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白少先  黄平 《摩擦学学报》2003,23(6):537-540
针对二阶流体薄膜润滑在润滑方程中引入二阶流体和弹性变形,在考虑薄膜润滑状态下的非牛顿性和类固体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薄膜润滑的粘变数学模型,并针对线接触弹流薄膜润滑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下基于粘变模型计算得到的膜厚同牛顿流体相应的膜厚相比大得多,而粘变薄膜厚度同速度的相关性比牛顿流体的小得多,且粘变薄膜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所建立的粘变模型适用于薄膜润滑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2.
王慰祖  黄平 《摩擦学学报》2004,24(3):254-257
利用Stribeck润滑曲线理论分析和薄膜润滑试验考察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钢球与圆盘点接触及钢滑块与圆盘面接触摩擦副的润滑状态,通过改变圆盘转速获得了包含薄膜润滑状态的Stribeck曲线.结果表明:在Stribeck曲线上可以划分出薄膜润滑状态,其位于摩擦系数谷底附近;薄膜润滑的产生及其区间大小同圆盘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圆盘表面粗糙度较小时更易形成薄膜润滑状态,而圆盘表面粗糙度较大时薄膜润滑状态不明显;光滑表面对应的Stribeck曲线谷底较宽,相应的薄膜润滑区间亦较宽.  相似文献   

3.
合理利用选择性转移效应,能够有效地延长摩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但是,现用的大都是铜-钢或铜合金-钢选择性摩擦副,这在润滑不良情况下容易发生擦伤甚至咬死而制造机械零部件报废。因此,研制了一种钢背/青铜粉/(PTEE-(Cu2O)三层复合材料,并且利用MPV-1500摩擦试验机对其分别在甘油润滑和三乙醇胺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甘油或三乙醇胺润滑下的摩擦系数比干摩擦时的低  相似文献   

4.
润滑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温诗铸 《摩擦学学报》2007,27(6):497-503
全面阐述了润滑理论研究中关于各种润滑状态,包括流体润滑、边界润滑、弹流润滑、薄膜润滑以及混合润滑等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就今后的润滑理论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FM—510型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性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航空发动机减磨延寿要求,研制了FM-510型粘结二硫化钼固体的润滑涂层。采用MRH-3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和Falex试验机考察了其摩擦性能。结果表明,FM-510型粘结二硫化钼固定润滑涂层的摩擦系数低,承载能力高,耐磨寿命长,可以采用MRH-3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二硫化钼类涂层在高载荷低速度下的摩擦性能并可降低相应的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6.
一种紊流润滑理论分析新方法—复合型紊流模式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主要用于高速轻载工况的常用紊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和充分考察润滑流场的边界条件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上比现有紊流润滑理论更为合理的复合型紊流模式理论,即在近壁区采用低紊流雷诺数的k-ε模式,而在紊流核心区采用代数雷诺应力模式,对复杂流场的紊流润滑进行了分析,同时在计入惯性效应的情况下,推导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压密封和高速重载轴承等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应用于高压  相似文献   

7.
纳米薄膜润滑物理—数学模型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平 《摩擦学学报》2003,23(1):60-64
基于润滑剂分子通常具有链状结构的事实,在分析润滑剂分子链长同膜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纳米薄膜润滑物理模型,并利用含旋转量的流体力学运动方程得到了相应的Reynolds方程,同时对薄膜润滑Reynolds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以考察特征长度对薄膜润滑状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相应的厚膜解相比,薄膜模型中润滑剂的粘度及承载能力均明显提高,且其提高幅度随着特征长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润滑剂分子链长度确定的薄膜润滑区间以及膜厚-速度关系数值解同相应的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陶瓷摩擦学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继陶瓷的摩擦与磨损的评述和讨论之后,从液体润滑、固体润滑、气相润滑、自润滑复合陶瓷、陶瓷表面改性和协同润滑技术几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陶瓷材料的润滑问题,阐明了这些润滑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陶瓷润滑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型人工关节仿生润滑系统设计及滑液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摩擦学系统分析,指出了目前人工关节无润滑系统的结构缺陷.为解决此缺陷,提出了一种包括生物滑液、人工关节摩擦配副和仿生关节囊的新型人工仿生关节摩擦学系统结构,并对系统设计以及其改善现有人工关节系统润滑的潜在优越性进行了讨论.采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影响人工关节仿生润滑系统摩擦学性能的滑液进行了模拟试验前的快速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滑液可显著改善人工关节副的摩擦学特性,但其效果同系统条件及其结构元素有关.在研制仿生滑液和设计其摩擦学特性模拟试验方法时,必须结合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陶瓷轴承的性能优异,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新型高速轴承,但是,目前对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这种轴承的润滑试验研究方面几科还是个空白。因此,对混合式陶瓷轴了进行了运行和润滑试验,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后的陶瓷球表面进行了观察,在同种润滑剂润滑下的温升对比试验表明,陶瓷球轴承的温升比钢球轴承的低,可见前者的高速运行性能比后者的好。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用20^#机械油和含3%超细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溅射技术制备了MoS2薄膜,用UMT-2MT摩擦试验机考察了MoS2膜/钢球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氟丙基氯苯基硅油(115#油)和KK-5脂(由115#润滑油经聚四氟乙烯粉稠化制成)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其润滑和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脂润滑状态下,MoS2+ KK-5复合膜处于不连续的边界润滑,其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但不明显;115#油润滑条件下,由于连续、有效的边界润滑,使得MoS2+115#固体-油复合体系的摩擦系数低而平稳,其耐磨损寿命与单独MoS2薄膜相比提高了至少8倍;相对于上述2种情况,干摩擦条件下的MoS2膜磨损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溅射二硫化钼(MoS_2)膜和聚四氟乙烯(PTFE)膜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镀膜的轴承钢相比,这两种固体润滑膜都具有较好的抗粘着性和减摩性,以及对硬质颗粒良好的嵌入性,但在同样的负荷条件下,PTFE膜的磨损比MoS_2膜的轻微。  相似文献   

13.
溅射二硫化钼膜在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MoS2膜/钢、钢/钢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油和脂润滑条件下的球-盘式摩擦学试验,对比分析了润滑条件、载荷、滑动速度对MoS2膜摩擦系数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层磨损形貌进行表征,研究润滑条件对膜层磨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122仪表油和FAG脂润滑下,MoS2膜在零速启动、中低速情况下的动、静摩擦系数均比MoS2干膜和钢/钢摩擦副的要低;固-液复合润滑时的MoS2膜的耐磨性均比干膜摩擦时有所降低,MoS2干膜的磨损率约为8.1×10-7mm3/(N.m),在油和脂润滑时其磨损率分别约为2.4×10-5mm3/(N.m)和5.5×10-6mm3/(N.m).  相似文献   

14.
45#钢表面复合润滑结构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微坑型织构,将激光表面织构化与MoS2固体润滑剂相结合在45#钢表面制备了复合润滑结构.研究了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织构面密度及织构化微坑大小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与能量色散谱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织构面相比,织构面具有低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高的耐磨寿命;对同一孔径织构面,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加其表面摩擦系数随之减小,较适宜的织构密度为20%~35%;对同一织构面密度,当织构面密度小于20%时,较小孔径织构面的摩擦系数更低;织构面密度增至35%后,织构面摩擦系数则随孔径增大而减小;由于织构面复合润滑结构中的微坑有效地储存了润滑剂从而在摩擦过程中维持表面润滑薄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用端面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几种镶嵌用固体润滑剂及添加剂在常温条件下对锡青铜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法、俄歇电子能谱法分析了摩擦表面转移膜的化学组成和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几种固体润滑剂的嵌入均可提高轴承的耐磨性,并对减小摩擦系数有一定的作用;摩擦表面固体润滑剂转移膜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减少摩擦副表面间的粘着现象,是改善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罗虹  刘芬 《摩擦学学报》1994,14(4):314-319
MoS_2溅射膜通常是用于干摩擦的场合,因而对它在脂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特别是对其在边界润滑状态下的作用都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以解决空心圆柱滚子轴承早期磨损失效为主要目的,利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在脂润滑下MoS_2溅射膜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脂加MoS_2溅射膜可以在比较宽的速度和载荷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此外,还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测定了射频溅射MoS_2固体润滑膜的元素化学状态、成分深度分布和膜层厚度等,分析了成膜条件对MoS_2溅射膜的影响,为获得理想的MoS_2薄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聚酰亚胺粘结MoS2基固体润滑涂层在油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及其作用机理,采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酰亚胺粘结MoS2基固体润滑涂层在4种油介质(RP-3煤油、SG 15W-40机油、0#柴油和液体石蜡)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与干摩擦相比,涂层在此4种油介质中的摩擦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涂层在柴油介质中的抗磨性能的提高最为突出;同种油介质中,涂层在高速(2.56 m/s)、低载(1 120 N)下的耐磨性明显优于低速(1.54 m/s)、高载(2 120 N)下的耐磨性;在低速(1.54 m/s)、高载(2 120 N)下的煤油介质中,涂层表面的物理状态在摩擦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导致涂层摩擦系数的起伏和较大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18.
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含MoS2、石墨和Sb2O3等组分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其具有价格低廉、无毒、不燃等优点,并且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一类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环保型固体润滑涂层。采用MFT-R 4000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磨损表面和转移膜的形貌,以及涂层磨损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进而探讨了其润滑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粘结固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Sb2O3与MoS2之间,以及石墨与MoS2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相应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分别源于机械相互作用以及水蒸气吸附导致的石墨层间吸引力减弱;而涂层发生润滑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疲劳磨损和微断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钢-钢(SUJ2/S45C)摩擦副在不同润滑剂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外加电场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压,特别是改变电压极性可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发生很大变化,而电场及其极性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效果取决于润滑剂及边界润滑膜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国产精密机床主轴轴承滚道表面因接触疲劳磨损而很快(运转十多分钟至两小时)就形成白亮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滚道或滚子镀覆TiN层,MoS_2层和Ag层的真空镀层处理,以及对粗磨后的轴承套圈进行真空热处理等制成的试样,在模拟试验机上与原轴承的滚道及滚子作了对比试验研究,并就磨损表面的宏观状态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作者指出,TiN层由于硬度高和耐磨性好,可以防止滚道表面在运转过程小形成白壳带,但其弱点是使与之配磨的滚子磨损加剧而导致轴承的精度变差和使用寿命缩短;MoS_2层因其减摩抗磨作用良好,也能使滚道表面不形成白亮带;真空热处理可以消除粗磨造成的变质层,并能提高滚道表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且其处理的工件变形比一般保护气氛下淬火的小,能够保证精加工余量和正确的几何尺寸,因而这种工艺是消除精密机床主轴轴承滚道表面白亮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