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至民国时期作为传统西藏与现代西藏的联结点和转折点,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到自然、人口、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城市的社会流动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西藏城市人口与区域外部流动较弱,但区域内部流动较频繁;另一方面,城市社会的垂直流动趋于凝固,出现板结性特征.社会流动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比率也会提高;反之,就会出现众人的向下流动.  相似文献   

2.
明朝初期百泉庙会开始兴起,清朝初期百泉庙会市场开始以药材作为其主要的交易商品。民国时期百泉庙会兼有基层市场和药材集散中间市场的双重职能,这种典型的庙会市场特征在庙会的会期安排、组织结构、市场布局、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反映。百泉庙会市场的兴盛带动了周边乡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商品市场意识,扩大了跨省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总之,百泉庙会市场是河南区域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近代河南市场网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前,桂西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清至民国时期,在移民运动的影响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一步瓦解土司的社会基础,同时及时调解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来土矛盾”,维护外来移民的利益,使其获得了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在这里建立会馆、码头,本地民众积极捐款修建桥梁、公路,共同培育商品市场,从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变。民族经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桂北地区的民间纠纷历史资料,如契约、碑刻、诉状、判词等对于研究清代至民国的社会变迁和桂北人民对解决民间纠纷观念的演变有着重要价值。文章通过解读大量原始的契约、碑刻等史料,揭示出清代与民国时期,桂北地区民间解纷权威在官府、中人(村老)之间的变化,即:国家的权威不断渗透到乡村中,广大民众逐渐接受国家法律的洗礼;而民间的乡村精英们权力却不断弱化,逐步走向乡村统治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庙会所在地也是河洛民间文化的聚集地;洛阳庙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历史变迁.从美学角度考察洛阳庙会的发展,可挖掘不同时代庙会的审美内涵;传承庙会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当代人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庙会起源于原始的社祭,受宗教影响发展形成以围绕庙宇祈禳活动为主题的商业贸易、娱乐活动的综合文化活动。庙会承担着一定文化普及、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运用庙会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为当下社会生活服务,研究庙会文化如何创意来适应现当代语境,才能传承和发展庙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自1993年复兴以来,千佛寺景观不断重建,六月六庙会文化空间在地方民众、政府和旅游企业三方互动下发生了重构。千佛寺六月六庙会逐渐演变为北庭民俗旅游文化节,创造了一个现代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9.
庙会是民众为祈求、酬报神灵而周期性举办的宗教集会。皖西地区的庙会主要有佛教类、道教类、行业神类和其它类四种。本区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具有祈求子嗣的生殖崇拜、祈望超生的灵魂崇拜和祛灾求吉的神灵崇拜信仰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和社会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庙会是一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民间影戏传播的载体多样,但庙会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庙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也为影戏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清至民国时期,镇江慈善事业兴盛发达。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元化的慈善道德、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这个时期镇江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金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5-49,75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13.
金山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第一名胜、标志景观。晚清民国时期更有许多期刊关注过镇江金山寺,刊载了众多描写金山寺的诗词。这些诗词的作者身份多样,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与现在金山寺的格局、景致和风貌相类似,从中可以看出金山寺虽历经沧桑,但它却拥有着独特的宗教地位和文化传承的延续性,这就更加彰显了镇江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遗民,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明遗民,而相比之下,清遗民显得过于平淡.清遗民在民初上海租界中的聚集空间可以视为一种福柯所谓的异质空间.遗民圈是存在于租界和民国两个主流社会中的反空间,遗民们在上海租界中建构的地理空间和心理认知空间,如镜像般反映出作为生产对抗话语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四川猪鬃产业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1891年,英商立德乐入川创办第一家猪鬃加工厂,开启了四川猪鬃开发的历史。外国洋行对四川猪鬃的最初开发先后经历了英商立德乐、英商隆茂、日商新利等时期。洋行对四川猪鬃业的开发,使四川猪鬃业从无到有;猪鬃外贸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四川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相似文献   

16.
水压机自工业革命后成为一种重要的压力加工机器.《博物新编》是最早介绍相关的原理、结构及功用的中文读物.李鸿章等人意识到水压机的重要用途,江南制造局等洋务企业引进数台水压机,主要用于兵工.民国时期水压机的数量和性能落后于兵工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型水压机的缺乏已成为制造重型武器或大型机器设备的技术瓶颈之一.晚清、民国时期,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部门相对薄弱,制约了兵器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沪杭甬铁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条贯通江南经济重镇间的铁路,它的诞生与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意图息息相关。在江浙人民的不懈斗争之下,沪杭甬铁路的修建、管理及营运事业均摆脱了英帝国主义的控制,并成为全国商办铁路的典范。民国创立不久,这条倾注了江浙人民心血的模范铁路,却无奈遭到国有化之命运。  相似文献   

18.
天花流行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危害,东北虽处边塞但仍未能幸免。清代东北天花的预防经历了逃疫、局部种人痘、大面积种牛痘三个阶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天花逐渐被遏制。清代东北的天花预防工作及其嬗变过程,见证了东北地区的医疗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内庙是设于宫禁之内的皇家祖庙,清朝的内庙,是由京城的奉先殿、寿皇殿、安佑宫和热河避暑山庄的永佑寺等多所供奉祖先的神殿组成,内庙在祭祀时行"家人之礼",实为皇族家庙,有常祭、荐新和告祭等祭祀方式,与作为国家宗庙的太庙有明显的礼仪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