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探讨了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具有分层结构数据的统计建模和估计问题,并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就业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农村农户收入及其增长的因素及其特征。通过对所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云南红河和德宏民族自治州2053户农户数据为例,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参与情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模型估计培训效应。结果显示:2006-2008年样本农户年均培训参与率为26.39%;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18.99%),未参加培训的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小(18.09%)。这一方面证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为沿边地区农村反贫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选择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6):951-959
本文以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半参数方法估计边际处理效应,测度了民族地区实施的劳动力培训项目效应。发现以下事实;边际处理效应(MTE)是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变量UT的递减函数;农户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ATE)为3.11%、参加培训的农户平均处理效应(TT)为7.88%、未参加培训的农户平均处理效应(TUT)为1.67%,参加培训的农户从转移培训中获得的收益最大,说明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西南民族地区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580-590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天山北坡经济带4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logistic模型,对该地区农户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借款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估算.研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影响农户借款行为的关键性和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的特征;2)金融环境对农户借款行为影响显著;3)受民族聚居的影响,民族这一因素对地区农户借款的可获得性有所差异,对非正规金融借款行为的影响度高于对正规金融借款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30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同时包含个体异质性和村庄异质性的两层次异质性模型,在此框架下结合半参数方法以评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边际干预效应(MTE)是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变量的递减函数;(2)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6.43%,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9.29%,未参加培训者的平均干预效应为12.88%。这一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且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在红河州实施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评价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的效果,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培训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云南民族地区2006-2008年纵向农户数据,采用基于内核的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方法结合差中差方法,就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评估其动态效应。评估结果显示:(1)以2006年为基线年,在农户参加培训的一年后,培训平均干预效应为18.47%,未参加培训农户的平均参照效应为9.67%;至2008年,培训平均干预效应为11.87%,未参加培训农户的平均参照效应为0.15%;(2)培训效应的增幅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变化;(3)所有的评估年份均有干预组效应大于控制组效应,即参加培训者能从培训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大于未参加培训者,表明云南民族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是动态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集并处理了1995年到2006年间全国30余个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模型选择,利用面板回归模型,计算了各地区的TFP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增长率。研究表明,1995年-2006年间东部省份的TFP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但TFP水平较高的省份的TFP增长率速度并不一定高,尤其是部分东部省份的TFP的增长率出现了下降,而部分西部地区的TFP的平均增长率发展势头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9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95个村、300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经营投入及耕地面积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素质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居住的外部环境(离市场的距离、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但引起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小觑.首先应用SBMDEA模型衡量2004-2014年中国其中30个省份环境效率变化趋势.其次,借用面板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于环境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促进中国环境效率改善,但不同类型产业转移对于不同区域环境效率影响存在差异;污染产业转移改善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恶化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有利于中、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提高,对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却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大连市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模型和"静态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既定的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口中,男性劳动力人口数量的适度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对农村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农村储蓄率的增加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和一系列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显著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区域劳动力结构演进的随机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达  杜文忠 《经济数学》2010,27(3):105-110
采用具有吸收态的Markov过程刻画劳动力流动转移这一随机过程,利用劳动力的转移概率,得到了劳动力个体转移到各个产业间的平均工作时间及方差;同时也给出了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劳动力个体的工作时间总和的均值及方差,本文也推导了劳动力个体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地区生产值分布,并由此给出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的核心外围结构,构建了核心农户与普通农户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分散式决策、集中式决策与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三种情况下的最优知识定价、知识转移水平和社会网络各参数对知识转移和协调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核心外围结构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集中式决策的所得利润高于分散式决策,而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可以解决分散式决策存在的"双边效应"问题并能够提高社会网络各节点收益.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2011-2014年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水平测度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整体效率水平不高,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值和前沿值存在一定差距,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其具体表现为:1)由于第一阶段没有将外部因素和随机因素加以控制,使得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综合效率水平被过高估计;2)分析各投入变量松弛冗余和产量不足的情况,表明过多物流投入会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应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投入的地区及使用方案,减少物流资源的浪费;3)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存在空间联动,应对区域物流内外部进行协同管理,从而带动空间均衡效应的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捷  刘子辰 《运筹与管理》2015,24(4):148-154
民族经济政策的模拟评估方法的缺失一直以来是我国民族经济政策效果有效性验证的一个短板。本文构建了基于CGE的西北地区民族经济政策评估模型,针对一般转移性支付政策进行系统模拟、政策力度对西北地区的经济要素以及当地企业产出的影响程度纵向对比分析,以及与东部沿海地区横向对比分析。本文的政策评估建模和模拟分析可以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8.
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可承受度概念,建立中央和东西部地区兼顾经济增长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博弈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央、东部和西部能源开发的战略选择,得到能源作为稀缺资源在地区及全国范围内最优配置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马尔可夫链在贫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要想科学地引导该区域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必须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Markovchain)建立了贫困县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模型,对贫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的年限及其极限概率作出定量预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西部某重要经济地区(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建设中的物流绩效评价工作展开,重点对影响物流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找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及关系的强弱,并进行了定性分析,使企业能够认识到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达到提高自身物流绩效水平的目的,进而能够为有效地提高西部地区物流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