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利  印仁和  孙占梅 《电化学》2002,8(3):348-351
应用电化学交流法测定氢在纯铁中的扩散系数 .证明对电解氢在试样中的非稳态扩散 ,按菲克第二定律所设定的边界条件符合实际扩散行为 ,并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非平衡渗入条件下的电化学渗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非平衡渗入条件下的电化学渗氢数学模型,导出相应的渗氢电流暂态关系式。指出由稳态渗氢电流与试样厚度的关系可得表面渗入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讨论了阴极极化条件对氢扩散系数观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纳米光亮镀锌层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氯化钾酸性纳米光亮镀锌层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纳米光亮镀锌层是一种介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镀层结构,镀层中存在的有机物夹杂和渗氢以及纳米锌微晶中大量的界面原子使镀层具有很高的缺陷浓度,而且有机物夹杂和渗氢主要分布在纳米微晶的界面组元中.  相似文献   

4.
镀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防锈方法,目前正向锌铁合金镀层板、锌铝合金镀层板和铝锌合金镀层板方向发展。镀锌及镀铝锌板质量的关键在于镀层厚度和镀层中合金元素含量。镀层厚度的测定已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GB/T13825-1992《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和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  相似文献   

5.
纳米米亮镀锌层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了氯化钾酸性纳米光亮镀锌层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纳米光亮镀锌层是一种介于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镀层结构,镀层中存在的有机物夹杂和渗氢以及纳米锌微晶中大量的界面原子使镀层具有很高的缺陷浓度,而且有机物夹杂和渗氢主要分布在纳米微晶的界面组元中。  相似文献   

6.
钕和镧对氢在铁中渗透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钕和镧对工业纯铁中氢的渗透过程和扩散系数的影响。随着铁中钕或镧含量的增加,氢的渗透过程减慢、扩散系数下降。固溶钕和镧原子是铁中氢的可逆浅陷阱。固溶钕原子与氢的结合能为4.4kcal/mol。当钕含量<0.082wt%时,氢的扩散过程激活能为6.1kcal/mol,含钕的铁中氢的渗透过程激活能为8.7kcal/mol。  相似文献   

7.
用失重和表面腐蚀层厚度的测定以及借助于X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芳烷基酚树脂在浓硫酸中的腐蚀行为。探讨耐浓硫酸腐蚀机理模型。结果表明试样经一定时间浸泡后表面腐蚀层厚度对温度和作用时间没有依赖关系,该材料耐浓硫酸腐蚀。腐蚀机理为:浸泡过程中,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结构致密的耐腐蚀物质,阻止了硫酸分子进一步向试样内部扩散渗透,使试样内部免遭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8.
Ni—Mo合金复合镀层上的析氢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洁  初一鸣 《应用化学》1997,14(1):16-20
用稳态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不同沉积条件(沉积温度、沉积时间、沉积电流、镀液组成)所得纳米晶Ni-Mo合金复合镀层上的析氢反应,并用扫描电镜及X光能谱监测了电极表面的形貌及镀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温度30℃、沉积7200s,较大的沉积电流及含钼镀液对析氢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袁玮  黄峰  刘静  董洋洋 《应用化学》2012,29(9):1065-1069
采用Davanathan-Stachursky双电池渗氢装置研究了X120试验管线钢中电化学氢渗透动力学行为,运用电化学充氢方法对X120管线钢进行预制微裂纹,采用SEM观察钢中夹杂物及其与氢致裂纹(HIC)形成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充氢电流密度的增大,饱和阳极电流I∞、氢扩散通量J∞、氢有效扩散系数Deff均逐渐增大;HIC萌生与钢中夹杂物化学成分有关,X120管线钢中主要含有Al、Mn的硫化物、氧化物夹杂,氮化钛、铌的复合夹杂以及Ca-Al-O-S的混合物夹杂,HIC更易于在含Al、Mn的夹杂物处萌生及形成,且裂纹形核后一般沿轧制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
铈对光亮镀锌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铈对光亮镀锌层耐蚀性的影响,发现当镀液中铈盐浓度为0.1~0.2g/L时,镀层耐蚀性提高约35%。化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微量铈进入了镀层,并促使晶面产生取向效应。对镀液的若干性能测试证明,微量铈的加入,对基液的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脉冲色谱峰加宽非稳态法测定乙醇在Pt/Al2O3催化剂中400-480℃之间的有效扩散系数。乙醇孔扩散活化能为5.46kJ/mol。当用0.45-0.60mm催化剂时,乙醇的完全氧化在动力学区域进行、氧分压过量时,此区域的反应速率遵循乙醇0.1级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纳米锌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莹  沈天慧  姚锦元  丁桂甫 《电化学》2004,10(1):107-111
采用XRD研究和场发射电镜(FEG_TEM)电沉积锌镀层纳米改性,分别观察并分析纳米镀锌层的结晶形态及其晶粒尺寸,根据镀层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镀锌层的抗腐蚀性能优于其它镀层.  相似文献   

13.
络合滴定法测定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镀锌层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风管镀锌层重量的方法,试样用稀硫酸溶解,在PH1.5 ̄2.0的弱酸性介质中,以磺基水杨酸钠为指标剂,用EDTA滴定铁,调PH为5.5,以PAN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锌,由EDTA用量求出锌的重量,用GB/T3091-93方法比较,试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化学镀Ni-Co-P合金对Mm(NiCoAlMn)5五元稀土贮氢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很少量(1-2%)Co的Ni-Co-P合金镀层可有效地提高MH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o,极限电流密度iL及α相中氢的扩散系数Dα(H),还研究了化学镀Ni-Co-P合金对稀土贮氢合金电极循环伏安(CV)曲线和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对称因子β的影响,进而阐明了化学镀对MH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镀锌—镍合金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原子发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电镀锌-镍合金过程中诸多因素对镀层组成、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施镀机理并了异常共沉积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直径148毫米的碳纤维固定床上,采用稳态气体示踪技术和扩散模型,求得碳纤维填充固定床中气体的径向扩散系数,其值与分子扩散系数相近。讨论了轴向扩散项对径向扩散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原鲜霞  徐乃欣 《电化学》2001,7(4):445-451
本文用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不同放电深度 (DOD)和不同温度下贮氢合金MlNi3.75Co0 .6 5Mn0 .4 Al0 .2 中氢的扩散行为 .结果表明 :室温下该合金中氢的扩散系数随DOD的增大而增大 ,在5 0 %DOD的该合金中 ,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扩散活化能为 19.87kJ/mol  相似文献   

18.
根据Fick扩散的基本假定,推导了从微分渗透曲线上的拐点值计算气体在高分子薄膜中扩散系数的公式。此法不需要达到稳态扩散,因此,可成倍地缩短实验时间。 用气体色谱仪测定丙烯气体在聚酰胺1010和聚酰胺1010/聚乙烯/聚乙烯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的扩散系数,由本法计算的结果与滞后时间法、t_(1/2)法相一致,也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tOH-H2O,n-PrOH-H2O,i-PrOH-H2O体系在CS膜和PEO/CS共混膜中的渗透蒸发性能。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共混膜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O的掺入能大大提高cs膜的渗透通量;而分离因子下降。同时从膜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蒸发行为进行了讨论。对于PEO/CS共混膜,膜内自由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蒸发行为主要是由扩散过程控制的。本文还研究了PEO的掺入对壳聚塘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利用DSC谱研究PEO掺入后壳聚糖膜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活性层厚度为1~10μm的PVA/PAN渗透汽化复合膜并将其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对复合膜的分离选择性、渗透通量及分离指数具有明显影响。确定了最佳热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