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十年来持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从实证角度分析,利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种拉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呈倒"U"型关系,我国并未出现拐点;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整体及东中部地区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仍然是引起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我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城镇化提高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阶段.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采用1997-2013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总体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效应;从各个省市来看,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的省市为21个,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的省市有9个.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各地自身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478-489
本文依照八大经济区域的划分,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门槛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并且不同产业类型的地区存在方向与阶段上的差异。具体而言,商贸型地区出现完整的倒U型特征,工业型地区出现先扩大后放缓的形似倒U型左半部分的特征,其他地区则呈现线性正相关的特征。随着地区现代产业部门密集程度的上升,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展现出逐渐缩小的负相关规律。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金融发展政策时应注意与地区产业相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以此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2-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金融杠杆的作用可能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影响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金融杠杆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实证显示这一关系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区别,但东部地区可以接纳更高短期波动幅度实现对...  相似文献   

7.
基于普惠金融在南疆的发展程度,使用2008-2017年面板数据测算出南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通过测算泰尔指数反映出南疆各地州的城乡差距,最后建立门槛面板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普惠金融对南疆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表现出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水平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倒"U"型,即城乡收入差距受普惠金融的影响表现出先显著扩大,再缓慢扩大,最后明显缩小的关系.为了促使普惠金融在南疆得到更好的推广,基于金融环境和金融机构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助力降低普惠金融在南疆地区的门槛,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收入差距的不同分位点上,金融发展对其的影响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征。由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这一作用机制还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本文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探寻金融发展对贫富分化作用的分位点特征和地区差异。实证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这一作用机制存在动态变化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从高分位点变动到低分位点时,金融发展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减缓,部分省份甚至具有金融发展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业内人士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田成诗  刘怡 《运筹与管理》2021,30(9):232-239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广义加性混合模型研究了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中,不可观测的时间相关效应和残差自相关结构被作为独立变量加入模型,收入效应和时间相关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也予以考虑。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最适模型中收入效应具有异质性,西部地区的最适模型中包含异质性时间相关效应;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在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区域差异性及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2000-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其动态变化视角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直辖市、西南和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中南地区经济会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实现增长,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直辖市城乡收入差距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而东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与之相反;华北、中南地区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向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城乡收入差距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胡宗义  石威正  李毅 《经济数学》2020,37(4):114-122
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199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碳排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地区异质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碳排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参数估计理论拟合收入分布计算贫困指数,对我国2000-2005年城镇贫困的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收入分布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分解对引起贫困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贫困变动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贫困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改善,但贫困人口间的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有所增加,中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改善,西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恶化.贫困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使贫困状况得到改善,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部分或全部抵消了改善的效果.但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贫困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广受关注,通过对1985-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比时序数据、31个地区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呈现倒U型关系,与美、日、韩三国关系一致;通过数学模型估计得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的拐点出现在城镇化率为51.4%的水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1年已经进入拐点;未来要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中西部地区、有效利用政府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分析了命令型、自愿型和经济型三类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异质动态调节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驱动了国内产业升级,但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具有明显的倒“U”型动态演化特征;环境规制在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着“调控器”功能,不仅可扭转绿色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不利影响,还有助于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环境规制调节特征,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经济型环境规制调节下均呈现正向“U”型特征,在自愿型环境规制调节下具有正向倒“U”型规律;现阶段环境规制的调节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控手段来看,命令型环境规制最佳、经济型环境规制次之、自愿型环境规制较弱。从空间差异来看,东部地区最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因子、对外开放度因子和资本投入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东西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落后.根据地区经济状况,给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704-718
本文从教育扩展与教育不均两方面,探究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199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发现教育扩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倒U"曲线关系,而是"正U"曲线关系。早期的普适性教育政策缓解了收入分配的不均,但是近年来由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分化,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高起到了加剧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效果;(2)短期内,中国教育不均与收入差距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说明目前我国教育不均的改善(恶化),并没有起到减缓(加剧)收入差距的作用,但是长期看,要特别注意教育不均的社会问题,避免为未来社会分配埋下隐患。本文还发现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再向普及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现行的教育统计口径无法准确衡量受教育差距和人力资本差距。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部样本的老年抚养比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阻碍作用十分明显,东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中部的阻碍作用与全国趋势相反,西部的阻碍作用与全国趋势相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部样本和东中西部的人均GDP都是正向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全部样本和西部的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抑制作用在增强,而东中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在增强;全部样本和东部的创新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不断增强地推动作用,中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而西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阻碍作用在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工业研发存量对产出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后危机时代(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研发存量对其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工业研发存量对产出增长的产出弹性为0.16%;从各地区的对比来看,中部地区的产出贡献度最大,产出弹性达到0.59%,西部地区次之,产出弹性为0.21%,东部地区产出贡献度最小,产出弹性仅为0.08%.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研发存量对产出增长贡献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回归和收敛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差异和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东部下降幅度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起到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污染物排放强度起到正相关作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但均存在条件收敛,且中部收敛速度最快,东部收敛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