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白试验证明,用浓度大于1mol/L的盐酸溶液做Fe~(3+)的提取液,或用过浓盐酸溶液酸化试液,盐酸中的Fe~(3+)都会给检验试液中的Fe~(3+)带来干扰;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时,若铁是以Fe~(2+)形式存在,如果加入硝酸将其氧化为Fe~(3+),硝酸中Fe~(3+)会对检验试液中的Fe~(3+)带来干扰。  相似文献   

2.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99,20(4):37-37
按照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一册第63页上[实验3-1]的方法进行铜在硫蒸气里燃烧实验,很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铅树实验是利用硫化钠与铜丝在电池中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改变铜的电极电势而实现铜置换出铅的反应.以此验证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本文使用固体硫脲(H_2N-C-NH_2,下文反应式中用tu代表)代替0.5mol/dm~3硫化钠与铜丝接触,在酸介质(1mol/dm~3醋酸或2mol/dm~3盐酸)中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硫脲络铜(Ⅰ);在碱介质(2mol/dm~3氢氧化钠)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硫化铜,均因改变铜的  相似文献   

4.
在气液撞击流反应器中,研究了Fe~(2+)协同热活化过一硫酸氢钾盐诱导自由基脱除模拟烟气中的NO。考察了主要工艺参数(溶液温度、Fe~(2+)浓度、过一硫酸氢钾盐浓度、溶液pH值、NO入口浓度)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检测了反应产物和自由基。基于不同系统的对比研究、反应产物检测和活性自由基的捕获,揭示了NO脱除过程的机制和反应路径。结果表明,提高溶液温度、Fe~(2+)浓度和过一硫酸氢钾盐浓度均提高了NO的脱除效率,而提高溶液pH值和NO入口浓度均降低了NO的脱除效率。Fe~(2+)和热对活化过一硫酸氢钾盐产生自由基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自由基氧化是NO脱除的主要路径,而过一硫酸氢钾盐直接氧化是次要的脱除路径。Fe~(2+)和热的协同活化体系具有比其他体系高得多的NO脱除率。  相似文献   

5.
陈林英 《化学教育》2009,30(7):55-56
通过精心设计的三价铁离子与硫代硫酸根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揭示了化学反应速度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改进后的实验能观察到NO气体是无色的,验证了其性质,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合理处理,使其不再逸出。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化学教育》2009,30(10):58-59
从异常现象分析、反应物的最佳用量、最佳合理装置3个方面对新教材中有关金属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并对教材中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乔军利  高昂 《化学教育》2017,38(19):53-55
介绍了一种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方案,验证“酚羟基活泼性大于醇羟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持续明显,适用于课堂演示,有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中存在对反应的起始时刻计时不准确及实验中需标定H2O2溶液原始浓度的问题,对该实验的反应器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反应器操作简便,实验结果较真实;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差减法和微分法)较简单并无须标定H2O2溶液原始浓度。  相似文献   

10.
Fe~(3+)辅助煤浆氧化制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e~(3+)/Fe~(2+)电对的相互转化原理,在水热反应釜中用Fe~(3+)氧化煤浆得到Fe~(2+),将Fe~(2+)在电解槽中电解氧化,在阴极产生氢气,从而通过两步反应形成一个新的煤浆电氧化制氢工艺。进行了九次水热-电解循环实验,在恒电压(1V)条件下,测试了电解反应的电流密度和累积电量的数据,并对循环实验前期、中期、后期的三个阶段煤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通常煤浆电氧化制氢工艺,这种"两步法"煤浆制氢新工艺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初始电流密度约为60 m A/cm2,而传统的"一步法"煤浆制氢工艺初始电流密度均不超过10 m A/cm~2。表征分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煤颗粒在这种制氢工艺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成分的变化,从而解释了在新的煤浆氧化制氢工艺中的Fe~(3+)/Fe~(2+)转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第71页实验[4—2]的方法做铝与碱溶液反应的实验,不易在试管口点燃反应产生的H2,主要原因是所用浓NaOH溶液是常温下的,温度低,反应速率小。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在大试管中加2~3g Na  相似文献   

12.
从铝的电极电势可知,理论上铝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汞齐化的铝片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基于以上原理,笔者改进并设计了铝和水反应的连续实验。  相似文献   

13.
向玉耀  万华明 《化学教育》2009,30(12):67-67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教材[1~3]中铝热反应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镁条不易点燃;(2)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对眼睛有害;(3)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羧酸酯的合成是高师有机化学实验中必做的实验,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一直用硫酸作催化剂,这种传统方法硫酸用量大、副反应多、过程复杂、产品损失多,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的含酸废水污染环境,实验既费时又费力,实验效果又不够理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人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采用杂多酸(如H3PW12O40等)、固体超强酸(如SO2-4/ZrO2-Al2O3等)和无机盐(如FeCl3、SnCl4、Al2(SO4)3等)等作为催化剂,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这些固体酸催化剂大部分是水溶性的,重复使用性能差,因而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固载型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采用SiO2作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固载磷钨杂多酸,并用在乙酸异戊酯的合成中,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即改革羧酸酯化实验.通过1999、2000、2001三届学生实验验证,效果良好,现就实验内容改进后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文德方 《化学教育》1998,19(6):40-40
高二化学课本(必修)演示实验4~14,关于苯和澳的取代反应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有机定性实验,但按教材说明进行操作有如下不足:1.铁屑一经加入,反应便剧烈开始反应,再在管口塞一个带有长导管的塞子,操作起来极不方便,甚至会使导管口接触水面而产生倒吸,使实验失败。2.实验分多步进行,不仅不便于操作,也费时费事,不利于教学。3.残余气体不加处理,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一、改进装置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二、改进后的操作1.取25×200mm具支试管改制成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粉铁屑2g。2.广口瓶B…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实验与理论的角度探讨NaHCO3与CaCl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用大量的实验和多角度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从中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Na2S或(NH4)2S溶液中滴加FeCl3 溶液的实验表明,Fe3+与 S2-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在Na2S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反应得到的黑色沉淀和墨绿色溶液可能分别是Fe2S3固体和胶体,在(NH4)2S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溶液反应生成的黑色沉淀主要是FeS和单质硫,潮湿的FeS在空气中放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和单质硫.  相似文献   

18.
梁峻峰 《化学教育》2006,27(4):56-56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989页[实验4-10](文、图略),由于实验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因此,实验时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敏 《大学化学》2003,18(6):41-43
对H2O2催化分解反应催化剂加入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实践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操作方便,计量准确,可提高实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