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六年的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和整体效率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以广义DEA模型为基础,探讨了用于省市及经济带发展效率测算的方法,分别应用常规型、激进型、保守性和平均型效率测算方法对中国其中30个省区2010—2014年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七大城市群所在省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水利  李雷 《运筹与管理》2021,30(3):190-198
如何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选取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双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 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与区域差异, 有助于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差距;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 互联网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有效推进“互联网+”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科技活动中的动态性及网络性,文章利用基于松弛变量的动态网络DEA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活动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生产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的脱节,且整体效率更多地受到科技生产节点效率的影响.造成东中西部整体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差异.从科技活动节点看,无论是科技生产节点还是科技成果转化节点,追赶效应均明显大于前沿移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0—2015年中国其中的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得到了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构造滑动窗口将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转化成连续变化的复杂网络,进而利用一系列连续变化的复杂网络的拓扑统计量来分析区域科技人才开发系统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平均效率值为0.7226,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平均效率值为0.5580,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平均效率值为0.3558.因此,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开发平均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2005年之后,全国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网络在演化过程中既具有短程相关性,同时又具有长程相关性.中部区域的平均度和平均介数最大,在全国区域科技人才开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西部区域的平均集聚系数最大,具有较高的集聚特征.全国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网络拓扑指标演化结果表明,随着各个省市相继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科技人才政策,各个省市的人才开发效率相关性呈现弱化趋势,科技人才开发的地域特征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有效降维,得出了衡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四个公共因子,构建了相应的客观加权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定量分析,发现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在东部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显示出明显优势的特点,这与我国实情吻合甚好.最后,根据因子得分分布图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了10类,分类提出了如何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DEA方法,以辽宁省数据为切入点,以新产品销售收入度量短期创新产出,专利申请数度量长期创新产出,首先测算辽宁省2000-2011年战略新兴产业五个细分行业短期与长期创新效率;然后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方式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五个行业长期和短期的创新效率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且仍有上升空间;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方式对创新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坚持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产业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周四军  罗欣  刘影  范迪 《经济数学》2020,37(1):9-19
利用非径向-SBM和CCR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07-2016年间的环境规制强度以及能源效率,构建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PSTR),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能源效率的连续非线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全国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能源效率存在非线性效应,二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0.6376时,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槛值0.6376时,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产生遵循成本效应.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地区能源效率间却存在着与之相反的“U”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少数省区效率值低于0.5以外,其余均保持在0.5-1之间;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前沿面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市、自治区的数量保持稳定,但其空间分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0年间东部地区减少2个,西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地区一直处于零水平的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局面的扭转、非农从业人员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基本内核和关键所在;④经济规模对城市士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呈现负面影响,政府规制、空间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Yushkov  E. V. 《Mathematical Notes》2011,90(3-4):597-610
Mathematical Notes - We study the initial boundary-value problem for three-dimensional systems of equations of pseudoparabolic type. The system is similar to the Oskolkov system, but differs from...  相似文献   

12.
The asymptotic distribution of tensors of degree N in symmetry type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Translated from Zapiski Nauchnykh Seminarov Leningradskogo Otdeleniya Matematicheskogo Instituta im. V. A. Steklova AN SSSR, Vol. 155, pp. 181–186, 1986.  相似文献   

13.
We give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ypes of asymptotic discernibility of families of hypotheses in the case of hypothetical measures that are not, in general, mutually absolutely continuous. The case when the logarithm of the likelihood ratio admits an asymptotic expansion of the type of an expansion with local asymptotic normality is examined in detail. Examples are studied.Translated fromTeoriya Sluchainykh Protsessov, Vol. 15, pp. 64–71, 1987.  相似文献   

14.
15.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at any subreduct of the class of representable relation algebras whose similarity type includes intersection, relation composition and converse is a non-finitely axiomatizable quasivariety and that its equational theory is not finitely based. We show the same result for subreducts of the class of representable cylindric algebras of dimension at least three whose similarity types include intersection and cylindrifications. A similar result is proved for subreducts of the class of representable sequential algebras. Received October 7, 1998; accepted in final form September 10, 1999.  相似文献   

16.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eriod’s length T of the continued fractions of $\sqrt{Q}$ (for growing integers Q) shows several strange asymptotical results, for instance, $T\leq C\sqrt{Q}\ln{Q}$ . These results show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atistic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continued fractions of random real numbers and of square roots of random integers.  相似文献   

17.
18.
19.
Let K be an algebraic number field of degree n; let be the number of divisor classes of the field K; y: v2=u4+au2+B is the Jacobian curve over where C is an integral divisor, q1, ..., qN are distinct prime divisors. One proves that there exists an effectively computable constant c=c(n, h(K), N), such that the order m of the torsion of any primitive K-point on is bounded by it: mC.Translated from Zapiski Nauchnykh Seminarov Leningradskogo Otdeleniya Matematicheskogo Instituta im. V. A. Steklova, AN SSSR, Vol. 82, pp. 5–28, 1979.  相似文献   

20.
Translated from Matematicheskie Zametki, Vol. 43, No. 2, pp. 256–262, February, 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