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文献方法合成了金属配合物[Ni(HL)]Cl2•2H2O (HL=1-[(2-氨乙基)氨基]-2-氨基-1,2-二脱氧-D-葡萄糖), 并用重结晶方法得到了适于X射线衍射的Ni(II)配合物的单晶. 通过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 表明其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最后研究了配合物对对硝基苯吡啶甲酸酯(PNPP)催化水解活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_2](1)和[Cd(HL)(CH_3OH)(NO_3)_2](2)的结构(HL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d(Ⅱ)离子拥有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与1个中性配体HL,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分子甲醇配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_2](1)和[Ni(L~2)_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henyl)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和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为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_2(1)(H_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_2O)]_2·2DMF(2)(H_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和2都是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和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_2L~1,H_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_2L~1和H_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_(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和2显示绿色发射,λ_(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Cu(HL)(H_2O)(NO3)]NO3(1)和[Zn(HL)Cl2](2)(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缩氨基脲配体,1个水分子和1个硝酸根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配合物2中Zn(Ⅱ)离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为N2OCl2,其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甲醇溶液中,配合物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而配合物1由于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最大荧光发射峰略有红移。  相似文献   

6.
2种新的水杨醛型单肟配体HL1(HL1=(E)-2-{1-甲氧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和HL2(HL2=(E)-2-{1-乙氧基亚氨基甲基}-4-硝基苯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反应,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配体组成。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是4。配合物1为扭曲的平面四边形,而2为规则的平面四边形。配合物1以分子间氢键形成了无限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以分子间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HL)Cl_2]·H_2O(1)和[ZnL_2](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Cu(Ⅱ)离子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与一个中性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配合物2中,Zn(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_2O电子供体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Ⅱ)和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Cu(Ⅱ)配合物,[Ni(L~1)(DMF)(H_2O)]_2(1)(H_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_4(L~2)_4]·DMF·CH_3OH·2H_2O (2)(H_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_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Cu(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_2L~1,H_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髤和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Cu?髤配合物,[Ni(L1)(DMF)(H2O)]2(1)(H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4(L2)4]·DMF·CH3OH·2H2O(2)(H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髤和Cu?髤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髤和Cu?髤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_2(H_2O)_2](NO_3)_2(1)、[Cu_2(L)_2(NO_3)_2(H_2O)_4](2)、 [Cu_2(L)_2(AcO)_2(H_2O)_2]·6H_2O(3)、[Cu_2(L)_2(HL)_2(ClO_4)_2]·2CH_3CN(4)和[Cd_2(L)_2(HL)_2(NO_3)_2]·2H_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和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1和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以2-甲基-1H-咪唑二羧酸,2,4-二氨基-6-甲基-1,3,5-三嗪和MnCl2·4H_2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配位化合物Mn(L)2(H_2O)2(HL=2-甲基-1H-咪唑二羧酸),并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果表明,该单核化合物属于Pbca空间群,正交晶系.单核化合物中心的金属离子Mn(Ⅱ)与四个氧和两个氮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四种不同氢键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配合物[NiL_2]·CH_3OH·0.5H_2O(1)和[Cd(HL)Cl_2](2)(HL=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2个拥有N_2O电子供体的阴离子配体L-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而配合物2中,Cd(Ⅱ)离子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氯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2] (1)和[Cd(HL)(CH3OH)(NO3)2] (2)的结构(HL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Ni(Ⅱ)离子与来自2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在配合物2中,Cd(Ⅱ)离子拥有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与1个中性配体HL,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1分子甲醇配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2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苯基-4-硒唑甲酸配体(HL)和相应的6个过渡金属配合物[ML2(H2O)2](M=Co,Ni,Cu,Cd)1~4,[ZnL2](5),[CuL2(py)2](6).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3和6的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它们与DNA作用的强度和模式;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埃氏杆菌(E.coliJM109)、大肠杆菌(E.coli,DH5α)、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鲍曼不动杆菌(baumanii)、草绿色链球菌(S.viridans)6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及对正常细胞293T和肿瘤细胞RAW264.7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Zn(HL)(H_2O)(SO_4)]·H_2O}n(1),[Cd(HL)Cl_2](2)和[Cd(HL)I2](3)的结构(HL为喹啉-8-甲醛乙酰腙)。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Zn髤离子的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八面体,与来自1个中性三齿配体HL的ONN原子供体,1个水分子和2个μ2桥联的硫酸根配位,从而形成沿b轴方向的一维链。配合物2和3中Cd髤与1个中性三齿配体HL和2个卤素阴离子(2中为氯离子,3中为碘离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乙腈溶液中,配合物3与配体HL几乎无荧光发射,而配合物1和2分别在428和408 nm处有强荧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_2(pzdc)(L)_2(H_2O)]·H_2O}_n(1)和[Mn(μ_2-O)(H_2O)_2(HL)]·NIPH(2)(H_2pzdc=吡嗪-2,3-二甲酸,H_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HL=3-(2-吡啶基)吡唑))。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荧光光谱、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测定。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零维结构,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Zn、Mn离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磊  王莹  吕山  张忠金  范文婷  高威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0):2079-2084
采用缓慢蒸发法,在水溶剂中合成了含氮配体单核Ni(Ⅱ)配合物[Ni(py)3(H2O)3](1,5-nds)(py=pyridine,1,5-nds=1,5-萘二磺酸根离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569 46(17)nm,b=1.219 95(12)nm,c=1.454 71(16)nm,β=14.547 1(16)°,V=2.765 1(5)nm3,Z=4。考察了该配合物的磁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芳香羧酸的Ni(Ⅱ)配合物:[Ni(pz)_4(H_2O)_2]·2H_2btc·H_2O(1),{[Ni_2(pz)_8(btec)]·4H_2O}n(2),{[Ni (H_2btec)(phen)]·2H_2O}n(3),[Ni (Hbdc)_2(pz)_4](4),{[Ni_3(bdc)_3(pz)_(12)]·2H_2O}n(5)和[Ni(bdc)(pz)_2(H_2O)]n(6)(pz=吡唑,H_3btc=1,3,5-苯三甲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H_2bdc=邻苯二甲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6个配合物的金属Ni(Ⅱ)中心呈五或六配位.配合物1和4具有完全由氢键网联成的2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和3是通过采取单齿/桥双齿配位模式的btec4-构筑的2D配位骨架结构;配合物5和6是由采取单齿/螯合双齿配位模式的bdc2-构筑的1D配位骨架结构,并由氢键连接成2D结构. 6个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当对配合物施加外加电场时,6个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因配合物组成、结构键连方式以及配体种类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PDA)(H2O)2](Ⅰ)和[Ni(PZCA)2(H2O)2](Ⅱ)(H2PDA=2,6-吡啶-二甲酸,HPZCA=2-吡嗪羧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均为P21/c,中心离子Cu(Ⅱ)和Ni(Ⅱ)均采取畸变的六配位八面体配位方式;配合物I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构筑成三维结构,配合物Ⅱ以氢键联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Ⅱ中的PZCA-来自于Ni(Ⅱ)对2,3-吡嗪-二羧酸(H2PZDA)配体的催化脱羧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4,4′-二苯醚二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通过调节水热反应的条件,如三乙胺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可控合成了尺寸从10到250μm的Ni(Ⅱ)、Co(Ⅱ)和Zn(Ⅱ)3种配合物微晶,其尺寸、形貌和结构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3种配合物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甲基橙和亚甲基蓝均具有杰出的降解能力,且随着配合物晶粒尺寸减小其催化能力明显提高。最引人注目的是尺寸为30μm的Ni(Ⅱ)配合物,其光催化性降解Rh B染料的能力已超越纳米TiO_2。此外,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在一次光降解过程后配合物结构保持稳定,可作为重复利用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