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无情师有情,考试无形却有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会学,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会考.有些学生不会考试,失去了许多本可到手的分数,出现这种情况,除心理因素外,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原因就是不懂应考策略,缺乏考试技巧.有位特级老师曾经告诫学生:“狠抓基础保成绩,分步解决克难题.”还  相似文献   

2.
1引言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一生的工作时说:“我在学校工作了近35年,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的两件事:其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其二要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可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全国有17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学生进行了学业毕业和升学的考试.此前为了保证数学新课程的考试发挥引导“按课程标准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2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实验区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命题会议,要求“命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开放性评价、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指导,编制出有利于学生发挥实际水平的好试题.”纵观我们刊登的实验区的试题,本人认为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判别式法"的探究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国华 《数学通报》2007,46(9):31-34
“判别式法”乃数学解题之重要方法.初涉此法于函数学习中,为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可回避要谈及此法.然而教学的现实却是:教者普遍认为“判别式法”的教学是难点,学生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发现这一方法,因而常通过一两个例题毫无遮掩地将方法“抛售”给学生,只教给他们“如何去做”而“为何可以这样做”、“何时可以这样做”又“何时不能这样做”等,则采取了一种“蜻蜓点水”或“隔靴挠痒”式的教学,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错过了难得的“再创造”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门新学科开始,教材一般都要安排一个“引言”,文字不多,又无作业,考试中几乎没有,因而部分师生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甚至不讲“引言”内容,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有些学生也感觉“引言”内容空洞,干脆不学更不用说复习理解了.我认为这是学习该门学科的一大失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引言”课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急切想了解这门学科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否则可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兴趣大减,从此心理上产生一种排斥的情绪,使以后的学习毫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精忠 《数学通报》2005,44(3):20-22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编教科书中每章都有一到两篇“阅读材料”,一些教师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采取完全不闻不问的态度,不讲解,也不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教师采取这种态度,学生更是懒得去看它,更不会去钻研它,认为反正考试也不会考的.事实上,新编教科书中增加了“阅读材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每次考试后常常听到学生遗憾地说:“计算量太大而没来得及算”或“我粗心算错了”.难道就简简单单归结为计算量大或者粗心算错么?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除了有客观因素(如使用计算器等的介入)之外,其主要因素是教师有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而专门的思维训练,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对已有资源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同一位教师教出的学生,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在学法上的差异所致.因此作为好的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好教法,使之教授的知识内容容易被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学生以科学高效的方法去学习,真正做到“会学”,从而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在学法这一领域内,很多教师却不注意深入的研究,或者有的教师做了一定研究,但只是局限于做理论上的讲授,而没有真正地把学法指导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对数学的每一学科,每一章节进行具体指导,而是泛泛地做一些普遍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冯斌 《中学数学》2001,(4):9-10
孙维刚先生提倡:时时事事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然而,目前能照着这么去做的,毕竟还不多.究其原因,无非是水平、认识、环境诸方面因素. 要能从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教师自身必须是高“水平”的,教师对教材理解得不深不透,要从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又何从谈起. 还有个“认识”问题:为什么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来分析?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智能、素质的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不解决好这个“为什么”.实际工作上还是不会那样去做。 更有个“环境”因素、即使你己认识到这么去做.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担心对中考高考会不会有影响,担心领导与群众的看法与议论,你也有可能又会犹豫起来. 其实,数学思想方法中的类比、化归、变换、映射、对应、数形结合等,是寻求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具体手段;有关学习、教育、方法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承上启下,融汇贯通、深人浅出,思前想后、挖空心恩,左恩右想、追本溯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站在联系的系统的高度来把握知识.随着教材难度的适当降低.考试中不断构造新题的“深挖洞”倾向将受到遏止,立足于教材中重要内容的从系统的理解上来命题的方向,必会受到一定的重视,这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口清”指能一口读出多位数乘法的单元积,以便进行快速加(减).这里的定俗成沿用这个通俗的词语.乘法由九九的递位叠加(或用倍数乘)得积到双九九的接加,中间要先熟习“本个”加“后进”.所谓道位叠加是慢镜头的表述,既要顾“本个”又要顾“后进”.更有后面几位数所造成的连续进位,因此,得单元积是较繁复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熟练掌握蕴含着丰富数学思想的解题一般方法和数学“再发现”的一般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把解题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誉.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度”方为各‘问”.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握设问的“度”,以较好地发挥其效能.现从下列诸方面略陈一些粗陋的管见,意作引玉之举.1广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中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未来,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离不开考试,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做法,还要帮助他们解答错题的原因.可试卷评讲课该怎样上才更有效,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能力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15.
对考试方式中"主体参与式"的尝试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实施带动学习方式的改变,过去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被现在倡导的“主体参与式”所代替.主体参与式: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立性、创造性;承认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考试方式中的“主体参与式”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请诸同仁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借马分马”趣谈430062湖北大学毕木兰,贺汉萍“借马分马”是我国一则吉老的数学趣题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老翁,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骏马.他在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唯一的财产就是这十七匹骏马.我已写好遗嘱,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办.”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练习:作业和考试中,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做错的题目,以下我们姑且称之为“错题”.对待错题的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数学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先罗列一下知识点,然后准备大量的例题、习题,让学生去做,以求在考试中能考到同类型的题型或题目,致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试卷一发下来学生先找是否有做过的题目,如有则喜形于色,如稍发生变化或碰到没有做的题目则变得无所适从.这种为考试而复习、为考试而训练的复习课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笔者尝试从5个方面去设计复习课.  相似文献   

19.
巧构模型妙除"顽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邦成 《数学通报》2006,45(8):41-43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错误的结论,学生甚至我们老师都信以为“真”,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若不根除,作为师者会误人子弟、蒙受“水货”之虞,作为学生则会以讹传讹、谬误不分,贻误其成长.罗增儒教授曾指出:有些传统题目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无任何改进,从这本杂志抄到那本杂志,从老的资料抄到新的“编著”.在局部上,既有流行的错误变成了“佳题巧解”,又有正确的解法屡遭“更正”.至于“凡偶函数都没有反函数”。  相似文献   

20.
暴露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徐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时,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