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β-酞酰亚腔基-α-甲基丙酸甲酯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取代基对Michael式加成反应的影响,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酞酰亚胺与α-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加成反应,通过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确证其为β-酞酰亚胺基-α-甲基丙酸甲酯;分析了所形成的手性碳结构对邻位亚甲基核磁共振氢谱的影响,并提出了产物分子的碎裂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2-氨基-5-苯并呋喃基-1,3,4-噻二唑和N-取代三氯乙酰苯胺为原料,在固体氢氧化钠作用下,"一锅法"高产率合成了10种N-(5-苯并呋喃基-1,3,4-噻二唑-2-基)-N'-芳基脲,并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2-氨基-5-苯并呋喃基-1,3,4-噻二唑和N-取代三氯乙酰苯胺为原料,在固体氢氧化钠作用下,"一锅法"高产率合成了10种N-(5-苯并呋喃基-1,3,4-噻二唑-2-基)-N'-芳基脲,并通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酰氯与含1-苯基-3-甲基-5-氯/苯氧基-4-吡唑基的席夫碱通过[2+2]环加成反应生成8个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无论用旋光的还是外消旋的丙氨酸为原料制酰氯,反应后都得到反式构型的β-内酰胺产物,这一点由^1H NMR谱及^1H-^1H COSY、NOESY、HMBC、HMQC二维核磁谱得到确证。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 芳香醛与3-甲基异噁唑-5-酮经室温研磨和固相加热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系列3-甲 基-4-芳亚烃基异噁唑-5-酮. 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
孙勇  丁明武 《合成化学》2003,11(6):469-471,498
用2-硫代-3-正丁基-5-苯基亚甲基4-咪唑啉二酮的-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烷硫基-3-正丁基-5-苯基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探讨了S-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和所合成化合物的波谱性质。目标产物均为新的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正。  相似文献   

7.
在氟化钾作催化剂和四氢呋喃作溶剂的条件下,研究了系列脂肪胺亲核试剂与5-烷氧基-3,4-二卤-2(5H)-呋喃酮发生的反应,通过旋光度,UV-Vis,IR,1H NMR,13C NMR,MS,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发现通常情况下发生预期的串联迈克尔加成-消除反应,合成了13个新的β-胺基-2(5H)-呋喃酮.但是,空间位阻较大的二环己基胺与5-烷氧基-3,4-二卤-2(5H)-呋喃酮反应时,却得到了4个异常的2(5H)-呋喃酮开环产物,其可能是经开环重排反应的机理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室温超声辐射下, 水相中通过乙酰乙酸甲酯、盐酸羟胺和芳香醛的三组分一锅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3-甲基-4-芳亚甲基-异噁唑-5(4H)-酮衍生物. 在超声波辐射下, 参与反应的醛无论芳环上连有吸电子基或供电子基, 该一锅反应在室温下都能较好地进行; 对于α,β-不饱和醛、杂环芳醛以及二元芳醛与乙酰乙酸甲酯、盐酸羟胺的一锅反应也能在室温下顺利进行, 获得中等以上的收率. 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及单晶解析表征.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刘倩  赵利飞  李文红  李媛 《有机化学》2012,32(11):2122-2128
以取代苯、丁烯二酸酐、邻氨基(对氯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酯基-1,5-苯并氧氮杂衍生物,其结构通过IR,1H NMR,MS(HRMS)及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同时,确定了一个主要副产物2-苯甲酰甲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6h’)的结构,提出了其可能的生成机理.研究还表明,中间体4-芳基-4-氧代-2-丁烯酸酯(4)在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DMF作溶剂、回流温度下反应时主要生成目标产物2-酯基-1,5-苯并氧氮杂6,而在冰醋酸为催化剂、甲醇作溶剂、回流温度下反应时则主要生成副产物6h’.  相似文献   

10.
以2,6-双(3′-甲基-1′-吡唑基)-4-氨基吡啶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双(3′-溴甲基-1′-吡唑基)-4-溴吡啶.结构通过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NiCl2·6H2O和C4H9NH2·HCl为原料,利用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了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物(C4H9NH3)2NiCl4(1);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1的结构,利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测定了其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物1具有层状结构,层间距为3.220 7nm.  相似文献   

12.
3-SCF3 substituted 4-methyl-2(1H)-, 4-phenyl-2(1H)-, 2-methyl-4(1H), and 2-phenyl-4(1H)-quinolinones were obtained by cyclization of the respective -SCF3 submitted acetoacetanilides or benzoylacetanilides or their β-phenylimino analogues in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upon heat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obtained were elucid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ir IR, 1H and 19F NMR, and mass spectra.  相似文献   

13.
王文兰  王春梅 《合成化学》2004,12(3):297-299,302
以5-芳基-1,3-环基环己二酮为原料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吖啶酮衍生物,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光谱确证。其中3-呋喃基-6,7-亚甲二氧基-9-甲基-1(2H,4H)-吖啶醇对一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个含NN型双齿配体的半夹心(η^6-p-cymene)Ru(II)化合物被成功制备.这四个化合物分别为(η^6-p-cymene)-Ru(C5H4N-C5H3N-OH)(1),(η^6-p-cymene)Ru(C5H4N-CH2-C5H4N)(2),(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H)(3)和(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CH3)(4).这些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化合物2的结构被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将这些化合物应用于催化氨醇与酮的环化反应,其中3的催化效率最高.在0.5mol%化合物3的存在下,制备了一系列喹啉和吡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5个新的二丙炔醇酯类化合物[(CO2CH2C≡CH)2(1),CH2(CO2CH2C≡CH)2,(2),(CH2CO2CH2C≡CH2)(3),(CHCO2CH2C≡CH)2,(4),C6H4-1,4-(CO2CH2C≡CH)2,(5)],并对其进行了C/H,IR和^1H NMR等表征。  相似文献   

16.
张雪利  黄毅  李卓宁  吕玉娟  高原 《有机化学》2006,26(10):1434-1436
芳醛、丙二腈与6-甲基-4-羟基-2-吡喃酮在微波辐射下, 一步反应得到一系列2-氨基-7-甲基-4-芳基-5-氧代-4H,5H-吡喃并[4,3-b]吡喃-3-腈, 该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环境友好、后处理简单. 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表征, 产物4g的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证; 并对反应过程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6-氯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与醋酐酰化关环制得6-氯-2-甲基噁嗪-4-酮(1);1在80%水合肼中回流反应制得6-氯-2-甲基-3-氨基-4(3H)-喹唑啉酮(2);2与羟基芳醛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6-氯-4(3H)-喹唑啉酮类Schiff碱(4a~4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研究了4a~4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大肠杆菌(B)和枯草杆菌(C)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用药浓度为300 mg·m L~(-1)时,4a~4d对A~C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6-氯-2-甲基-3-(5-甲基-2-羟基苯亚甲氨基)-4(3H)-喹唑啉酮(4c)抑菌活性最强,对A~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8 mm,11.9 mm和9.6 mm。  相似文献   

18.
陈文彬  金桂玉 《应用化学》2002,19(6):527-530
利用1,3-二芳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2-丙烯-1-酮7与取代硫酚进行1,4-亲核加成,经重排得到化合物4,将化合物4用NaBH4还原,得到目标化合物5,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红外光谱所确证,并测试化合物5对小麦锈病的活性,结果发现大部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以20(S)-喜树碱为起始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在7-位导入苯甲酰基,在20-位羟基上导入取代苯甲酰基,设计并合成了11个新的20(S)-O-取代苯甲酸-7-苯甲酰基喜树碱酯化合物(4a~4k),其结构经1H NMR, IR,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初步考察了目标化合物4a~4j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肺腺癌细胞(H460)及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a、 4g和4h具有一定的体外抑瘤活性。在药物浓度为10 μmol·L-1时,4a对MDA-MB-231细胞和H460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0.42%和54.40%, 4g〗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率为69.91%, 4h对H460细胞抑制率为52.34%。  相似文献   

20.
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pyridyl side chain functionalized tetramethyl cyclopentadiene C5Me4CH2(C5H4N) with Fe(CO)5, Ru3(CO)12 and Mo(CO)6 in refluxing xylene respectively gave the corresponding dinuclear metal carbonyl complexes 1~3. These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spectra.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1~3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