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对氨基苯甲酸(PABA)在银表面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及氯离子对其的影响,发现PABA在银表面上呈多相吸附。与匀相吸附的情况相似,表面形态的差异较大地改变吸附速率常数,而对多相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氯离子的竞争吸附改变PABA吸附的多相性质,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PABA分子从多相吸附逐渐转变为匀相吸附。根据吸附等温线估算了PABA的吸附能,U≈-9.6kJ/mol。结果分析进一步证实:化学吸附时多相吸附意味着表面上存在非单一的吸附形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量SiO_2纳米颗粒在不同工质、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结合了液氮冷冻、切割并在断面上复形的技术,并利用电镜观察了纳米颗粒在液体中的分布、团聚和液体与之的亲和性。着重分析了纳米颗粒悬浮液中SiO_2纳米颗粒与液体的亲和性对悬浮液导热性能影响的机理。文中提出了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吸附层和在作布朗运动时出现”微对流”而使悬浮液换热强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60和C70分别在溶液,聚苯乙烯薄膜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6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的吸收峰相对于在正己烷中峰位红移2~10nm,并且发现随着C60浓度的增大,薄膜中观察到有形状规则的针状固体物质出现,C7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吸收峰同在甲苯中峰位基本重合,我们认为:C6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是以“微晶”形式存在,而C70在聚苯乙烯薄膜中以比C60更小的颗粒存在或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比容平移修正后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密度梯度理论建立了简单流体和烷烃的表面张力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适合于这一类纯物质的作用因子通用关联式。对3种简单流体和21种烷烃的表面张力的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新的作用因子关联式结合梯度理论模型能在广泛温度范围内高精度地再现纯物质的表面张力,总的平均绝对偏差为 0.19 mN·m-1,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鹏翔  潘多海  傅石友 《物理学报》1989,38(6):10300-1035
本文提出了利用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表面吸附动力学过程的设想.基于此设想,我们对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理论探讨,讨论了SERS信号强度随时间的依赖性,从而得到有关表面吸附动力学参量,并利用银胶体系对对氨基苯甲酸的吸附动态过程进行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ERS效应对表面吸附动力学、尤其是微量吸附动力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场协同下F的多股流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建立了多股流换热器的通用数值求解程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多股流换热器由于通道排列效应和旁通效应产生的温度场、速度场和温差场的相互协同作用,重点分析了不同流体组织结构对多股流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最后,从场协同的角度,本文提出了流场组织协变温差场的多股流换热器性能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半导体表面气体分子吸附机理的光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永美  孙宜阳  丁小勇  陈议明 《物理学报》2000,49(12):2448-2454
通过对p型和n型的同一硅单晶样品分别置于大气、氧气、氮气的不同氛围中所进行的各有关表面参量的光伏测算,分析了同一样品处于不同氛围中,以及不同导电类型的样品处于同一氛围中的测算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出现这一规律的内在机理,解释了各有关的物理现象. 关键词: 半导体表面 气体分子 吸附机理 光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强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拉曼(FTIR-Raman)光谱,比较了这两种技术在研究荧光物质拉曼效应方面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对两种方法获得的振动模式的差异及RhB在银表面的吸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非水电化学体系中激光照射时间对咪唑在甲醇溶剂中吸附在电化学粗糙了的银电极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影响及咪唑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的SERS谱的连续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介质中咪唑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的SERS谱强度随激光照射时间而变化,并且咪唑在甲醇介质中的SERS谱背景较强。初步探讨了咪唑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的SERS效应的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计算了三方结构不同表面和不同磁化强度取向下的χ(2)、SHG、MSHG及非线性克尔旋转角Φk,a(2).结果表明,SHG和Φk,a(2)值非常灵敏地依赖于薄膜的表面及磁化强度的取向;三方结构的SHG、Φk,a(2)与fcc、bcc和hcp结构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这表明结构对非线性磁光效应有重要的影响;当M//X、Y轴时,MSHG信号很明显,这表明可通过A值的测量来研究磁性薄膜表面的磁畴结构以及取向.  相似文献   

11.
俞鸣人  王虹川  方志烈  侯晓远  王迅 《物理学报》1984,33(12):1713-1718
用俄歇电子能谱观察清洁InP表面在电子束照射下与真空室中H2O和O2的相互作用,发现水蒸汽所引起的电子束感应吸附氧的作用比氧气要明显得多。在吸附氧的同时,In和P的俄歇信号也发生变化,分析其过程为一种氧化过程,氧一开始先同表面的In结合成为氧化铟,随后向表面以内透入,并不断同In和P结合,氧化层的厚度随时间几乎是线性地增加的。与InP的自体氧化层的俄歇深度分布相比较,二者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电子束感应吸附的氧不足以使表面层中的磷全部氧化,而ESO的氧化层中磷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张训生  董峰  鲍德松  杜志强 《物理学报》1993,42(7):1194-1198
本文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UPS)(He Ⅱ),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方法研究了NO在Cu(110)表面吸附的光电子能谱。测量结果表明:在150K左右,NO在Cu(11O)表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解吸附过程。随着暴露量的不同,在Cu(110)表面形成的分解吸附分子是不同的。在NO5L暴露量时,主要形成O原子和N2O分子吸附。吸附的LEED图形仍然是(1×1)。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14.
刘海新  王流芳 《发光学报》1993,14(4):366-371
本文研究了荧光素的发光条件以及浓度、温度、pH对四种荧光素酯(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素二丙酸酯、荧光素二丁酸酯、荧光素二己酸酯)水解反应的影响,讨论了在脂酶存在下荧光素酯的分解反应机理,确定了每种荧光素酯的最佳酶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脂酶对荧光素二丙酸酯(FDP)的酶反应效率最好,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吸附式热泵中,吸附床传热能力的限制,使得系统的运行过程受到了吸附床解吸吸附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定性地了解了系统运行p-t-x。图与吸附床解吸吸附量之间,吸附床的升降温曲线与吸附床解吸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运行中如何判断吸附解吸过程所进行的程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系统循环周期与循环过程的优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祁永昌 《物理学报》1996,45(3):373-379
讨论了电子—狄喇克双子束缚态解的宇称性质,指出:当q≠0(即磁荷存在)时,解的宇称确定性遭到破坏,因此破坏宇称守恒的△j=0的跃迁是允许的。从而产生了不同于通常类氢原子的线性斯塔克效应。还计算了该系统的斯塔克效应的能级分裂,指出了它不同于类氢原子的诸多特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of an isotropic NdFeB magne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77 -300 K,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astic parameters, such as Young's modulus E, and Poisson ratio v, change abruptly near the spin reorientation temperature Tsr. This indicates that soft mode emerges in the process of spin reorientation. Thermal hysteresis was observed during heating-up and cooling-down processes. Both Debye temperature and heat capacity were calculat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magnetic entropy of the Nd-sublattice is larger in easy-cone state than in easy-axis state.  相似文献   

18.
SrCl2-NH3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正压定容法的方法对 SrCl_2-NH_3 工质对进行吸附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平衡吸附量和化学吸附所特有的吸附平台,以及平台之间的临界温度区域和滞后圈;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质对的非平衡吸附性能和提出了能够较好描述吸附特性的吸附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19.
Chemisorption of atomic hydrogen on the Si(100)2×1 surfa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using a field ion-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FI-ST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geometry changed from the 2×1 monohydride phase to the 1×1 dihydride phase with increasing exposure of hydrogen. The data of desorption of the hydrogen-saturated Si surface showed that on annealing at 670K the surface becomes highly disordered: the 1×1 dihydride structure is eliminated and the 2×1 reconstructed monohydride is also hardly to identify. 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to as high as 730 K, the surface is domi-nated by the 2×1 structure with missing dimer rows, and some adatom chains occur on the Si substrate ler-races. We attribute the formation of these atomic chains to an epitaxial growth of Si atoms which are formed by the dissociation of SiHx (x= 1, 2, 3 or 4) compounds on the Si surface.  相似文献   

20.
用ESK研究多相氧载体CoO-MgO表面上氧的吸附作用,发现在77-150K温度范围内表面Co ̄(2+)离子和O_2的结合是可逆的,吸附产生Co ̄(3+)-自由基加合物有超精细结构的ESR谱;当温度增加,吸附态自由基发生转移并稳定在Mg ̄(2+)离子上形成Mg ̄(2+)-O自由基,文中着重讨论Co ̄(3+)-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本质,认为自由基是通过自旋成对的方式形成的,由于σ-л键作用引起的自旋极化以及由于电子离域作用而引起的偶极作用与ESR制的超精细结构线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