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三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发现能解释较低碰撞能区带电强子分布的Heinz集体流模型无法解释较高碰撞能量的相对论对撞机(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为此在Heinz集体流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三源模型.本模型将强子分布看成为射弹发射源、靶发射源和中心集体流三者贡献之和,其计算结果与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能解释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紧束缚模型研究Kagome晶格中的拓扑平带.通过调控交错磁通和次近邻跃迁强度可以得到具有大带隙且Chern数为非零的近平带结构.由于拓扑平带与二维Landau能级的相似性,所以此拓扑非平庸的平带可以产生整数量子霍尔态,再加上相互作用还可能产生分数量子霍尔态.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薄靶作为控制激光加热和产生高能粒子的驱动源在激光核聚变快点火方案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用二维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强超短脉冲激光与平板等离子体薄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高能离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板等离子体薄靶后表面所产生的高能离子的角分布较小,定向性好,能获得很高的能量.并且等离子体薄靶的形状对高能离子的产生和会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油沥青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国内外5种不同原油中分离提取正己烷沥青质,分别进行10,15,20,25℃?min-1四个加热速率下的热重分析(TGA),关联系列不同挥发度下的沥青质裂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挥发度变化而变化,指前因子的对数与活化能之间有很好的直线关系,显示出良好的补偿效应,说明沥青质裂解反应由许多具有不同动力学参数的平行反应组成.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计算了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分布函数,该模型能较好地表达沥青质的热裂解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J/ψ→ωpp,ψ(2S)→γpp衰变末态pp在阈值附近的实验现象.发现通过考虑末态N相互作用可以同时很好地解释J/ψ→γpp,e~+e~-→pp末态阈值附近pp的分布情况,pp→pp阈值附近的散射截面,J/ψ→ωpp在阈值附近没有增强的现象,以及ψ(2S)→γpp在阈值附近不十分明显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鉴于现实网络的实证分析、不同模型的理论研究和模拟都集中在某个时间点的网络度分布,这势必导致一些研究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复杂网络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BA模型、H&K模型和加速复制模型的网络度分布是关于时间独立的,而变m模型和年龄模型的网络度分布与时间相关的.这为实证研究工作提出一个新观点,即需要从不同时间点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网络的一些普适性的特征,同时也为理论研究网络模型度分布的时间独立性条件和成为无标度网络的条件提供了计算机模拟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 s(6P3/2) C s(6P3/2) H e→C s(n lJ=8S1/2,4F5/2、4F7/2) C s(6S1/2) H e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在温度为330~340 K,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C s原子至6P2/3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6P3/2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缓冲气体增大了两个6P3/2原子间的能量转移,这可从测量由两个C s(6P3/2)原子碰撞而被布居的n lJ态所发射的荧光得到证实.三体碰撞速率系数分别为(1.80±0.72)×1-0 27cm6-s 1、(1.28±0.51)×10-27cm6s-1、(2.23±0.89)×1-0 27cm6-s 1.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J/ψ→π+π-π0衰变中的A值分布, 所定义的A值是一个由末态π介子动量构成的一个无量纲的量A=(Pπ-xPπ+y-Pπ-xPπ+y)/P+πP-π,其中Ph、Phx与Phy分别表示强子h的动量的大小、该动量沿X轴与Y轴方向的分量.这里J/ψ是由e+e-碰撞产生的, 而e+的动量方向被取为Z轴正向.如果实验上能够证实A的事例平均值〈A〉不等于零,则存在CP(由电荷共轭变换与空间反演变换构成的联合变换)或者T(时间反演变换)破坏.通过筛选到的748个事例,测得〈A〉=0.010 39±0.014 61±0.015 2.进而,对于深入研究所需的数据样本大小和可能达到的观测水平作了数值估算.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体摄动理论研究CO:LiCl(001)-(1X1)表面的激发态性质、CO分子激子态随时演化及其寿命. 首先用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O分子吸附在LiCl(001)-(1X1)表面的几何结构; 随后运用GW近似研究LiCl块体、LiCl(001)-(1X1)干净表面以及CO:LiCl(001)-(1X1)表面的准粒子能带结构, 引入电子-空穴相互作用, 求解二粒子格林函数的Bethe-Salpeter方程(BS方程), 并得出其电子-空穴激发态及光学吸收谱, 将计算得到的光吸收谱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最后基于吸附系统CO:LiCl(001)-(1X1)的BS方程的解, 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得出的分子激发态的随时演化. 因衬底和吸附分子之间的耦合作用, CO分子激子态在随时演化的初始阶段呈现非常快的衰减, 其寿命仅为0.75fs. CO分子激子态的空穴大幅度地向衬底转移, 而激子态的电子仍然滞留在CO分子上.  相似文献   

10.
在色玻璃凝聚框架下,将Sudakov效应运用到矢量介子产生中,计算了衍射遍举和衍射离解两种过程中轻(φ)和重(J/ψ)介子产生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首先,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微分积分形式的领头阶偶极子演化方程和Sudakov抑制的次领头阶偶极子演化方程,得到相应的偶极子散射振幅,研究发现Sudakov抑制的次领头阶偶极子散射振幅小于同一快度下领头阶的偶极子散射振幅,随着快度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表明Sudakov效应压低了偶极子散射振幅的演化速度。其次,将这些偶极子散射振幅应用到衍射矢量介子产生模型中,描述HERA(hadron electron ring accelerator)能区φ和J/ψ介子产生相关实验数据,得到Sudakov抑制时的χ2/Np=1.26远小于领头阶时的χ2/Np=1.87,由此Sudakov效应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使得修正后的偶极子散射振幅能较好地描述相关数据,表明了Sudakov效应在矢量介子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