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晓平 《化学教育》2005,26(Z1):116-117
“化学反应的利用”包含两部分内容: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分2课时进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②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并分析推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材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视野,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升对研究化学反应应用价值的认识。2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就上一问题作答,引出化学能→电能;布置探究任务-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解决下列问题:(1)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你组装的装置实现了吗?(2)在装置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依据所给用品与试剂(干电池、导线、电流计、锌板、铜板、稀硫酸、反应器)进行探究性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1)通过让学生分组设计完成实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提高实验技能及观察能力;(2)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用Flash课件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小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现象,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组内讨...  相似文献   

2.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教育》2020,41(7):61-63
以常见的铜锌原电池反应为例,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装置,即化学反应装置与原电池装置。以化学反应装置中的能量变化为依据,展示了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具体形式为“热”与“功”;通过与原电池装置的比较,证明原电池实验装置中的“热”转化为了电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相似文献   

4.
以“探究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因素”为项目学习主题,以探讨化学电源的应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搭建高电动势原电池等4个任务为关键项目任务,呈现高中“化学反应与电能”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高中化学教材都极为重视原电池内容的设计。对国外2种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内容的编制进行了剖析,以利国内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效整合多重表征,是促进学生科学概念深度理解的一种有效策略。本研究整合了科学教育领域中的3个多重表征框架的内容,对高中必修模块的“原电池”进行了教学设计。首先引导学生依次学习原电池的宏观装置、微观原理和电极符号,初步建构原电池概念,之后基于氢氧燃料电池关联表征,让学生建构原电池的装置原理二维模型图,理解原电池概念,最后依托生活中的纽扣电池应用二维模型图实现表征转换,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原电池概念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7.
谭小林 《化学教育》2007,28(2):53-54
1锌铜原电池中的盐桥在中学化学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的原电池实验中,锌半电池和铜半电池是用盐桥连接起来的。这是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盐桥。在此,学生难免产生一些疑问,下面就学生提出的2个有关盐桥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1)在原电池工作时,除了盐桥中的K 、Cl-向两极溶液中扩散外,电极溶液中的离子是否也相互扩散?下面以电池Zn(s)│ZnSO4(0.2 mol/L)‖KCl饱和溶液‖CuSO4(0.2 mol/L)│Cu(s)为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把装满了KCl饱和溶液,用棉花堵住管口的U形管作盐桥)。实其验电记池录装置如图所示[1]:电路中电流强度维持在5.3…  相似文献   

8.
姜贺龙  刘灿  雷立旭 《大学化学》2021,36(12):87-93
固态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指出,固态化学反应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征;该特征不会因为少量溶剂的存在而消失.本文使用按1∶1摩尔比混合的氯化铵和六水合氯化镁的固体进行反应,只使用刚刚淹没固体的水来促进二者之间的反应,结果发现,在室温下30min左右,它们全部转化成了铵光卤石(NH4Cl·MgCl2·6H2O,六水合氯化铵镁).本实验有助于将少溶剂固态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入学生的知识库,并籍此推进化学过程的绿色化.它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如何冻结化学反应,使之适合于离位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福涛 《化学教育》2014,35(17):13-17
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必修2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原电池和必修知识的复习,引出原电池原理;通过铜锌原电池的设计、分析,掌握单液原电池原理;从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出发,学习双液原电池原理;利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相似文献   

10.
周春美  周青山 《化学教育》2023,(11):104-107
采用控制变量法和组合法设计了单液、双液原电池装置,借助红外热成像仪捕捉原电池发热部位的关键证据。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液原电池的最大输出电流、放电效率和电流稳定性的性能均优于单液原电池。通过热成像仪获得的热图像和精确测温揭示了2种原电池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单液原电池的负极有副反应,双液原电池的内阻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