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波分复用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余有龙  谭华耀  王骐 《光学学报》2002,22(5):92-595
用传感器光栅串作环形腔激光器的端镜 ,借助腔镜倾角可调法布里珀罗滤波器对波分复用传感元进行波长寻址 ,利用非平衡迈克耳孙扫描干涉仪对来自传感光栅的包含应变信息的波长漂移信号进行解调 ,实验证实系统的应变传感灵敏度为 1 6 6 9°/ με ,与理论值 1 6 78°/ με非常吻合。锁定来自某一光栅的信号后 ,所设计的反馈装置保证了系统具备自动追踪感测信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频域和时域资源,综合考虑了光栅传感环境特点、传感点铺设和维护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粗时分复用的TDM/WDM光纤传感网络设计方案。先按时分复用方式将光纤传感环境划分成不同时延的传感域,再将域内传感点按波分复用方式进行波分复用,并结合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网络中的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案引入了传感域和时延容差概念,可以放宽对传感点精确位置的要求,可对传感网进行分域管理,便于替换死亡的传感器,更加方便、简洁地实现大容量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可依据器件具体情况灵活分配传感域内域外的传感器复用数,使每个传感单元的传感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光学学报》2010,30(8)
在频率和时域网络中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网络的资源极其丰富,但单一的复用组网技术只能利用其一方面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为了充分利用传感网络资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波分复用(WDM)/时分复用(TDM)的网络复用技术的光纤传感网络设计方案。首先将光纤带宽利用阵列波导光栅(AWG)进行波分复用,然后对波分复用的每一信道进行时分复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中的散粒噪声和信道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充分利用了光信号在频率和时域上的信息,使传感网络具有了寻址和解调数百个光栅信号的潜在能力。该网络可实现超大容量传感,提高带宽利用率,降低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干涉解调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介绍一种基于干涉解调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用非平衡波长扫描迈克耳孙干涉仪将来自传感光栅的包含应变信息的波长信号变为相位信号 ,借助相位计显示的相位变化确定待测应变的大小。该传感系统具备分辨5 .5nε的能力 ,其灵敏度的实验值为 1.80° με,与预期值 1.83° μ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脉冲宽带光源发出的光波进入 4个光栅组成的光栅串时 ,根据传感元间光纤延时程度的差别进行时域地址查询 ,借助非平衡迈克耳孙 (Michelson)扫描干涉仪对传感信息进行解调 ,系统的应变传感分辨率为 6nε ,而灵敏度的实验值为 1 6 3° με。  相似文献   

6.
光纤光栅在工程上应用广泛,但由于存在解调系统复杂、成本高,尤其是需要使用光纤光谱仪等波长解调仪器,使得光纤光栅很难走入本科教学的实验课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窄线宽DFB激光器的强度解调方案,极大地简化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解调系统,完全满足较高分辨率和实时检测的系统要求.合理安排的温度传感实验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光纤光栅的线性传感性能,使得工程化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轻松走进本科教学课堂,具有极高的推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滤波法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FBG传感器对应变和温度的敏感体现在其反射光中心波长的变化上,因此如何测量波长的变化就成为FBG传感器的关键。在光纤光栅的多种解调方法中,因滤波法的测量器件制作简单,测量系统简易、方便直观而被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8种基于滤波法的解调方法,对它们各自的成本、检测精度、测量范围、器件制作以及适用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便于在不同的检测条件下选用最佳的解调方案。重点介绍了光学小波滤波解调法,探讨了其测量系统的原理,并指出该方法可用于微弱信号的检测与处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寄生干涉结构的光纤光栅传感解调装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寄生干涉结构的干涉解调方案,它将包含应变信息的波长漂移信号变为相移信号,借助相位计显示的相移量确定待测应变量的大小.系统传感灵敏度的实验值为1.58 Deg/με,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理论值1.61 Deg/με基本吻合,具有0.39 με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时钟信号控制下的脉冲宽带光源发出的光波,进入4个光栅组成的间距为10m的光栅串。利用受同一时钟信号控制的1×4模拟电子开关,将各传感元的反射光脉冲依次分配至相应的输出信道,实现时域地址查询,并对各传感元位置的待测应变进行实时监测。引入非平衡迈克耳孙干涉解调装置,将来自传感光栅的受待测应变诱导而至的波长漂移信息变为相移信息,定标后便可实现传感信号的解调。1556nm波长时,系统传感灵敏度的实验值为1.658°/με,与理论值1.673°/μ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利用调谐滤波技术的光纤光栅复用传感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光纤光栅悬臂梁线性调谐技术 ,提出了利用调谐滤波技术对光纤光栅复用传感信号进行检测的方案 ,在分析其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实验研究了其波分复用传感特性 ,传感测量的结果与光谱分析仪直接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传感器的波长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最小可探测光功率 ,由于采用了高灵敏度的光电测量系统 ,传感测量的波长分辨率可达 0 .0 0 5nm ,应变分辨率可达 5.7× 10 - 6 。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 novel scheme for a code-division multiplexing base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system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enables an improved signal-to-noise ratio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that spontaneous–spontaneous beating noi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o avoid overestimation. 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setup provides a competitive approach for using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阵列波导光栅解调的准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景堂  黄旭光  赵华伟 《光学学报》2008,28(11):2067-2071
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研究了一种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价格低廉和高分辨率的基于阵列波导光栅(AWG)的准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该传感系统采用了阵列波导光栅双通道强度解调技术对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和温度进行精确的解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宽带宽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和温度解调均具有高线性度,考虑系统稳定性及光纤布拉格光栅之间的串扰影响,波长测量精度仍可达2 pm,温度测量精度优于0.2℃.  相似文献   

13.
李若明  余有龙  代文江  刘盛春 《光学学报》2007,27(11):1950-1954
报道了一种基于环形腔光纤激光器和1×4模拟电子开关的具备实时监测功能的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查询技术,利用级联的波分复用光栅串充当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端镜,借助可调法布里珀罗滤波器对反射的信号光进行扫描,调整光路结构并增加抽运光强度使信号光得到足够的增益,则可获得各传感元工作波长的激光脉冲,且依时序输出。又引入1×4模拟电子开关,将转换为电信号的激光输出按时序分配至4个输出信道。结合非平衡扫描干涉解调技术,实现了对4光栅传感阵列的查询解调。1555 nm波长时系统传感灵敏度的实验值为1.630°/με,与理论值1.674°/μ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振动传感技术是分析机械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光纤Bragg光栅(FBG-Fiber Bragg Grating)传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Bragg光栅振动传感器的设计,该传感器的新颖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反馈电路实现的对光纤Bragg光栅反射波长移位进行自动践踏的探测方法。该反馈电路用以驱动法布里-珀罗腔(F-P-Fabri-Perot)。利用当法布里-珀罗腔满足特定条件时其透射光可达到最强或最弱原理,建立了F-P腔解调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5.
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基于悬臂梁技术 ,分析并验证了光纤光栅用于电流传感的可能性。采用等腰三角形悬臂梁确保光栅在传感过程中不出现啁啾现象 ,从而减小读数误差。系统传感灵敏度为 4 0 0× 10 - 2 nm A ,与预期值 4 15× 10 - 2 nm A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