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吡罗昔康与蛋白质作用特征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吡罗昔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显示吡罗昔康能强烈猝灭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猝灭数据,并由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2.
颜承农  张华新  梅平  刘义 《中国化学》2005,23(9):1151-1156
The binding of flucytosine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imulant clay physiology. It showed a powerful ability to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launching from BSA. After analyzing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data by Stem-Volmer equation and Lineweaver-Burk double-reciprocal equ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y matched the latter better and so they belonged to static quenching. The binding constant was calculated to be 5.710 × 10^3 L·mol^-1 at 297 K. The binding locality was a distance 2.49 nm away from tryptophan residue-212 based on Foster's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The binding power is mainly the hydrogen bond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information of BSA conformation was acquired b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相似文献   

3.
The interaction of gatifloxacin (HGA)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t 15 and 37 ℃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oscopy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bimolecular quenching rate constant was determined by Stem-Volmer curves and the values were Kq=9.28× 10^12 L·mol^-1·s^-1 (15 ℃) and Kq=8.51 ×10^12 L·mol^-1·s^-1 (37 ~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chanism of BSA by HGA was a static quenching procedure.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electrostatic forces played major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of BSA with HGA.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HGA an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BSA showed that BSA and HGA bound at the molar ratio 1 : 1 an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K0 was 6.80 ×10^4 L·mol^-1. The binding distances between BSA and HGA and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Ftrster's theory.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研究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不同温度下,扫描了培氟沙星(PEF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用Stern-Volm er方程、L 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反应的相关参数KLB、ΔHθ、ΔGθ和ΔSθ等的平均值分别为8.419×103L.mol-1、150.7 kJ.mol-1、-22.88 kJ.mol-1和561.9 J.K-1,结合位点数为1.081;证实了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PEFL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荧光猝灭作用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为研究PEFL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以及PEFL对蛋白质构像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 Nitrate,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在16~37℃温度范围内的作用常数KLB及热力学参数;发现MIN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MIN对BSA构象的影响。为研究MIN的治病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百草枯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颜承农  张华新  刘义  梅平  李克华  童金强 《化学学报》2005,63(18):1727-173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百草枯(P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试验发现, PQ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 发现BSA与PQ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07 nm. 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 (297 K: 2.035×104 L•mol-1; 304 K: 3.256×104 L•mo-1; 311 K: 2.889×104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Ø=18.50 kJ•mol-1;⊿SØ=144.7 J•K-1/145.2 J•K-1/141.0 J•K-1; ⊿GØ=-24.50 kJ•mol-1/-25.66 kJ•mol-1/-25.36 kJ•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 同时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Q对BSA构象的影响, 为预防和医治PQ中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蒂巴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化学》2006,34(9):239-242
  相似文献   

8.
迟燕华  庄稼  毕欣颖  周磊 《应用化学》2007,24(10):1167-0
二乙基巴比妥酸;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甘草酸二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甘草酸二铵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药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草酸二铵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并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0.
杜娟 《化学研究》2007,18(2):66-68,78
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多赛平(D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H经非辐射能量转移猝灭BSA的荧光.分析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求得20℃时该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15.16kJ.mol-1,37.20J.mol-1.K-1,-26.06kJ.mol-1.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为4.42×104,DH在BSA分子上色氨酸残基所在区域的结合位点数为1.75,其作用距离为3.70nm.并从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D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恩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恩诺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抗菌素痢菌净(ME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是动态猝灭过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MEQ与BSA的相互作用为一个由熵驱动的自发过程,疏水作用力也起重要作用。由FRET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MEQ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r=4.5 nm。应用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研究了BSA在MEQ存在或不存在时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MEQ对BSA构象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日落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日落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形成近似1:1的复合物,从而造成日落黄峰电流的降低,两者之间的结合主要依靠静电力,且结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研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日落黄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为更进一步了解日落黄的生物代谢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荧光光谱法研究钙试剂羧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不同温度下,研究了钙试剂羧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26℃时反应的结合常数为7.664×104mol/L,结合位点数为1.522,结合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58.36kJ/mol,-101.7J/K和-27.958kJ/mol;分析所得光谱,证实了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CCS与BSA反应可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获得了CCS对BSA构型的影响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黄波  邹国林  杨天鸣 《化学学报》2002,60(10):1867-1871
结合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 阿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酸度条件下该结合 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依据能量转移理认确定了药物和蛋白间的结合距离 。通过比较阿霉素和去糖基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阿霉素对蛋白 构象的影响,讨论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三种抗氧化物质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闻晓东  李萍  钱正明  杨冉 《化学学报》2007,65(5):421-429
运用荧光光谱(FS)、紫外光谱(UV)和超滤(UF)法, 研究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素三种抗氧化小分子物质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 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能量传递原理分别计算了三者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KLB)和结合距离(r)以及由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判断了三种小分子物质与B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 以Scatchard方程计算了三种小分子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 并对阿魏酸与毛蕊异黄酮及芒柄花素的竞争结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这三种物质能与BSA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 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的静态猝灭; 它们与BSA的结合能力随着极性基团的增多、分子体积的增大而减弱; 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可能是它们与B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 阿魏酸与芒柄花素或毛蕊异黄酮会产生与BSA的竞争结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综合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吡虫啉(IMI)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表明:吡虫啉能有效猝灭H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通过所获取的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可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结果表明:吡虫啉在HSA的主要结合位置为位点?。圆二色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的分析发现:吡虫啉引起HSA的构象发生改变,其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肽链结构在吡虫啉的作用下有所伸展。  相似文献   

18.
N-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稳态荧光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OG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缓冲液中的相互作用. 根据OGP溶液和OGP/BSA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可以看出, 蛋白质的加入改变了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 蛋白质的加入还使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大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这主要是由于OGP与蛋白质结合减少了单体OGP分子的浓度所致. 加入荧光探针芘测量了OGP和OGP/BSA溶液的I1/I3值, 结果也表明BSA的加入增大了OGP的聚集浓度, 其原因与表面张力的变化原因是相同的. 在OGP/BSA体系中, 随着OGP浓度的增大, 紫外吸收减弱、荧光强度有规律的降低, 而且荧光发射峰位发生蓝移, 说明它们的结合部位趋向于Trp残基上|同时通过同步荧光和I猝灭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OGP与BSA的结合部位是在BSA的疏水空腔内的色氨酸残基上.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花椒油素(X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花椒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发生动态和静态联合猝灭,二者间的的猝灭常数(K)在286, 298和310 K分别为3.31 × 105, 到2.03 × 105 和 0.94 × 105 L∙mol-1. 热力学参数表明, 花椒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圆二色光谱和红外光谱法表明加入花椒油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α-螺旋减少了3.9%。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共存离子对两者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