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临床中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应用。方法从6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55例渗出性积液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28例引流组(行引流治疗)和27例常规组(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指标的记录和对比。结果行引流治疗的引流组其各项指标均优于行常规治疗的27例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将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胸水应用其中,具有良好的经济以及实用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绍文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3):58-60
目的对比传统换药技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吉安县万福中心卫生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仅1例,对照组出现肌肉萎缩4例,关节强直2例,3例创口感染,共9例并发症;观察组植皮时间较早,创面愈合情况与植皮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平均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技术,安全性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信丰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经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经第6、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胸水完全吸收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5肋间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可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曾泳英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运用于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块患者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93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9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9例出现皮下淤血,3例出现残腔积血,于术后1~3周消失。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乳腺良性肿瘤81例,乳腺癌12例。术后随访4周,肿块均切除,无肿块残留。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比护理前降低(P0.05)。结论乳腺肿块患者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期间,采用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方小切口入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指标观察。方法选取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术,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术,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7.8±1.1)cm较对照组(15.3±1.7)cm明显较小,术中出血量(107.2±21.4)m L较对照组(187.4±32.1)m L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100%较对照组89.80%明显较高,观察组并发症率4.08%较对照组16.33%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小切口入路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CPT-11治疗晚期NSCLC的毒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检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UGTIA1*28 TATA盒基因序列,并对所有50例患者接受CPT-11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随访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别。结果 50例晚期NSCLC患者中UGTIA1*28位点突变型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P=0.007)和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41.7%VS 10.5%,P=0.027)的风险。结论在CPT-11化疗的患者中,UGTl Al*28基因型TA6/7,或TA7/7基因型可增加晚期NSCLC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然而不影响化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以EDTA2-、SO42-作为反离子分别合成了具有管状和圆盘状结构的介孔SiO2,并测定了2种介孔SiO2焙烧至不同温度时的表面积、孔体积参数,及其等电点;通过752分光光度计在550nm处测定纤维素内切酶的吸光度,研究了2种形貌的介孔SiO2对纤维素内切酶的吸附性能,同时测定了固定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管状和圆盘状结构的介孔SiO2对纤维素内切酶的吸附等温线分别为Ⅱ和Ⅰ型;介孔SiO2焙烧至700℃时,两者皆为Ⅱ型;至850℃时,前者转化为Ⅰ型,而后者转化为Ⅴ型。吸附等温线类型与介孔SiO2的结构、等电点以及酶分子尺寸与介孔尺寸的相匹配有关。酶经过介孔SiO2吸附固定后,稳定性明显提高;其中,管状结构的介孔SiO2对酶具有最大的负载量,但固定酶的活性却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早期腰池置管引流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7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采用早期腰池置管引流(最长引流4周),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以隐球菌计数、墨汁染色阴性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早期腰池置管引流后症状即刻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1例视力障碍患者引流2d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最后痊愈4例,好转3例。治愈的4例患者均随访至今无复发。提示早期腰池置管引流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研究了制丝线增温增湿和滚筒烘丝工序加工对叶丝香味组分的影响,采用溶剂超声萃取前处理结合GC-MS法测定叶丝的香味组分,并对SIROX增温增湿工序和滚筒烘丝工序前后叶丝香味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工序前后、工序间香味组分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经SIROX增温增湿工序加工后,乙酸、苯甲醇等18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等6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②经滚筒烘丝工序加工后,乙酸、麦芽酚等14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糠醛等6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③经增温增湿及滚筒烘丝两工序后,乙酸、2,3-丁二醇等23种组分相对含量减少,糠醇、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等4种组分相对含量增加;④两工序间的温度、湿度剧烈变化,使叶丝内部组分发生了美拉德反应、降解反应、挥发等,香味组分经两个工序后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该研究对提升卷烟产品质量、优化工艺参数、开发高质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塑料密封盒-滴定法测定土壤中碱解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碱解氮是评定土壤氮素肥力供给能力的一项指标。使用塑料密封盒-石英容器作为碱解氮扩散吸收器皿,代替了传统的玻璃扩散皿。考察了7种不同地区的土壤标准样品连续100d测定数据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标准偏差在0.707~2.825mg/kg,精密度在0.36%~0.67%。对河北等地30组样品对比测定后,发现采用塑料密封盒方法测定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该容器实现了内外室分离,简化了操作步骤,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2.
物理化学是给水排水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介绍了作者在民办高校对这门课程教学研究的5点体会:把握课程的主要脉络;理解一个重要的过程--可逆过程; 紧密结合给水排水专业的知识需求授课;讲课尽力做到通俗易懂;适度地表扬和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探讨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水平,利用高频超声探头(7.5 ̄10MHz)对38例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进行了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有乳腺小叶增生4例,纤维瘤5例,恶性肿瘤19例。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用芯片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无泵负压进样系统,避免了进样歧视效应。在优化的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肾上腺素(E)可在1 min内完全分离。3种儿茶酚胺的平均迁移时间依次为30.59,37.23,46.43 s,其相对标准偏差(n=7)依次为1.10%,1.28%,0.45%。3种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3~5.0 mg.L-1(NE及DA)和0.05~4.0 mg.L-1(E),检出限(3S/N)依次为30,30,10μg.L-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