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获得的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数据,与假设原初分别为质子、氦核、中等核(Z=15)和铁核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宇宙线膝区原初成分无明显变化且以轻核为主.  相似文献   

2.
张力  张鸣  木钧  喻传赞 《中国物理 C》1992,16(5):392-397
通过引入银河宇宙线在星际空间传播中的有效能量变化率,获得了求解具有重新加速的银河宇宙线核的传播方程的一般方法——修正的厚板权重方法.并在漏箱模型中,给出了计算的次级与原初之比和原初能谱与观测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四个部分讨论了超高能宇宙线的现象:(1)超高能宇宙线的一些特性:原初宇宙线的能谱和成份。(2)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3)广延大气簇射的一些实验结果。(4)稀有现象。文章还评述了超高能宇宙线的几点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霍安祥 《物理学进展》2011,2(4):454-463
本文分四个部分讨论了超高能宇宙线的现象:(1)超高能宇宙线的一些特性:原初宇宙线的能谱和成份。(2)超高能宇宙线与核的相互作用。(3)广延大气簇射的一些实验结果。(4)稀有现象。文章还评述了超高能宇宙线的几点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用蒙特卡洛 (Monte-Carlo) 方法,模拟了宇宙线强子成分在大气中的传播。比较3200m高度宇宙线反质子流强的计算值和测量值,以研究高于加速器能区的核作用中N(?)的产生,检查原初宇宙线中是否有一定份额的反质子。计算给出的海平面和高山宇宙线p,π&;#177;,μ能谱与相应的测量值基本相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的数据研究宇宙线大气簇射μ子定点密度谱,谱呈现明显的拐折.通过MonteCarlo模拟,得到拐点对应的能量约为1.7×1015eV,拐点前后原初能谱指数差约为0.43,证实了KASCADE实验μ子定点密度谱呈现拐折的首次观测结果,又一次推证了原初宇宙线能谱膝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偶偶核基带的量子群Uqp(u2)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锕系和稀土偶偶核基带转动谱实验数据的拟合和Mallmann图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量子群Uqp(u2)模型对原子核转动谱的适用性.结果表明,Uqp(u2)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明显优于单参数形变量子代数SUq(2)模型.此外,还建立了Uqp(u2)的形变参量q、p与核软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宇宙线是在天体物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能量的微观粒子流.它们中间包括地球上已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其中氢核(质子)约占百分之九十,氦核(α粒子)占百分之九,其他原子核共占百分之一,γ射线、原初电子又占上述各种原子核的百分之一.宇宙线粒子的最高能量已达1020电子伏以上;这就是说,在一个直径不到微微米的粒子上集中了10个焦耳以上的能量.这比世界上现有加速器的能量高出几亿倍.但宇宙线的流强很弱,并且流强近似地随能量平方反比下降.在大气层顶部,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小时大约飞来一个具有1014电子伏的粒子.由于空间磁场强度约为10-5高斯…  相似文献   

11.
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区扫描分析技术研究了经鼻吸入三氧化二铁(Fe2O3)细颗粒后, Fe在小鼠嗅球中的分布及其对Ca, Zn, Cu等其他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经鼻吸入40 mg/kg体重Fe2O3(60—200nm)细颗粒, Fe可以通过鼻粘膜在小鼠嗅球中富集. 小鼠嗅球切片中Fe的浓度比对照组升高了20%.通过SRXRF微区扫描分析发现, Fe在嗅球的嗅神经纤维层(ON)、突触小球层(Gl)和前嗅核外部(AOE)的 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表明Fe2O3颗粒已经由初级嗅神经进入到嗅球小球层, 进而沿次级嗅神经进入前嗅核外部(AOE).同时, 吸入Fe2O3细颗粒还使小鼠嗅球中Ca浓度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2%, Zn的浓度则下降了17%, 而Cu的浓度与对照组接近, 但Cu在嗅球各层中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 升高的Ca主要分布在嗅神经层和小球层.实验组嗅神经层、小球层和外丛层(EPl)中Cu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 而在前嗅核外侧部(AOL)、前嗅核外部(AOE)、副嗅球颗粒细胞层(GrA)和副嗅球(AOB)层中浓度降低了. 说明进入脑嗅球组织中的Fe已经对脑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力  张呜  木钧  喻传赞 《中国物理 C》1993,17(7):589-594
采用银河系超新星爆发中激波加速产生宇宙线的假定,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宇宙线核在星际空间中的传播.模拟计算中采用加速器实验中测得的核碰撞截面和核散裂几率,考虑宇宙线核在星际介质中的作用和能量变化率,并采用标准漏箱模型决定宇宙线传播的扩散,最后采用力场近似处理太阳调制对宇宙线核的影响,所得到的0.5至20GeV/N的初级宇宙线硼、碳比,矾,铁比以及氧和铁的能谱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讨论了超新星爆发的激波压缩比因子的不同取值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假设能量低于3×10l8eV的宇宙线主要起源于银河系超新星爆发,用各向同性弥散传播模型详细研究了铁核的非定态空间密度分布,考虑到原初宇宙线的成份和河外宇宙线的影响,以及银河系超新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个合理分布,该统计模型能很好解释1012—1020eV宇宙线的观测谱.  相似文献   

14.
用双参数量子群Uqp(u2)理论模型公式对A~190区47条超形变(SD)转动带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得到的Eγ跃迁谱与实验较好地吻合;按转动带自旋指定的3种方案确定194Hg(1),194Pb(1)的带首自旋,结果与实验一致.此外,进一步讨论了核软度参数σ1的物理意义,发现一对旋称对偶带的σ1几乎全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碱液中共沉淀Mn2+、Ni2+和Fe2+后制备了棒状的前躯体,前躯体于不同温度煅烧后制得了MnxNi0:5-xZn0:5Fe2O4棒状体. 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棒状体的物相、形貌及粒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磁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长径比大于15的棒状,随着x值的增加,MnxNi0:5-xZn0:5Fe2O4样品的直径增加,长度下降,长径比变小,当x=0.5时其直径在50 nm左右而长径比减小到7~8. 随着x值的增加,样品的矫顽力先增加后减少,x值达到0.4时样品的矫顽力再次增加,当煅烧温度为600 oC,x=0.5时样品的矫顽力最大为134.3 Oe. 饱和磁化强度随着x值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煅烧温度为800 oC和x=0.2时达到最大为68.5 Oe.  相似文献   

16.
以C16H36O4Ti和Bi(NO3)·5H2O为原料,以棉花纤维为生物模板,合成了系列纤维状TiO2/Bi2O3光催化剂.采用XRD、SEM、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和吸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Bi2O3为单斜相和四方相共存的混晶,纤维长度达到毫米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制备了纳米CoFe2O4/SiO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oFe2O4中阳离子的占位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减小,比饱和磁化强度增大。通过计算结果可以推断,压力的升高导致CoFe2O4中的部分Fe3+从A位移向了B位,而部分Co2+则从B位移向了A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从头计算(ab initio)的方法对Si和Si1-xGex合金半导体材料中CiCs缺陷的性质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比调查了CiOi缺陷在Si和Si1-xGex合金中的性质. 在不同Ge含量的Si1-xGex相似文献   

19.
 以乙醇钽、钛酸丁酯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备了Ta2O5-TiO2复合气凝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模式下的电子能谱仪(EDS)以及比表面积吸附仪(BET)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气凝胶是由粒径在nm量级的Ti和Ta的羟基氧化物胶体颗粒堆积而成的低密度、高比表积的多孔网络结构材料,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5 nm,比表面积为492.9 m2/g,密度为90 mg/cm3左右。  相似文献   

20.
“全同”超形变核转动带的量子群Uqp(u2)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量子群Uqp(u2)模型计算了191-192-193-194Hg超形变(SD)带的γ跃迁能Eγ,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顺排角动量之差(i=ω(J(1)(191-192-193-194Hg)-J(1)(192Hg))),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此外,还利用Uqp(u2)模型的形变参量与核软度的关系式,计算出各SD带的核软度参数σ1与唯象分析给出的组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