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特征电化学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的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对其表面覆盖度的依赖关系的机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编写计算程序对这种电化学行为做了模拟讨论。  相似文献   

2.
金表面偶氮苯自组装膜的光电化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金表面偶氮苯自组装膜的光电化学响应王永强,王健,于化忠,蔡生民,刘忠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智能材料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关键词偶氮苯,自组装膜,光致异构化,电化学偶氮苯基团特征的光致异构化及电化学响应在分子开关器件和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等...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膜研究进展及其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自组装膜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了综述。着重评述了在汞及金电极表面的含硫有机物所形成的自组装膜,并对其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 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的表征及组装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导了4-正辛基-4′-(3-巯基丙氧基)偶氮苯(简称C8AzoC3)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MonolnyersSAMs)的表征及其自组装成膜动力学,接触角滴定、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的实验结果表明,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有序的流水性单分子膜,并且在电极上没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通过控制组装时间,考察了偶氮苯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动力学过程,从接触角和电化学数据得到组装过程的速率常数kad为(1.2±0.2)×103mol-1·dm3·s-1;依据不同组装时间形成的自组装膜的特征循环伏安行为,提出了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5.
DNA在氨基功能化偶氮苯自组装膜表面的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快速的方法制备出将DNA固定在其表面的单分子层敏感膜.首先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将硅氧烷基偶氮苯衍生物H2NAzoCONHC3Si(OCH3)3(APDA-N-TMSPBA)组装在硅表面,在详细考察单分子层薄膜的化学结构、表面浸润性和分子表面形貌之后,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在位考察了硅氧烷基偶氮苯衍生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在DNA在自组装薄膜固定后,X光电子能谱仪(XPS)结果显示出现了明显的磷元素信号,表明DNA分子可以成功固定在自组装膜表面.  相似文献   

6.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DNA电化学传感器对转基因NOS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转基因植物中常用的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为检测对象, 将巯基乙酸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 再利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活化作用将NOS探针ssDNA序列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NOS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 对NOS靶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期本课题组有关DNA在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识别和检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组装法将巯基修饰的DNA探针与6-巯基-1-己醇(MCH)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微囊藻属特定DNA传感器,将该传感器与完全互补的微囊藻DNA序列、完全不互补序列,以及单碱基错配序列进行杂交,以Hoechst 33258为杂交指示剂,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对目标DNA的电化学检测行为.研究表明,当与完全互补DNA杂交后,Hoechst 33258氧化信号有明显的增强.实验对自组装时间、MCH浸泡时间及杂交液离子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自组装时间为90 min,MCH浸泡时间为1 h,杂交溶液中NaCl浓度为0.3 mol/L时,电化学信号最好.目标DNA的氧化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1×10~(-8) ~1×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10~(-9) mol/L.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医学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沦,详细论述了该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针固定化技术、杂交指示剂的类型以及在基因诊断、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医学应用,并展望了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DNA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基本原理、探针固定技术、杂交指示剂的选择及其在基因诊断、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对发展方向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杨涛  杨婕  张伟  焦奎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431-437,444
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原理和结构,对DNA探针固定(尤其是聚合物与自组装膜法固定DNA)以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偶氮兹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光致异构化和电化学反应机制,其LB单分子膜作为一种高度有序的分子组装体系,以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LB膜通常是沉积在SnO。或镀金的基片上,其结构的相对木稳定性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我们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基底表面组装了具有特定末端基团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然后利用LB技术构造偶氮苯衍生物的单分子膜,以期得到稳定而有序的偶氮苯LB膜,且不影响其光化学和电化学活性.本文报道了这种新型偶氮苯自组装一LB组合股的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亚实验部分偶…  相似文献   

13.
姜武辉  金美花  王国杰  江雷 《化学学报》2009,67(13):1417-1420
通过化学吸附自组装的方法, 将小分子量的偶氮苯分子自组装到平滑硅基底表面, 其表面接触角为83.7°. 微结构化硅基底表面的偶氮苯单层膜上表现出超疏水的特性, 接触角达到了151.9°. 经过紫外光照射后, 该表面的接触角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构造了具有不同前端健长度偶氮苯功能化的单分子膜体系:Au/S(CH2)nNHCO-N=N-OCH2CH3(n=2,3,4,6).研究结果表明,仍氮苯到金电极的表现电子转移速率随它们之间的距离长度的增加而呈指数性的下降趋势.基于Marcus电子隧穿理论,得到了此自组装膜体系的长程电子隧穿系数ρ=(1.35±0.2)/CH2在和可逆电活性分子自组装膜体系及理论计算相比较的基础上,从偶氮苯分子自组装膜结构与电子转移过程的关系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DNA电化学传感器在DNA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单链DNA分子共价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以道诺霉素作为杂交指示剂形成DN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在不同致突变剂的作用下,特定碱基序列的DNA在电极表面能否杂交及杂交程度的差异,探讨了DNA突变情况及可能的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纳米金胶标记DNA探针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纳米金胶为标记物,将其标记于人工合成的5-端巯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制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金胶标记DNA电化学探针;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与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应,利用ssDNA与其互补链杂交的高度序列选择性和极强的分子识别能力,以及纳米金胶的电化学活性,实现对特定序列DNA片段的电化学检测以及对DNA碱基突变的识别.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金表面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偶氮苯巯基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对比各向同性样品的透射谱和单分子膜的反射谱中各个吸收峰强度,定量地研究了分子中各部分的取向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出了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取向计算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求得了分子中各部分在膜的倾角.结果显示,当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增大时,碳链和偶氮苯基团相对于法线的倾斜逐渐加剧.这种倾角的变化归因于分子中碳链间范德华引力增大时,引起分子逐渐倾斜以达到最佳的范德华接触.同时研究发现,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受碳长度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分子中亚甲基数目增多时,烷基链的倾角迅速增大而偶氮苯倾角的增大则相对缓慢,这反映了它们在空间需求和本身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单分子膜中的分子取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金表面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偶氮苯巯基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对比各向同性样品的透射谱和单分子膜的反射谱中各个吸收峰强度,定量地研究了分子中各部分的取向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出了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取向计算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求得了分子中各部分在膜的倾角.结果显示,当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增大时,碳链和偶氮苯基团相对于法线的倾斜逐渐加剧.这种倾角的变化归因于分子中碳链间范德华引力增大时,引起分子逐渐倾斜以达到最佳的范德华接触.同时研究发现,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受碳长度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分子中亚甲基数目增多时,烷基链的倾角迅速增大而偶氮苯倾角的增大则相对缓慢,这反映了它们在空间需求和本身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
新型偶氮苯硫醇衍生物自组装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是近年来引起广泛注意的一种稳定的、二维有序的、致密的有机超薄膜体系,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在润滑、吸附、防腐、电化学及微电子等领域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4].自组装单分子膜是使用含有各种活性官能团(如-COOH,-SH,-S-S-,-OH,-CN等)的分子,以化学键的形式与相应的基底(如Au,Ag,Cu,Pt,Si,Mica等)相互作用从而自发地形成自组装膜.根据不同的研究或应用目的合理设计组装分子的结构及基底表面,从而得到具有所需功能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是近年来界面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