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呋喃甲酸、4,4'-联吡啶和碳酸钴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o(α-Furoic acid)2(4,4'-bipy)2 (H2O)2].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a=1.138 4(4),b=1.138 4(4),c=1.302 9(9) nm;γ=120.0°,V=1.462 3(12) nm3,Dc=1.612 g/cm3,Z=3,F(000)=729. 最终偏离因子R1=0.049 0,wR2=0.143 6. 晶体中钴原子与2个bipy的2个N原子及2个呋喃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配位及2个水分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结合晶体结构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配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呋喃甲酸、4,4'-联吡啶和碳酸钴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o(α-Furoic acid)2(4,4'-bipy)2 (H2O)2].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a=1.138 4(4),b=1.138 4(4),c=1.302 9(9) nm;γ=120.0°,V=1.462 3(12) nm3,Dc=1.612 g/cm3,Z=3,F(000)=729. 最终偏离因子R1=0.049 0,wR2=0.143 6. 晶体中钴原子与2个bipy的2个N原子及2个呋喃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配位及2个水分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结合晶体结构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配合物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 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 7(5) nm,b=1.550 4(3) nm,c=1.450 9(3) nm,β=104.81(3)°,V=2.415 5(12) 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4.
黄妙龄 《化学研究》2007,18(3):42-45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7(5)nm,b=1.5504(3)nm,c=1.4509(3)nm,β=104.81(3)°,V=2.4155(12)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5.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120℃),将醋酸锰、4,4′-联吡啶(4,4′-bpy)与9-蒽酸(9-HAC)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Mn(9-AC)2(4,4′-bpy)(H2O)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a=1.66772(12)nm,b=3.36471(16)nm,c=1.1687(4)nm,V=6.558(2)nm3,Z=8,Mr=689.60,Dc=1.397Mg/m3,R=0.0356,wR2=0.0604.在该配位聚合物中,中心锰原子采取略微变形的八面体构型,与两种配体共同构筑了一维直线形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7.
以4,4′-联吡啶(4,4′-bipy),丙二酸(H2mal)和氧化铜为原料,在DMSO-H2O中合成了多孔配位聚合物{[Cu1.14(mal)1.14(4,4′-bipy)0.57(H2O)1.14]∞, 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四方晶系,P4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16.357 7(7)(A), b=16.357 7(7)(A), c=7.575 5(7)(A), V=2 027.0(2)(A)3, Z=7, Dc=1.715 g·cm-3, S=1.148, Mr=299.08, F(000)=1 056, μ=2.155, △ρ=0.743 e·-3~-0.155 e·-3.最终偏离因子R1=0.020 5, wR2=0.057 4. 1中每个铜(Ⅱ)原子与4,4′-bipy的一个氮原子,两个丙二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O4四方锥结构单元.CuNO4四方锥通过4,4′-bipy和丙二酸根桥联形成二维的四方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交错平行堆积形成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Ⅰ )和Cu(Ⅰ )配合物 ,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Au2 (PPh3 ) 2 (μ 4 ,4′ bpy) ](ClO4 ) 2 (1) (4 ,4′ bpy为 4,4′ 联吡啶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1.2 2 5 5 (4 )nm ,b=0 .9973(3)nm ,c=1.85 0 6 (6 )nm ,β =10 1.732 (5 )°,V =2 .2 145 (11)nm3 ,Z =4,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30 ,wR =0 .0 937.[Cu2 (PPh3 ) 4(CH3 CN) 2 (μ 4 ,4′ bpy) ](BF4 ) 2 (2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 =1.34 6 3(3)nm ,b =1.46 81(3)nm ,c =2 .0 6 0 8(4 )nm ,β =10 0 .387(4 )° ,V =4.0 0 6 6 (13)nm3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5 0 ,wR =0 .116 3.两个双核配合物都是利用 4,4′ 联吡啶桥联配体 ,形成直线结构 ,直线的两端以PPh3 或CH3 CN为端基 .Au(Ⅰ )为 2配位 ,Cu(Ⅰ )为 4配位 .两个配合物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其中配合物 1发光来自MLCT激发态 ,而配合物 2则是受配位金属影响的配体内部发光 .  相似文献   

9.
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CoSO_4和4,4'-联吡啶为原料,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_2(C_(13)H_(10)NO_2)_4(4,4'-bipy)_2]_n,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荧光及X射线衍射等表征与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08699(13)nm,b=1.13623(13)nm,c=1.41472(16)nm,α=71.8860(10)°,β=76.374(2)°,γ=66.1770(10)°,V=1.5070(3)nm~3,D_c=1.409g·cm~(-3),Z=2,F(000)=662.最终GOF=1.028,最终偏离因子R_1=0.0437,wR_2=0.0794.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联吡啶N原子,4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其中1个NPA分子的羧基以螯合方式与Co(Ⅱ)金属原子配位,另2个NPA分子的羧基以桥联的方式与相邻的2个Co(Ⅱ)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双核Co簇的二级构筑单元.此双核Co簇通过4,4'-联吡啶分子连接起来,最终形成形成一维双链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廉奉 《化学研究》2000,11(3):34-36
室温下 ,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铜化合物 [Cu(C6H5COO) 2 (C5H5N) 2 (H2 O) ](1 )。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c ,a =0 .60 78(4) ,b =1 .5879(4) ,c =2 .30 91 (3)nm ,β =97.61 (2 )°,Z =4,V =2 .2 0 91nm3,R =0 .0 30 7,中心铜原子由单齿配位的苯甲酸根的氧原子和吡啶的氮原子及来自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四方锥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2.
以(-)-2,2′-(2,5-噻吩二甲酰氨基)二丙氨酸(C12H14N2O6S)及4,4′-联吡啶(4,4′-bipy)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铕配位聚合物{[Eu2(C12H12N2O6S)3(4,4′-bipy)(H2O)2].(H2O)6}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113 992(18)nm,b=1.804 972(19)nm,c=2.933 80(3)nm,Z=4;2个Eu原子分别为九和八配位。测定发现配合物固体具有Eu3+的典型光致发光光谱,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果。并通过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Na2bqdc),2,2-联吡啶与硫酸钴在溶剂热作用下合成了1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bqdc)(bipy)(H2O)]n(1)。通过元素分析、粉末衍射、红外、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来自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配体的双齿羧基氧原子和1个来自配体的单齿羧基氧原子、辅助配体2,2-联吡啶上的2个N原子和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紫外光谱实验表明,相对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配体,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生了少量的蓝移。对该配合物多晶样品的差热分析(TGA)表明该化合物在217℃后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4.
4,4′-联吡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味酸锌与4,4'-联吡啶反应,得到一种新型配合物[Zn(4,4′-bpy)2(H2O)2](pic)2@2H2O(4,4′-bpy4,4′-联吡啶,pic-苦昧酸根),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问群Cc,晶胞参数a=1.4390(2),b=1.1418(1),c=2.2908(3)nm,β=95.08(1)°,V=3.749(1)nm3,Z=4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与金属配位形成多孔的二维网,二维网再由未配位的水分子及苦味酸根离子通过氢键作用沿a轴方向堆积得三维网状结构,且未配位的水分子、苦味酸根离子被包合在网络之中,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I)和Cu(I)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 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Au_2(PPh_3)_2(μ-4,4'-bpy)] (ClO_4)_2(1)(4,4'-bpy为4,4'-联吡啶),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 c,晶胞参 数a = 1.2255(4) nm,b = 0.9973(3) nm,c = 1.8506(6) nm,β = 101.732(5) °,V = 2.2145(11) nm~3,Z = 4,最终偏离因子R = 0.0430,wR = 0.0937。 [Cu_2(PPh_3)_4(CH_3CN)_2(μ-4,4'-bpy)](BF_4)_2(2),单斜晶系,空间群 P2_1 c,晶胞参数a = 1.3463(3) nm,b = 1.4681(3) nm,c = 2.0608(4) nm,β = 100.387(4)°,V = 4.0066(13) nm~3,Z = 2,最终偏离因子R = 0.0450,wR = 0.1163。两个双核配合物都是利用4,4'-联吡啶桥联配体,形成直线结构,直线 的两端以PPh_3或CH_3CN为端基。Au(I)为2配位,Cu(I)为4配位。两个配合物 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其中配合物1发光来自MLCT激发态,而配合物2则是受配位金 属影响的配体内部发光。  相似文献   

16.
在水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配合物{[Ni(DNBC)2(Im)(H2O)]·0.25H2O}n(DNBC=3,5-二硝基苯甲酸,Im=咪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5022(6)nm,b=1.5146(6)nm,c=1.9269(7)nm,V=4.384(3)nm3,Z=8,F(000)=2320。配合物中金属镍原子采用五配位,分别与4个氧原子和1个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1个扭曲的四方锥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金属铜配位聚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和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bipy=联吡啶,C8H4O4=1,3-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及相关性能表征.配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1)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3314(4)nm,b=1.08350(3)nm,c=1.15826(4)nm,α=83.104(2)°,β=84.609(2)°,γ=66.125(2)°,Z=1.配合物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979(3)nm,b=1.09209(3)nm,c=1.47887(3)nm,α=91.795(2)°,β=93.2460(10)°,γ=118.6170(10)°,Z=2.通过使用不同的有机碱配体(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并调节不同有机碱配体的用量,得到了结构不同的两个目标晶体产物相.产物均可稳定到3...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 [Co(m-CPOAH)2(H2O)4](m-CPOAH- = 3-羧基苯氧乙酸根),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 晶胞参数为a = 4.9701(10), b = 5.8701(12), c = 18.272(4) , a = 97.50(3), b = 94.76(3), g = 98.34(3), V = 520.11(18) 3, Z = 1, Mr = 521.29, Dc = 1.664 g/cm3, m = 0.901 mm-1, F(000) = 269, 最终R = 0.0415, wR = 0.0787。2个不同配体的氧乙酸上的羧基氧原子和4个配位水分子与钴原子配位, Co(Ⅱ)原子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 且由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氢键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在水和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3个配合物[Zn(DNBC)2(Im)2](1), [Cu(DNBC)2(Im)(H2O)](2) [Co1.5(DNBC)4(Im)(CH3OH)(H2O)2](3) (DNBC = 3,5-二硝基苯甲酸, Im = 咪唑), 并进行了常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采用四配位,且形成扭曲的四面体形式,通过分子间氢键及范德华力形成了三维网状的超分子框架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原子采用五配位,分别与四个氧原子和一个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方锥体,而且通过羧基和硝基与金属铜连接形成一个一维Z字链的超分子链状结构。配合物3的空间群为p2(1)/n, a = 1.20876(7)nm, b = 2.63287(16)nm, c = 1.36466(9)nm, V = 4.3045(5)nm3, Z = 4, F(000) = 2166, Co…C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3587nm。在配合物3中,由八面体配位的Co(II)离子与μ-OH2组成的三核金属钴通过氢键与相邻的三核金属钴连接,Co(II)离子与μ-OH2形成一维Z字链,并且配合物的空腔中包含未配位的咪唑和甲醇分子。配合物3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三核金属Co(II)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标题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合成 ,缓慢挥发水溶液 ( p H=4~ 5)得到其针状单晶 .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析与红外光谱 ,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12 12 1,晶胞参数为 :a=1 .1 960 ( 2 ) nm,b=3 .0 789( 6) nm,c=0 .4 7652 ( 1 0 ) nm.V=1 .7547( 1 6) nm3 ,Z=4 ,Dc=1 .987g/cm3 .晶体是一维链状配合物 .相邻 Gd3 离子通过 2个简单羧基桥和 1个μ2 羧基桥联结起来 ,还有 2个水分子配位于每个 Gd3 离子 ,所以 Gd3 的配位数为 9,形成变形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 .该配位多面体是摩尔比为 1∶ 3的稀土甘氨酸配合物中报道的第 1个例子 .得到了该配合物的配位键的键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