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5.0±0.2°C,I=0.1mol·dm~(-3)。NaClO_4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铜(II)—α,α’-联吡啶-N-(对取代苯基)氨基乙酸(p-RPhG;R=CH_2O,CH_3,H,Cl)、铜(II)-邻菲罗啉-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在30%(v/v)乙醇中]、铜(II)—α,α’-联吡啶—α-氨基酸、铜(II)-邻菲罗啉—α-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等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发现这四个体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别与其第二配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logK_M、logX值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铜(II)—邻菲罗啉—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配位体系中再次发现△logK_M,log_X值与pK_2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温度跃迁装置和断流分光光度计分别研究了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与α-氨基酸和N-苯基乙二胺在25℃、0.1mol·dm^-^3KNO3水溶液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速率常数与配体α-氨基酸的酸离解常数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logkf=2.84+0.53pK2。根据Eigen机理讨论了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N-苯基乙二胺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应用温度跃迁装置和断流分光光度计分别研究了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与α-氨基酸和N-苯基乙二胺在25℃、0.1mol·dm^-^3KNO3水溶液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速率常数与配体α-氨基酸的酸离解常数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logkf=2.84+0.53pK2。根据Eigen机理讨论了铜(II)-2,9-二甲基邻菲罗啉-N-苯基乙二胺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0.2℃及0.1mol·dm~(-3)KNO_3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水溶液中N-(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m-RPHIDA;R=CH_3,H,CH_3O,Cl, Br)与铜(Ⅱ)、镍(Ⅱ)、钴(Ⅱ)、锌(Ⅱ)的逐级生成常数,N-(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和邻菲罗啉(或α,α′—联吡啶)与铜(Ⅱ)、镍(Ⅱ)、钴(Ⅱ)、锌(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发现这十二个体系中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m-RPHIDA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logK_M、logX值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镍(Ⅱ)—邻菲罗啉/α,α′2-联吡啶--N-(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三元配位体系中发现△logK_M、logX与m-RPHIDA的pK_2值之间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前文曾报道了铜(Ⅱ)-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二元配合物体系的直线焓关系,本文报告铜(Ⅱ)-2,2′-联吡啶,铜(Ⅱ)-邻菲咯啉-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体系的量热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类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与第二配体的质子化热之间亦存在良好的直线焓关系:ΔH_M=Q-βΔH_(L1)。此外,我们还计算了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熵变和第二配体的质子化熵变,发现两者之间也呈相当好的线性关系,即直线熵关系。  相似文献   

6.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分别测定了铜(Ⅱ)-2,2′-联吡啶-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及铜(Ⅱ)-邻菲哕啉-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体系的配合热,以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根的质子化热对配合热作图,可以得到斜率为负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不仅再一次从实验上验证了配合反应中的直线焓关系式:ΔH_M=Q-βΔH_L的真实性,而且为了理解配位键的本质提供了一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生成三元配合物的过程中,当第二配体与中心离子配合时,会引起第一配体与中心离子间的键能发生改交。此外,还发现在配合熵与质子化熵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直线熵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25±O.2℃及O.1M NaClO_4存在下,用pH法测定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m-RPhG)和α,α′-联吡啶(BPy)与铜(Ⅱ)、镍(Ⅱ)、锌(Ⅱ)在30%(体积)乙醇中形成混型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发现M(Ⅱ)—BPy—m-RPhG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m-RPhG的碱性强度之间也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ΔlogK_M值和logX值讨论了影响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发现logK_M,logX值均与pK_2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钴(Ⅱ)-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在25℃,Ⅰ=0.1M,30%(V/V′乙醇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镍(Ⅱ)—邻菲啰啉-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和锌(Ⅱ)—邻菲啰啉-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热。应用前文中所报告的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第一级质子化热数据与之对画作图,可以得到相关系数Γ在0.99以上的两条直线,这就再一次验证了直线焓关系的存在。此外,我们还计算了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熵并和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的第一级质子化熵相关联,也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前曾报导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α,α’-联吡啶与铜(Ⅱ),镍(Ⅱ)和锌(Ⅱ),N-(对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邻菲啰啉与铜(Ⅱ),镍(Ⅱ),锌Ⅱ)和钴(Ⅱ)生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本文报导在25℃,0.1mol·dm~(-3)NaClO_4条件下,以邻菲啰啉(phen)为第一配体(A配体),以N-(间位苯取代基)氨基乙酸(简写为m-RPhG,R=CH_3,H,CH_3O,Cl)为第二配体(B配体)与镍(Ⅱ),锌(Ⅱ),钴(Ⅱ),以及α,α’-联吡啶(bipy)为第一配体,以m-RPhG为第二配体与钴(Ⅱ)以及在25℃,0.1mol·dm~(-3)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Mo(VI)在盐酸水相与-二(2-乙基己基)磷酸的不同稀释有机相间的分配平衡,观察到萃取平稀常数按正辛烷、四氯化碳、苯、氯信、1,2-二氯乙烷、甲苯、甲基异丁基酮的次序递减,萃合物的组成也按这一顺序呈现规律性变化.文中将这些结果与稀释剂性进行了关联,得到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的极性参数E~T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H~2MoO~4的酸、碱式解离常数分别为0.158和1.21×10^13.  相似文献   

12.
沈含熙  蔡硕为 《化学学报》1994,52(3):290-295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目标转换渐进因子分析。该方法将新近发展起来的渐进因子分析方法与目标转换技术相结合, 它不仅可以给出体系的因子数目, 而且可以给出各因子的分布趋势。利用该法成功地测定了分析试剂溴邻苯三酚红的逐级解离常数, 结果与文献值吻合。  相似文献   

13.
陆勤  王国雄  臧焰  曾成 《化学学报》1989,47(3):284-287
本文利用从头计算法, 采用STO-3G基集计算了某些含氧酸分子的电子结构, 它们的标准几何构型取自已知的实验数据. 将氢、氧原子上的总电荷密度以及氧原子上的亲电子超离域度与实验测得的酸性离解常数相联系, 应用多元回归法, 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测制了xCH~3CN+(1-x)H~2O的液液、固液平衡相图, 此系液液分层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类相图。低共熔点温度为227.44K, 组成x=0.955。最高临界溶解温度为271.0K, 临界组成x=0.35, 临界指数n=2.64。两液相与冰的平衡温度为263.07K。计算出体系在263.07K的过量Gibbs自由能G~m^E, 液液分层时G~m^E的最大值为1174J·mol^-^1。  相似文献   

16.
蔡政亭  邓从豪 《化学学报》1993,51(5):470-474
本文把Levine的态-态热力学函数由振动-振动态推广到振转-振转态, 对A+BC(v, j)→AB(v', j')+C双分子交换反应给出了Gibbs自由能△G^o(v, j→v',j', T)和化学平均常数K(v, j→v', j', T)在谐振子-截锥转子模型下的详细计算公式, 对H+O2(v, j)→HO(v', j')+O作了数值计算, 结果与由实验归纳出的定性规律相符合。利用本文给出的公式不仅可以对化学反应过程描述得更加细致和深刻, 而且可以方便地讨论分子的振动-转动态耦合对化学反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HEH(EHP)的正辛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铒的平衡规律. 在不同酸度条件时可进行铒(III)的萃取反应, 获得ErL3.mH2O固体络合物, 用红外、核磁和斜率法、饱和法等讨论了不同硫酸浓度区和萃取平衡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李志丽  林祥钦 《化学学报》1992,50(10):9048-952
在二氯乙烷溶液中,研究了氯离子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锰,(TPP)Mn(III)ClO~4,各步电极氧化还原的过程机理,证明了Mn(II),Mn(III)中心都只有一个Cl^-配位,其结果使锰卟啉中心金属Mn(III)/Mn(II)的半波电位负和多约100mV,测定了Cl^-与Mn(III)中心的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2×10^4.  相似文献   

19.
用钒-51核磁共振方法研究钒酸根在不同浓度和离子强度下, 在生理pH水溶液中的物种分配。研究结果表明毫摩尔级浓度的钒酸根主要以中心钒原子为四面体构型的单体、二聚、四聚和五聚体存在。通过比较所得的平衡常数说明在离子强度降低时, 钒酸根的聚合度下降。对于钒酸根-ADP体系, 从所显示的核磁谱变化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结合平衡常数, 说明主要发生的反应一是形成ATP类似物ADPV(V代表四面体构型的单体钒酸根); 二是在ADP浓度相对高时, 钒酸根与ADP核糖基上2', 3'-颗位羟基同时作用形成2:2配比的、钒原子为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的配合物。在钒酸根-ADP体系中加入Mn^2^+后, ^5^1V NMR的变化说明ATP的类似物ADPV中β-磷酸根和γ-钒酸根可以协同螯合Mn^2^+, 表明形成了Mg^2^+-ATP的类似物Mn^2^+-ADPV。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维生素B~1~2(VB~1~2)模型分子-单腈N-甲基3-咪唑基钴啉酯高氯酸盐8。通过8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UV-Vis谱,计算了Co-N键的平衡常数,独立配位体N-甲基咪唑与咕啉环中心钴原子配位键的键强与自身键连配位体的配位键强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