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重金属(Pb,Cd)对蚌湖鲫鱼的毒性影响,对其进行了实验室的生态毒性相关研究。在实验室以不同浓度的Pb,Cd对鲫鱼进行染毒实验,观察Pb,Cd暴露下鲫鱼的氧化应激反应。结果显示:0.5 mg·L-1 Pb暴露范围内鲫鱼脑和肝脏MTs活性与Pb浓度高度正相关,脑组织和肝脏组织MTs可以作为评价该浓度范围Pb污染的理想生物标志物;在0.05 mg·L-1 Cd浓度范围内,肝脏组织MDA、鳃组织MTs与Cd暴露浓度的相关性高,可以有效预警水环境中该浓度内Cd的早期污染。结合蚌湖鲫鱼染毒实验结果,可为鄱阳湖等相关湖泊污染物综合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部市场经济最活跃区域之一,为了解该区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情况,为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开发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收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得到污泥中8种主要重金属含量,并分析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污泥重金属含量高低依次为Zn、Cu、Pb、Cr、Ni、As、Cd和Hg,其中Cu、Zn、Pb、Cd和Cr变异程度较高,属于强变异。(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污泥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有2个,其中Cu、Zn、Pb、Cd、Cr和As来源主要为生活清洁和工业部门,Ni和Hg来源主要为电镀化工行业和医疗。(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615,污泥重金属为轻度污染。(4)Cd元素地累积指数平均值最高,污染达强-极强污染级别。(5)Cd、Hg生态风险为严重风险,且Cd元素对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影响最大,研究区域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467.43,区域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属于重风险。研究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中等,但Cd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效果,选取浙江水域较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 Royle)、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在模拟天然水体环境中,将3种沉水植物培养在含有重金属Cd、Zn的底泥中生长一个生活周期.依据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和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BSAF)等指标,筛选出对2种重金属元素富集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耐受性均较强,同时对重金属Cd、Zn都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生物富集因子大于1,对底泥中的Cd、Zn均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由相关分析可知,3种沉水植物体中的Cd、Zn的质量分数与其根部底泥中Cd、Zn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这3种植物均可作为重金属Cd、Zn污染的修复物种.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及BSAF均大于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量分别达到了黑藻和金鱼藻的1.90和3.02倍.因此可考虑苦草作为水体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壬基酚对三角帆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获得三角帆蚌在壬基酚溶液中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内设定了2个浓度的实验组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并取蚌的鳃、肝脏、性腺进行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壬基酚对三角帆蚌的急性毒性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65.924、45.182、27.374和16.226mg·L-1,安全浓度为1.623mg·L-1。利用0.5和1.0mg·L-1壬基酚浓度进行慢性毒性试验21d后,三角帆蚌鳃和肝组织的损伤随壬基酚浓度增加而加深;而2种浓度壬基酚处理的精巢症状基本相似,表现为精原细胞破裂,精子外泄且大多数死亡,精子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说明NP对三角帆蚌精巢的损伤比其它组织严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利用污水厂污泥、河道淤泥、粉煤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制备出一种污泥基陶土(SBPC), 研究了其对Pb2+、Cd2+、Ni2+、Cr3+ 4种重金属混合溶液的吸附效果, 并以Cr3+为例研究其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重金属混合溶液中, SBPC对Cr、Pb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而对Cd、Ni的去除率低于15%; 在单一重金属铬溶液中, SBPC对Cr3+的最大吸附量为4.32mg?g-1,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沉降、阳离子置换、取代反应、Cr3+水解以及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波消解处理酒样,不经富集直接用ICP—MS测定Cr、As、Cd、Hg、Pb含量,方法快速,干扰少.测定的33种不同酒样中Cr、As、Cd、Hg、Pb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5.84、19.53、2.22、1.92μg·kg^-1和115.06μg·kg^-1,其中白酒中含量最高,葡萄酒和啤酒居次,黄酒含量最低.Cr、As、Cd、Hg、Pb的检出限分别为0.063、0.082、0.007、0.001μg·L^-1和0.080μg·L^-1,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基本在90%~110%,RSD(n=10)在0.25%~6.76%.  相似文献   

7.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 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664 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917 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61,分子量为70.3 kD.HSP70基因不含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标签序列(I10 DLGTTYS17,V198 FDLGGGTFDVSIL211和V336VLVGGSTRIPKV QK3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HSP70与紫贻贝(Mytihcs galloprovincialis)和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47%和77%.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正常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SP70的基因表达.经过热休克或病原菌刺激后,蚌各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中热休克处理后,蚌的鳃和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为显著;而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蚌的肌肉和鳃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环境中常见的两种重金属污染物锌(Zn)、铅(Pb)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的腹足和内脏团是Pb的主要积累部位,肝脏为Zn的主要积累部位。随着时间变化,进入铜锈环棱螺体内的Pb和Zn可在组织间转移和重新分布。铜锈环棱螺对Zn的富集能力强,实验条件下,肝脏中Zn的含量能随暴露液中Zn浓度、时间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0~10.0mL.L-1的浓度范围,肝脏中Zn浓度与暴露液中Zn浓度呈线形关系。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相似文献   

10.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rli)对三角帆蚌病源的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方式对池蝶蚌进行感染试验。第一,在三角帆蚌蚌瘟病发病区同时吊养的池蝶蚌育珠蚌未见有感染现象;第二.将已经发病的三角帆蚌蚌肉组织捣碎后,放入水簇箱中,箱内分别为1—4龄4个年龄段的池蝶蚌和三角帆蚌,25d后,水温为20—26℃下.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三角帆蚌感染率超过65%,感染死亡率大于70%,而池蝶蚌的感染率低于25%,感染死亡率为40%-60%。第三,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三角帆蚌感染率为50%-90%,以2龄和3龄较重,感染死亡率67%-95%,池蝶蚌的感染率为20%-35%,感染死亡率为75%-100%。初步结果表明,池蝶蚌对三角帆蚌蚌瘟病相关病源和嗜水气单胞菌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且抗病力明显强于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1.
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铜绿微囊藻培养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实验后期试验蚌的排氨率下降明显;三角帆蚌在高浓度蓝藻条件下其代谢O:N比值增加明显,说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原来以蛋白质为主改变成了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研究表明,三角帆蚌能较好地适应低浓度的产毒铜绿微囊藻,但在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条件下会产生较强的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平阳县近岸海域养殖水产品重金属与农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9月、12月和2008年3月对平阳县近岸海域养殖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产品中的各污染质量分数分别为Hg 0.013~0.084μg·g-1,As ND~3.0μg·g-1,Pb ND~0.48μg·g-1,Cd 0.002~0.579μg·g-1,Cu ND~11.7μg·g-1,Cr ND~4.1μg·g-1,六六六ND~0.001 5μg·g-1和DDT为ND~0.173μg·g-1.参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标准发现,平阳县近岸海域养殖水产品中超标项主要有Cd、As和Cr,另外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除DDT、Cr外,其余污染物质量分数均呈甲壳类、贝类〉鱼类.同时,采用危害指标公式探讨水产品摄取量与健康风险之关系,并估算其每日可接受安全量,得出每人以平均体重为60kg折算,若水产品中的砷含量为3.0μg·g-1时,建议每人每日可接受安全量为42.9g·d-1.  相似文献   

13.
磷肥对茶园土壤中镉有效性及其生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1,2和4个月),不同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及施磷量(P2O50.2,0.5g·kg-1)对镉污染茶园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及茶树镉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的施加可有效提高茶园土壤的pH值,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对pH值的提高则不明显;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且施磷量不同影响规律亦不同,而磷酸二氢钾对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茶树累积镉含量为根茎叶,根系对镉的富集能力极强,向茎和叶部位的迁移量较低;钙镁磷肥的施加可显著降低茶树各部位对镉的吸收累积量,0.5g·kg-1施磷水平下效果尤为明显,而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则使茶树对镉的吸收累积量增加;随着茶树培养时期的延长,土壤pH值和有效态镉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根系吸收镉的量逐步升高,而茎和叶中镉的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为(7.5±3.9)%、(13.3±12.0)%、(42.1±10.0)%;D组(L-15)的幼虫变态率最高,为(66.1±3.8)%,极显著高于C组(p=0.007).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与钩介幼虫变态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886).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变态发育的稚贝形态观察发现:稚贝双壳表面圆形凹陷数量和深度比幼虫显著减少,双壳边缘外套膜增厚,在外套膜、斧足表面分布有大量乳状突起,但形态不同.体外培养稚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完成了变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当归补血汤中重金属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当归、黄芪以及两种药材以不同配伍形式的水煎液中铅、镉、铬的含量。比较了不同配伍形式的水煎液和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时铅、镉、铬的溶出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检测限低、干扰小、灵敏度高的优点。方法的回收率在94.8%~10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11.5%之间,且当归:黄芪为1:5时的水煎液中重金属溶出率最低,这与传统中药方剂当归补血汤配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三角帆蚌肠道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不同时间,对绍兴市灵芝镇育珠蚌养殖基地三角帆蚌直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活菌总数和好氧活菌总数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病蚌和健康蚌、新鲜蚌和清水放养7天蚌、绍兴市灵芝镇蚌和苏州吴江蚌的直肠肠道菌群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三角帆蚌的生态养殖和疾病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为过路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为常住菌群;三角帆蚌的直肠肠道菌群可在肠壁和肠内容物之间随时交流互换,没有菌群和肠壁共生;常住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好氧活菌总数、厌氧活菌总数等指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厌氧活菌总数以及其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好氧活菌总数呈正相关,厌氧菌与好氧菌之间呈现互生关系;直肠肠道菌群主要靠吸收食物中的养分而生存;肠道菌群增多不利于三角帆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花鲈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对花鲈的心、肝、眼球、视网膜、肌肉、肾、鳃、胸鳍等8个组织的10种同工酶(LDH、MDH、ME、α-GPDH、ADH、SDH、SOD、G—6—PDH、EST、GDH)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10种同工酶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频率,以肝脏最高,其次为心脏、肌肉、视网膜,较低的为眼球、锶、肾、鳍组织.其中LDH、MDH、及SOD三种同工酶都能在8个组织中得到表达,但表达的强度有所差异.基因座位表达程度,以肝脏、肌肉两组织为最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