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有机硅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和等离子体聚合沉积后,气体透过性能的变化。以及放置一段时间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效果的变化,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的改变。结果表明无论是Ar等离子体处理的有机硅膜,还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等离子体聚合沉积的有机硅膜,其气体透过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膜的气体透过系数下降,选择分离系数上升。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气体透过系数和选择分离系数均表现出有回复的趋势。因此,等离子体处理对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随放置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将高分子膜用于气体分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特定条件下,用等离子体聚合可形成高分子超薄膜,它有高度交联结构,表面平整、致密、无针孔.因此,将它用于气体分离是有希望的.本工作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简称D_4)作单体,进行等离子体聚合,沉积在聚丙烯多孔底膜上,得到D_4等离子体聚合物复合膜.研究表明,该膜有较好的气体透过性能,其氧气透过速率Jo_2为0.5—2×10~(-5)cm~3(STP)/cm~2·sec·cmHg,氧氮分离系数。αo/N为3.3—3.8,远远高于用经典方法制得的聚有机硅氧烷膜的αo/N2.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CF_2Cl_2、CF_2ClCF_2Cl及CF_4等离子体对顺丁橡胶膜表面进行了改性,改性后的复合膜用SEM、水的静态接触角以及XPS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膜的气体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八氟环丁烷为单体,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法将亲水性硝酸纤维素微孔膜改性,制得疏水硝酸纤维素微孔复合膜。所得疏水微孔复合膜可用于膜蒸馏,并具有优良的膜蒸馏性能,其通量达到反渗透水平。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和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聚合条件对所得复合膜结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聚合膜 ( Plasma- polymerized film)是由有机蒸气在辉光放电下聚合而成 ,这种高度交联的膜具有均匀、超薄、附着力强、化学稳定、机械性能良好、基质类型多样以及成膜有机物品种多样等优点 ,因此已引起了传感器工作者的兴趣 ,目前 ,所研制的传感器已用于有机气体的测定 [1 ,2 ] .Karube小组报道了乙烯二胺等离子体聚合膜在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3,4] .但由于抗体直接共价键合于等离子体聚合膜上 ,无法洗脱 ,使等离子体聚合膜修饰的传感器不能再生 ,而不同批次沉积的等离子体聚合膜其交联度、活性基团含量等又难以一致 ,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6.
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合物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健  王晓琳 《高分子通报》2005,(6):16-21,26
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多孔膜表面亲水化改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在简要介绍等离子体技术的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Ar、He、O2、N2、CO2、H2O、NH2和SO2等非反应性和反应性气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烷基醇、烷基胺、烯丙基醇和烯丙基胺等饱和及不饱和单体的等离子体沉积聚合,以及烯类单体的等离子体引发的接枝聚合等等离子体方法,对膜表面和膜孔壁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膜亲水性的获得及其时效性、膜水通量和蛋白质抗污染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脂(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白藜芦醇及其结构类似物(2-萘酚、白藜芦醇甙和双酚A)的结合和透过性,并用扫描电镜对膜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印迹膜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其它结构类似物,其饱和吸附量达1.72μmol/g,为非印迹膜的3倍;尺寸效应和印迹效应是影响物质在印迹膜上的透过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尺寸比模板分子小的2-萘酚最先透过,而相对于尺寸接近或大于模板分子的双酚A或白藜芦醇甙,模板分子优先透过。而且,模板分子在印迹膜上的透过量大于非印迹膜。  相似文献   

8.
研究应用等离子体溅射方法制备钯 银合金复合膜 ,并用电子显微镜和高温气体渗透测定来表征膜的质量 .用sol gel方法在工业微滤氧化铝陶瓷膜上沉积纳米孔γ Al2 O3 膜 ,以改善衬底表面的粗糙度 ,降低气相沉积过程中的阴影效应 .以改进钯 银合金膜的气密性为目标来优化等离子体溅射方法的沉积条件 (衬底温度及沉积压力等 ) .典型的钯 银合金复合膜具有氢渗透速率 :0 .0 36× 10 -5 ~ 1.17× 10 -5cm3 /cm2 ·s·Pa ,氢对氮的分离选择性 :5 1.5~ 10 0 0 ,测试条件 :温度为 35 0~ 45 0℃ ,膜两侧压力降为 10 4~ 10 5 Pa  相似文献   

9.
采用具有庞大取代基团的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作为添加剂制备了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研究了过渡金属盐、有机配体和金属络合物对聚酰亚胺均质膜和非对称膜氢、氮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盐添加剂提高了分离系数,但降低了气体透过速率;有机配体添加剂增大了气体透过速率却降低了分离系数;以络合物作添加剂时,可在不降低分离系数的情况下使气体透过速率得到提高,是一种改进气体分离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陶长元  陈静  杜军  孙才新 《电化学》2005,11(2):208-214
分别以过硫酸铵和正钒酸钠作氧化剂,应用膜相渗透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聚苯胺(PAn)/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导电膜,比较考察了两种氧化剂条件下膜孔中苯胺的聚合生长行为.扫描电镜、孔径分布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选用两种氧化剂分别制备的复合膜,均具有较小的膜孔径;与过硫酸铵相比,使用正钒酸钠作氧化剂时,复合膜的结构更为致密,且在保持较高表面电导率(2.62S·cm-1)的同时,断面电导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电化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渗透膜过滤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比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效果好,可实现海水淡化、废水的循环利用及对有用物质有效回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膜组件的类型、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材料以及研究机构;重点阐述了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界面聚合制膜工艺、制备复合膜的功能单体、功能单体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反渗透膜的改性方法。最后针对国内反渗透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朝晖  胡宇芳  张华斌  李辉  姚守拙 《化学学报》2009,67(18):2121-2126
以孔径0.45 μm的尼龙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咖啡因为模板分子,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采用表面热聚合技术制备对咖啡因具有优良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讨了不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膜选择渗透性能的影响,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和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分子印迹膜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孔隙率、溶胀性、热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等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复合膜对咖啡因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 其分离选择性因子为2.3. 该印迹膜呈现出较好的结合能力, 对印迹分子存在两个结合位点, 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0.146和0.330 μmol/g, 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山茶叶粗提液中咖啡因的分离和富集, 富集因子为10.5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界面缩合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硅的芳族聚酰胺,从化学结构与气体透过性能关系的角度研究了此类聚合物均质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膜对H2、O2、N2、CO2、CH4的气体透过系数大小顺序符合一般玻璃态聚合物规律;在刚性强的高分子链段中引进柔性基因,可提高聚合物的气体透过系数;高分子主链有较强内旋转能力的聚合物,气体透过系数大;高分子主链的化学结构相同,苯环上带有侧甲基的聚合物有高的气体透过系数;硅原子上带有侧苯基的聚合物,其气体扩散系数大于而溶解系数小于硅原子上携有侧甲基的聚合物.结论为,在刚性高分子主链中引入柔性基团和提高刚性链间隙是增大气体透过含硅聚酰胺膜速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蓓蓓  徐铜文  武培怡 《化学进展》2007,19(9):1428-1435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超薄复合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界面聚合成膜反应的原理,并从反应单体种类的角度进行分类,对目前由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由外部电容式聚合装置制备的等离子体聚四氟乙烯和聚三氟氟乙烯的结构,结果表明,在辉光区中所制得的二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结构中,—CF_2—基的浓度减少,从而生成交联的产物。另外,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二种等离子体聚合膜的某些光学性质,在4000—200cm~(-1)范围内只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聚合膜在较广的光谱波段有不同的增透作用,聚合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膜, 并通过DSC、TGA、SEM、N~2吸附和气体透过率测定等手段, 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是一种均匀无裂痕和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约4nm)的膜材料。将此多孔氧化铝膜制成膜反应器后, 用于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醛的反应, 发现甲醇转化率比常规反应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首次尝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直接负载到多孔氧化铝膜上, 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多孔膜, 并考察了它的反应活性。文中对由这两种多孔膜及钯/陶瓷复合膜制成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膜, 并通过DSC、TGA、SEM、N~2吸附和气体透过率测定等手段, 对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是一种均匀无裂痕和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约4nm)的膜材料。将此多孔氧化铝膜制成膜反应器后, 用于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醛的反应, 发现甲醇转化率比常规反应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首次尝试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直接负载到多孔氧化铝膜上, 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多孔膜, 并考察了它的反应活性。文中对由这两种多孔膜及钯/陶瓷复合膜制成的反应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将常规二元胺——间苯二胺(MPD)与关键功能单体5-异氰酸酯基-异肽酰氯(ICIC)通过界面聚合得到MPD-ICIC初生态基膜,再与关键功能单体N,N'-二甲基间苯二胺(DMMPD)经二次界面聚合制得聚(酰胺-脲-酰亚胺)反渗透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膜活性层的化学结构,评价膜的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次聚合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亲水膜的表面改性及在膜蒸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的微孔性和疏水性是水溶液膜蒸馏的两个基本条件,迄今人们均采用疏水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疏水微孔膜用于膜蒸馏研究。本文采用辐照接枝聚合和等离子体表面聚合的方法,将亲水的醋酸纤维素微孔膜和硝酸纤维素微孔膜表面疏水化改性,成功地用于膜蒸馏研究,大大扩展了疏水微孔膜的材料来源。实验结果表明,亲水膜表面改性得到的疏水膜,其膜蒸馏性能不低于疏水材料制成的膜,尤其是等离子体聚合法可以实现多种特殊单体在多孔的材料表面聚合,成为制备高性能疏水微孔膜的有效手段,为膜蒸馏的深入发展和实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再生纤维素膜(甘蔗渣浆制)表面直接用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出防水性复合膜。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复合膜的结构。同时,测定了膜的防水性、力学性能、水汽透过性和尺寸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聚氨酯:丙烯酸酯为40:55(质量比),在400W紫外光下固化5min制得的复合膜具有致密的表面结构和较好的性能,该膜经水浸泡后其断裂强度可达干膜的90%,浸水收缩率和膨胀率均小于2.5%,水汽渗透量仅为再生纤维素膜的1/4.由此表明复合膜的防水性和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此外,该复合膜在可见光区的透光率在80%~90%之间,而且对紫外光有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