馏汽油、煤油柴油和裂化柴油的烷 烃(P)、烯烃+环烷烃(O+N)和1-4环芳烃(A)的族分离新方法。经过对柱系 统进行选择和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一个GC×GC方法即可实现对不同石油馏分的族 组成分离和目标化合物分离。用标准物对油品中一些特征组分进行定性,并对特征 组分和不同沸程的石油馏分的P,(O+N),A族组成进行定量和比较,定量结果的 相对标准偏差(RSD)≤2.3。一个GC×GC方法便可完成原来要几个美国测试和材料 协会(ASTM)方法才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红外光谱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以噻吩为汽油馏分中含硫有机分子的模型化合物,首次给出了噻吩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方式和吸附位,以及芳烃对噻吩吸附的影响等红外光谱信息.为避免吸附剂的强酸性可能引起的干扰,采用NaY分子筛为原料进行液相离子交换制备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红外联用技术对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实验使用了50m聚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EI电离源,电离能70eV和10eV,红外光谱仪的检测器为MCT。通过分析确定了热裂解汽油C9馏分中52个化合物的结构。降低质谱的电离能有利于确定组分的分子量。质谱可以提供被测组分的裂解碎片离子和分子量的信息,红外在确定官能团和同分异构体时要优于质谱。两种联用技术的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单一方法测定复杂混合物中组分结构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黄新芬  张庆恩  程桂珍 《色谱》1985,2(3):129-132
我国及美国加州的原油中含氮量都较高,我国大部分原油的氮含量在0.3%以上。氮含量过高对原油加工和所得产品的质量有一定影响。研究其中氮化物的类型和结构,以便为改进加工工艺、催化剂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荧光指示剂柱色谱吸附法测定汽油组成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硅胶、吸附柱、荧光指示剂、含氧化合物、脱戊烷等因素对测定汽油组成的影响,并用标准样品进行了验让,找出了影响试验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提高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实用性。实验证明,硅胶孔容和试样是否脱戊烷是影响汽油烃类组成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随着硅胶孔容增大,饱和烃测定值降低,而烯烃测定值逐渐增大。汽油中C2-C5烃含量较高时,应按SH/T 0062试验法脱除戊烷。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油族组成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 11132-1989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测定了重庆地区销售的汽油族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汽油族组成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的RMSEC分别为0.2090和0.2142。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计算量小,预测准确、可靠,而且操作简单、维护费及测试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颖荣  许育鹏  杨海鹰 《色谱》2004,22(5):486-489
介绍了一种应用模糊聚类技术构建辛烷值预测模型的新方法。该模型用来由汽油单体烃数据预测汽油辛烷值,通过提取单体烃分析谱图中的140个工艺特征组分以及对辛烷值贡献大的组分为特征值进行模糊聚类。实际应用时,在待测汽油样品共同参与聚类的条件下,用与待测汽油样品为同一类、并有最小欧氏距离(<1.5)的3~10个样本作为构建辛烷值预测模型的样本。这种按新的建模样本选择方式得到预测模型的方法具有更好的辛烷值预测精度、更广的适用范围和更高的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载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研究了钯负载量和助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钯负载量大,加氢活性高,但是选择性差。助催化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二烯烃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70℃,空速为3h^-1,n(醇)/n(叔碳烯烃)比为1.1,氢压为1.5MPa,n(氢)/n(二烯)比为3年条件下,二烯烃转化率大于97%,残余二烯烃小于0.02%。  相似文献   

20.
高效可逆吸附测定含烯汽油族组成的气相色谱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源鹤  金珂 《色谱》1996,14(5):379-380
在研制成功高效烯烃可逆吸附剂AD-1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适于日常分析的高稳定性专用SOA分析系统和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时,样品先进入极性分析柱(COL.1),芳烃留在柱中,烯烃与烷烃继续进入可逆吸附柱(COL.2)。烯烃被吸附,烷烃进入检测器,待饱和烃全部流出后,切换十通阀反吹芳烃,待芳烃完全流出后再将十通阀切换回进样状态,同时将吸附柱升温至200℃,使烯烃脱附出来,利用积分仪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出样品中的饱和烃(S)、芳烃(A)及烯烃(O)的含量。至此完成一次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