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枫 《中学生数学》2010,(10):19-20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证明许多数学问题的时候,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完成第二步的递推证明.本文就此递推过程所用到的几种基本方法、技巧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从数学本身看,数学推理反映的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它与数学证明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数学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证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能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这里笔者论述数学归纳法证题中值得关注的几点.  相似文献   

4.
郑文龙 《数学通讯》2010,(7):100-10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证明的方法.在证明一些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时,数学归纳法往往是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数学归纳法的掌握是推理论证能力的一种体现,它也是注重考查能力的高考数学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下面是2007-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科数学综合考查数学归纳法的一个情况表  相似文献   

5.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云 《数学通讯》2000,(10):44-47
1 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 ,在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研究中 ,我们常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下面的问题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例 1 证明 :13 2 3 … n3=[n(n 1)2 ] 2 . ( 1)  分析 :要证明上面的等式对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 ,只要证明1)它对n =1成立 (起步 ) ;2 )设它对n =k成立可以推出它对n =k 1也成立 (递推 ) .事实上 ,n =1时 ,13=[1·( 1 1)2 ] 2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时等式成立 ,即 13 2 3… k3=[k(k 1)2 ] 2 ,上式两端同时加上 (k 1) 3,得 13 2 3 … k3 (k 1) 3=[k(k 1)2 ] 2 …  相似文献   

6.
王易 《数学通讯》2012,(8):30-32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  相似文献   

7.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无限问题正确性的数学方法.由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是不可能通过有限次检验去证明.这需要通过在有限的情况下,去证明无限的情形.而数学归纳法正好提供了一种从有限到无限,保证命题结论正确可靠的数学方法.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明确,教学重点不应该是方法的应用.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应当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从一开始就注意它的功能,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归纳思想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中学数学中以演绎思想为主的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机.在设计时,更注重教学引入的选取照顾学生的接受性,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玉德  王建中 《数学通报》2006,45(10):55-57
信息技术影响了数学的研究方法.今天,数学实验已成为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的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象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他还更具体地指出:“数学的创造过程与任何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是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先得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尝试.”这就是说,数学的发现与…  相似文献   

9.
刘奎 《数学通讯》2011,(7):63-63
这是《数学通报》2005年第44卷第2期“数学问题与解答”中的第1541题,下面对原命题进一步加强,同时采用另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数列不等式与正整数有关,所以,“数学归纳法”成为数列不等式证明的首选方法.但是,一些数列不等式题直接用“数学归纳法”却行不通,而需要先对其进行放缩以证明它的“加强不等式”,它是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加强不等式”,构造“加强不等式”是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为此,本文对加强命题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从哪里“强”、如何“强”、“强”到什么程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帕斯卡与数学归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斯卡与数学归纳法孙宏安(大连教育学院116021)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P(n)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最早掌握的递归方法.其具体操作是:1°证明P(1)为真;2°假设P(k)真,证明P(k+1)为真.若1°,2°都得证,则P(n)对所有自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待定系数法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所谓待定系数是指对于某些(个)数式的系数事先我们并不知道但却需要知道它,这就需要通过先设出它,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特定需要而最终确定它.待定系数法有时显得很神奇,对于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同一个问题还可以有不同种方案出现.待定系数法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仅从一个小侧面让我们看看利用待定系数法在证明一个不等式中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锋  孟新颖 《数学通讯》2012,(Z1):11-13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方法,它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常用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可以递推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一个"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的单元,学生在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过程中诸如"忽视  相似文献   

14.
前文中我们已论述 ,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中介 ,是自然科学的工具 ,是思想方法体系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 ,数学活动是一种创造与发现活动 ;数学同时是一种艺术 .因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学促进人类文化不断进步 ,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迈向更高阶段 ,数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最高代表 .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 ,我们随机取一个片段 ,都可以发现数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东方中国至今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中 …  相似文献   

15.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在实际解题中有时候直接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命题不太容易,或者按常规思路去运用递推假设也不容易达到目的,这时可以考虑把该命题适当加强,使加强后的命题更具活力,更有利于运用数学归纳法去证明.加强命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原命题的结论加强,二是把命题一般化.  相似文献   

16.
杨作义 《数学通报》2005,44(11):41-42
本文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 .一般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 :首先 ,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 (例如n0 =1或n0 =2 )时结论正确 ;然后 ,假设当n =k(k∈N ;且k≥n0 )时结论正确 ,证明当n=k 1时结论也正确 .完成这两个步骤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n0 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都正确 .其实这只是数学归纳法的第一种形式 ,有些命题在第二步骤只假设当n=k时结论正确是不能推导出n=k 1时结论也正确的 (如下面几道题 ) ,必须假设当n=n0 ,n0 1…… ,k时结论都正确 ,才能推导出n =k 1时结论也正确 .这就是…  相似文献   

18.
猜想是数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就如那哥德巴赫猜想,跨越了千年,而今仍旧无法完全证明,但正是有了“猜想”这个神奇的动力,才让它一点点的被完善,一点点韵进步.数学亦是如此,正因为有了数学猜想才让它更具魅力.数学猜想不但促进了数学的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题目设n、b、c为正实数,证明:(2a+b+c)^2/2a^2+(b+c)^2+(2b+a+c)^2/ab^2+(a+c)^2+(2c+a+b)^2/2c^2+(a+b)^2这是第32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文[1]给出了该问题的一种证明方法,本文再给出另一种证明方法,并把它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计算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容易得到数学期望的相关性质,很多概率与矩的不等式证明也因之变得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