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先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对中药补骨脂样品进行萃取,并对所得萃取液用HPLC及1HNMR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得出其5种组分化合物。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比较,5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也得到证实。这5种化合物依次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新补骨脂异黄酮及补骨脂异黄酮。还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液及5种化合物各自的磷酸二酯酶Ⅴ(PDE5)抑制活性。所得试验结果表明,补骨脂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及补骨脂定。  相似文献   

2.
许勇  李乐道  熊志立  黄裕银  郭兴杰 《色谱》2003,21(4):385-387
 建立了测定中药材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为:Hypersil ODS色谱柱(150 mm×4.6 mm i.d., 5 μm),以乙腈-水(体积比为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 nm。在此条件下,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内标物联苯苄唑获得了较好的分离。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 mg/L 时,组分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1.000),最低检测限为10 μg/L (S/N=3) 。所建立的方法用于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法研究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志功  汪宝琪  祁彦 《分析化学》2001,29(2):146-149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补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了研究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本文采用胶束荧光法对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24h监测,求出系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补骨脂素的Ka为3.2251h-1,t1/2(α)为 0.1849h,t1/2(β)为10.7065h,T为0.8200h,AUC为21.6104mg·h/L;异补骨脂素的Ka为4.4329h-1,t1/2(Ka)为0.1564h,t1/2(Ke)为2.1777h,T为1.0955h,AUC为7.2418mg·h/L。  相似文献   

4.
将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植物药活性组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以及红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这两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与人-γ球蛋白(Human gammago-bulin, HG)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荧光光谱法研究结果表明,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与蛋白之间均有较强的结合(结合常数位于0.251×104~3.503×104之间), 且对HG都表现为静态猝灭. 不同温度(298, 308和318 K)下两种药物与HG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均有所差别, 维持药物-蛋白质体系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依据Förster能量转移理论, 得到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分子与蛋白质色氨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r值(分别为3.65和4.21 nm)都小于7 nm, 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 利用同步荧光与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药物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种药物与蛋白有相似的结合区域和相同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包合荧光法对异补骨脂素血药浓度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志功  汪宝琪  祁彦 《化学通报》2001,64(7):447-449
本文用β-环糊精包含荧光法对兔体中异补骨脂素的血药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达峰时间为1.0955h,血中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在0.27-2.24μg/mL之间,方法简便、快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8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8-羟基补骨脂素、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三甲沙林、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方法。膏霜类、水剂类、香波类、散粉类、唇膏类等不同类型的化妆品样品分别经适宜的提取溶液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以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分离,以甲醇-乙腈-水三元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50 nm。8-羟基补骨脂素的定量限为0.25 mg/kg,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三甲沙林、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定量限为0.5 mg/kg。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下,8种待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5.0%~105.8%,相对标准偏差为0.41%~7.90%。采用本方法在一日内不同时间点(6个时间点,每隔1 h测定一次)和不同日期(6 d内)测定混合标准溶液,得到8个目标物峰面积的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不同类型化妆品中8种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相结合研究了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溶菌酶(LYSO)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构效关系。紫外光谱结果初步显示,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发生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对LYSO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均形成1∶1复合物,且在310 K温度下与LYSO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02×104、6.95×104、7.05×104、8.60×104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4.36、4.75、5.25、5.89 nm,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呋喃环和甲氧基位置的不同导致了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溶菌酶的作用强弱不同,其作用力顺序为:8-甲氧基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圆二色谱结果表明,4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相互作用后均对LYSO的二级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分别使得LYSO中α-螺旋结构的含量降低了27.1%、11.5%、10.6%和0.917%。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与LYSO相互作用后均对LYSO的构象产生影响,而异补骨脂素则对LYSO的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以滤纸为基质的中草药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固体表面室温燐光 分析法。对影响室温燐光强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表明,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 为2×10-6~2×10-4mol/L;检出限为0.47ng/斑,异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为4×10-6~4×10-4mol/L;检出限为0.17ng/斑。  相似文献   

9.
依据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研制异补骨脂素标样样品。采用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异补骨脂素单体,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和热重分析,建立了HPLC检测分析方法。异补骨脂素样品进行了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表明,该样品均匀性良好,在0~4℃储存条件下48个月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确定其标准值为99.83%,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为0.22%。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测定补骨脂中的主要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和CGC技术测定了 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主效应和适宜的操作条件。与传统的萃取 法比较,SFE 具有经济、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化妆品中18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二氢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香豆素、7-甲氧基香豆素、4-甲基-7-羟基香豆素、补骨脂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7-甲基香豆素、异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4-甲基-7-乙氧基香豆素、欧前胡素、2',4,8-三甲基补骨脂素、8-羟基补骨脂素、异欧前胡素、环香豆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快速筛查方法。膏霜、水剂、香波、散粉、唇膏等不同类型的化妆品样品经超声提取后,样品提取液高速离心处理,浓缩上清液,以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50 mm×2.1 mm,1.7μm)在10min内完成有效分离后,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进行筛查分析。18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定量下限为10~60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2%~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2%~8.6%。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为化妆品样品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了可靠实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分散液液微萃取快速测定中药中4种呋喃香豆素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分散液相微萃取(DLLME)与HPLC结合快速测定中药样品中呋喃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含2.5%(w/V) NaCl的1.5 mL样品溶液中加入50 μL CCl_4和300 μL乙腈,分散均匀后,以3500 r/min离心3 min,吸取CCl_4聚集相,用2倍于CCl_4体积的甲醇溶解后进行HPLC分析.补骨脂素、氧化前胡素在0.006~6.00 mg/L范围内,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在0.006~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1.0~3.0 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在2.3%~5.4%(n=5);浓缩倍数为12.6~38.5倍;回收率97.5%~114.8%.将本方法应用于快速测定白芷及其制剂元胡止痛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微量成分补骨脂素、氧化前胡素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战琨友  王超  徐坤  尹洪宗 《色谱》2008,26(6):692-696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 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 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相似文献   

14.
尹喜凤  范崇旭 《色谱》1988,6(6):378-378
以异噻唑酮为基础的高效低毒防腐剂(如Kathon CG,Kathon 886等)正在广泛使用,这类防腐剂的有效成分是2-甲基-3-异噻唑酮(a)和5-氯-2-甲基-3-异噻唑酮(b)。次要成分是4,5-二氯-2-甲基-3-异噻唑酮(c)。有关这些异噻唑酮的HPLC定量资料尚未报道。HPLC分离的报道也不多。 本文采用C柱子,以甲醇—水溶液作流动相,分离测定了防腐剂中的a、b和c。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2、3年生不同月份(5月、6月、7月、8月和9月)采集的栽培宽叶羌活中绿原酸、阿魏酸、紫花前胡苷、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考察采收时间和生长年限对栽培宽叶羌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年生栽培宽叶羌活各活性成分在返青及生长初期(5~6月份)含量较高,在生长旺盛的花果期(6~7月份)呈明显下降趋势,8月份达到最低水平,9月份又略有回升。2年生栽培宽叶羌活所测活性成分总含量在不同月份均低于3年生栽培宽叶羌活。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对宽叶羌活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于宽叶羌活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补骨脂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GC-MS)联用技术对补骨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认出65种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质量分数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3.30%。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1.61%)、芳樟醇(3.56%)、反-石竹烯(26.8%)、白菖油烯(4.48%)、α-律草烯(3.28%)、1s,顺-卡拉烯(3.16%)、石竹烯氧化物(9.83%)和异补骨脂素(3.02%)。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稀土离子La3+、Gd3+、Yb3+和Lu3+介导下,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和8-甲基补骨脂素四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溶菌酶(LYSO)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存在使得四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对LYSO的荧光猝灭增强,其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四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均形成1∶1复合物,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不同的稀土离子对四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相互作用的介导能力不同,其顺序为:La3+>Gd3+>Yb3+>Lu3+。同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稀土离子介导下,四种呋喃香豆素类药物与LYSO相互作用后,LYSO的构象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郭文生  郭放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1,59(5):718-723
组装了轴一轮状主体分子1,1,6,6-四基乙-2,4-二炔-1,6二醇(1)与天然主物异补骨脂素(2)。茴香醚(3)形成的两种超分子异构体的包结物晶体,它们的主客体分子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游离主体分子以及超分子包结物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1:2的晶体中,主体分子与异补骨脂素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对位交叉式构象;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为2:1的晶体中,主体分子这间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邻位交叉式构,主体分子所取的构象取决于客体分子的性质,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好的受体时,可与主体分子生成1:2的包结物;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差的受体时,生成2:1有包结物,本文还对三种晶体是的主体分子的立体构苯环两面角,C(1)和C(6)所连基团的夹角和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默涵  刘志强  耿爱芳  谢文兵 《应用化学》2018,35(11):1391-1398
近年来,无花果叶片中所含成分分析主要集中在同类型物质或整类物质,而对多种类型单一有效物质的定性定量研究较少。 本文采用溶剂浸提-超声波辅助法对无花果叶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对有效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无花果叶中主要成分为绿原酸、芦丁、补骨脂素和佛手苷内酯。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4种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绿原酸、芦丁、补骨脂素和佛手苷内酯的定量分析方法。 绿原酸在1.84~9.2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回收率为95.2%;芦丁在3.4~17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1),回收率为96.8%;佛手内脂在4~2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回收率为89.5%;补骨脂素在4~2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3),回收率为87.1%。  相似文献   

20.
广防己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己药材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木防己包括广防己和汉中防己。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WuexL.D.Chou.etS.M.Hwang的干燥根,习称"木防己"、"水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具有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之功效。广防己主要成分为为生物碱及挥发油,己有报道的生物碱主要有:木防己碱、异木防己碱、木兰花碱、木防己胺、大防己宾碱、甲门尼萨任碱。挥发油成分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广防已挥发油成分,建立能够反映出定性、定量信息的GC-MS指纹谱图。结果表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β-古芸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